雖說農村的孩子沒那麼嬌氣,但精力還是比不上成人啊,那麼累了,還如何更專注的學習?而且他們村孩子們的年齡也是參差不齊,小的也才五歲左右。
要是天天走上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去上學,這長時間消耗的精力,也不利於孩子們的身子骨啊。
哪有在自家村子上學方便啊。
可眼下,這學堂就麵對著一個極大的生存問題。
他們臨海村最有本事的就屬明生倆口子了,所以他隻好厚著臉皮來詢問幫助了,希望他們倆能有好的解決辦法。
秦明生皺眉,“要不以咱們村的名義,對外發布招聘信息?”
慕伊人搖頭,“那也治標不治本,在有所選擇的情況下,換做是你,你是願意當個體麵的城裡老師,還是鄉村老師?”
“...”秦明生沉默了。
這是一個很現實,也很人之常情的事情,同樣是老師,也會有身份上的差異之分,除非有人是真心熱愛教育事業,願意為鄉村教育做出貢獻,否則,不到不得已的情況,誰願意下鄉來支教啊?
在城裡寬敞又明亮的教室上課,不好嗎?
坐在整潔的辦公室批閱作業寫教案,不好嗎?
出了學校,就是乾淨又平坦的道路,熱鬨的街道,不好嗎?
鄉下的學校在教學環境上,的確是沒法跟城鎮學校相比的,最重要的還有一點,鄉村限製了發展,再怎麼努力,還是一個鄉村教師。
但在城鎮學校就不一樣了,學校在師資能力,以及教學設備,甚至是教育體係都很完善,有很大的可發展,可上升的部門及個人空間。
畢竟這關乎這自身一輩子的前景及榮耀,人都是想往高處走的,怨不得彆人,誰讓他們這裡的條件不夠好呢。
秦躍進急了,“那怎麼辦?難道隻有讓孩子們去鎮上上學了?”
慕伊人思索了下,沉聲道,“集資建學吧。”
“這什麼意思?”秦躍進試問。
慕伊人耐心做了解答,“集資建學,顧名思義就是召集全村的人一起出錢修建學校,這次不是一個小學堂,要建就建個正兒八經的小學,如果以後條件漸好了,還可以繼續成立初中部。
建學校這是一件每家都會受益的事情,一次性捐獻一筆錢,以後家裡的子子孫孫都能得到知識,我們就建一個屬於咱們臨海村自己的學校,秦氏小學。
有了好的教學環境及條件,就不怕吸引不到老師來了,不過具體事宜,叔還要找縣裡教育部那邊溝通下,咱們學校雖是私立小學,但還是要在教育部的名冊上的。”
“秦氏小學?”
聽完了一大篇話,秦躍進心口顫了顫,就隻抓住了‘秦氏小學’這四個字眼。
掛著秦氏的名字啊,這可真的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秦明生提醒道,“叔,你還是儘快先召集咱們村的人商討下這件事,隻有村裡都同意了這個提議,才好去教育部那邊做溝通,不然也是白談。”,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