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6,私立學校(1 / 2)

散完步,一家四口就回家了。

而村委院壩處,此時卻熱鬨不已,整個現場鬨哄哄的一片。

秦躍進已經宣布了今天開大會的主要內容了,所以才會讓眾人驚詫不已,紛紛開始商討起來。

對於讓家裡孩子上學的事情,如今臨海村的每一家都不再像以前那樣排斥抵觸了,甚至大家都已經有了一種意識,那就是讀書的重要性。

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真不假。

甚至他們的腦海中已經形成了一個認知,孩子多讀書,以後就會越有出息,秦大富家的老三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是同村人做出的榜樣,再加上後來慕伊人來到了他們村,她的所作所為,無疑不更加刺激到了大家的這一種意識及觀念。

以前他們也羨慕家裡有個大學生,但卻沒有那麼強烈的願望,迫切想要讓自家的孩子讀書成才,這一切的改變,都是源自慕伊人的做派。

有了如此鮮明的襯托,逐漸的就讓鄉親們形成了讀書這種意識。

因此,對於秦躍進提議的集資辦學的事情,眾人在經過最初的驚詫過後,就開始認真的討論起來了,不再像以往開大會,隻知道一昧的鬨哄。

沒讓秦躍進等太久,人群中就有人率先響應了。

第一家就是秦木匠家,緊跟著就是黃金花家,隨後越來越多的人家表示了響應,見此熱烈又積極的場麵,就是有些猶豫的人家,也跟著表示支持了。

但因為每家人的情況不一樣,秦躍進也不要求大家一定要捐多少,采取了十分民主的方法,根據自家經濟條件來捐。

條件好的就多捐的,家庭負擔比較重的就少出一點,但不管出多出少,他都會讓人在石碑上刻上名字,然後把石碑擺放在校門口的位置,以表光榮。

至於秦大富家,默默的站在人群中,不用他們表示什麼了,因為在最初的時候,秦躍進就直接宣布了秦大富家的支持態度了。

而且還是總金額的百分之三十!

這件事在晚飯期間,秦明生就跟他們通過氣了,他們自然是舉雙手讚成的,畢竟他們秦家現在第三代的孩子還不少。

求學適齡的就有四個孩子,過不了幾年,旺旺他們五兄妹也到了讀書的年齡,說不一定在此期間,家裡的三個兒媳跟大女兒還會為家裡繼續開枝散葉。

所以,建學校對他們家來說,受益頗深。

而且,是以他們整個秦家的名義捐款,這對他們家的名聲也是有好處的,甚至這百分之三十的份額比例,他們都已經商量好了。

原本秦大富是沒計算兩個女兒的,畢竟兩個女兒都算是嫁出去了,無需承擔秦氏一族的責任及義務。

但考慮到大女兒女婿一家住在臨海村,他們的孩子也是要上學的,而他們也強烈表示願意支援。

而秦安樂那邊,想著這事她的兄姐們都參與了,不管她參不參與,這事也該跟她通個氣,以免讓她事後知道了,以為單獨把她排斥在外了。

結果在電話一說,秦安樂轉頭就跟家人溝通了下,正在是晚飯時間,趙家人都下班回家了,聽了這事後,趙家人都表示支持。

畢竟是好事一件嘛,他們家小兒子也算是秦家村半個兒子了,跟著沾沾秦氏家族的光也是不錯的。

於是,最終幾個兄弟姐妹都同意了。

既然他們做為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有什麼事情當然要保持一致的步伐,共進退,團結一致才對。

最終,秦明生兩夫妻出百分之十,兩兄弟及兩姐妹四家人就各自出百分之五,總共百分之三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