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8章 填湖(1 / 2)

“搬遷到哪裡”

文燁敏銳的嗅覺到了這裡麵蘊含著的巨大的商業經濟效益,對趙長安說道:“咱們山城的學校,最有價值的行署幼兒園,一小,三小,十三小,初中是一中,九中,一高,師院。不過這裡麵價值最高的就是一高,狀元府和府河學苑的房價之所以高和供不應求,就是它們占了三個自然村的土地,而一高也占了這三個自然村的土地,按照協議有十分的照顧分數,而且有一定的買分優先權,隻要有錢就是差個一百分都能用錢砸進一高。”

在兩千年前後,國內很多經濟緊張的地區為了提高辦學質量,都不得不采取了一種擇校費的收費方案。

用來建設學校,購買辦公用品和設施,提高優秀教師的福利和待遇,避免這些教師被沿海發達地區的學校挖走。

這種方式雖然有著一定的弊端,然而好處也是立竿見影。

每年蘇正範都會拿出來幾十萬補貼學校的公辦學生食堂,給很多家庭困難的學生減免學費書雜費,給所有的寢室都安了電風扇,更換大量的破舊課桌凳子床鋪,——

也讓很多優秀的年輕教師的工資相對合理起來,不至於一個個急著要南下打工掙大錢。

這些剛從大學畢業沒幾年的年輕老師們,很多都還沒有定性,很容易在和去了南方打工的大學同學們相比之下,產生失落情緒,進而想著辭職去闖一闖。

就比如倪雅雯,她是一高這幾年年青一代青年教師裡麵,最優秀的一個英語老師,結果無論學校怎麼挽留,還是毅然決然的辭職去了明珠。

趙長安上一高那年是一分100塊錢,原則上是3000錢封頂。

不過如果有特殊情況,比如學校占用村裡的土地,或者彆的什麼關係,隻要錢到位,這個尺度也可以放寬。

朱亮那年差了61分,減去10分的照顧分,10分的農村獨生子女照顧分,還差41,超過了3000封頂線。

不過因為一高占著夾河村的土地,所以最後掏了4100塊錢的擇校費,進了一高。

到了去年,一高的擇校費已經漲到了一分300,然而很多的家庭照樣是寧願砸鍋賣鐵,也要趨之若鶩。

可問題是名額有限,那麼學區房的優勢就體現了出來。

山城市核心城區有人口近四十萬,鐵東區非市區人口大約有六十萬,西區七十五萬,北區八十萬。

這兩百一十五萬的人口就圍繞在山城市核心區,這三四十平方千米的土地外圍,六七千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而山城一高,則是這兩百五十萬人心目中,通往超凡的最高學府。

每年整個山城市三區有三四萬初中生畢業,而一高的招生規模一直控製在兩千以內,近二十取一,5%的錄取比例,以及從跨年度來統一計算,最終70%以上的本科錄取率,90%的專科及其以上學曆錄取率,能讓所有的家長發瘋也要想方設法的把孩子送進來學習。

尤其是有錢有本事的家長,就是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再不好,也要用錢把孩子砸進一高。

(跨年度來統一計算:進入一高的學生不論是應屆畢業生考上大學,還是選擇複讀最終考上大學,都合計到考上計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