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是李唐王室的聚集地,又有舊勢力盤根交錯。儘管武後與他們鬥爭了許多年,但大唐畢竟是李家的天下,武後深知要蠶食一棵巨大的樹,必須小心謹慎,讓樹死得毫無知覺,她一早便為權力的轉移做好了準備③,洛陽的謝家便是她數十年來精心奠定的基礎。
而謝泠祐作為謝氏最出色的嫡孫,成為了武後政治生涯中最為得力的幫手。
高宗崩逝於洛陽之時,謝泠祐就在身邊,他深知那一刻武後的悲傷是真實的,她與李治相依相伴三十載,她對李治並非虛情。
李治亦在遺詔中寫明:“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後進止。”
這份遺詔讓武後悲喜交加,它賦予了武後一部分權力,但又給了她限製。“不決”,隻有新帝李顯在沒有辦法決定之時,她才能給出建議。如果李顯什麼事都能親自決定,哪怕是肆意妄為,武後的權力便無法施行④。
而謝泠祐深知李顯為人荒唐、才智庸碌,在治國上無法與武後相比,因此他睿智的幫助武後解決了這個困局。
太子登基的手續要在高宗駕崩七天之後才能辦好,高宗遺詔並沒有說明這段時間的掌權者是誰,這給了謝泠祐一個很好的機會和理由,他以“孝為借口”提出由武則天代替太子行使權力。謝泠祐拋磚引玉,武後立即對李顯道:“是母後沒有體會到你的為難,你現下定然為你父皇的駕崩神傷,那那你便好好守孝,等到孝期過了,再處理旁的事由吧。”太子自然無法反駁,隻能謝恩,因此武後最終為自己爭取到了二十天的時間。
在這短短二十日內,武後先安撫了李唐宗室,將德高望重的元老大臣以及李唐宗親升官,來堵住李唐王室和天下人的嘴,又馬不停蹄的調整宰相班子,提拔小宰相,再控製中央禁軍,緊接著又設立了心腹陣地四個——故鄉並州,易守難攻的益州,兵家必爭之地荊州,大唐第一發達城市揚州⑤。
她用短短二十天將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條,必然需要強大的助力,東都的謝家以及她最為信賴的臣子——才高八鬥,文武全才的謝泠祐。
謝泠祐作為武則天最為倚仗的心腹,他深知在武後的心中有兩根線,一根是她為人妻,為人母,為人摯友的真實感情;而另一根則是她作為天下最成熟的野心家,實現她政/治抱負根線——遇阻必誅,毫無感情可言。
武後方才欣賞駱賓王的才學是真摯的,但對於阻擋她稱帝之人,便隻有死路一條,連骨肉至親也不例外。
“文采雖妙,其心卻反,臣以為可派李孝逸率兵平叛。”謝泠祐洞悉著武後的心思。
李孝逸是李唐王室,出類拔萃,謙遜隨和。曾在儀鳳三年,將擾唐的吐蕃軍打的落花流水,能是一文能武的儒將,且此人是李唐宗室和武後之間的一個平衡點,雙方互相防備互相猜忌,可李孝逸卻能得到雙方讚賞。此次駱賓王討武,打出的既是匡扶李唐王室的旗號,那便讓李唐王室出麵迎擊,連李唐王室都擁護的皇太後,駱賓王又談何出兵匡扶李唐呢?⑤
謝泠祐此計,無疑是給了對方一記響亮的耳光。
同為絕頂聰明之人,武後自是深以為然,她果決道:“封李孝逸為驃騎大將軍,率兵十萬,討伐逆賊!”
眾臣俯跪領旨,離殿。
他們走後,武後神色和悅道:“他們走了,便不說國事,說說家事吧,祐兒,你娘親尚安?”
“回姨母,阿娘在東都安好,心中十分惦念姨母,命祐兒帶來了親手縫製的香囊。”
太監將那香囊傳給了武後,她放在鼻下淺嗅,露出個暖笑來:“從前我與你阿娘一處在並州鄉間長大,她惠質蘭心、心靈手巧,總能做出最好的香囊,而我卻不擅此道,雖一彆經年,這香囊依舊是你阿娘做的最好,替我謝謝義妹。”
“是,姨母。”
“你今次來到長安城,是帶著音兒一並來的?”
“因怕節外生枝,便隻說回長安修繕舊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