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邊讓三司的人審問劉景釗的罪責,一邊和諸位大人商議賑災事宜。
甘隴縣轄四個鎮四個鄉,六萬人口。
其中縣鎮人口兩萬,鄉下人口四萬。
此次甘隴縣玉米顆粒無收,影響人數高達五萬,若不是楚王的軍隊在一旁威懾,甘隴縣此時隻會更加混亂。
皇帝決定向甘隴縣撥十萬擔糧食和五萬兩白銀賑災,同時任命戶部尚書和禮部尚書作為欽差前往甘隴縣主持賑災事宜,戶部尚書為主,禮部尚書為輔。
甘隴縣百姓的神經此時最為敏感,縣令人選事關重大。這個時候去甘隴縣擔任縣令稍有差池,就有可能承擔百姓的怒火。若是不能將百姓安撫下來引導民眾回歸土地,再次引發暴動,新縣令可能就要步劉景釗的後塵,天牢必定有他的一席之地。若是甘隴亂了,其他的地方也跟著效仿,西北將民不聊生,這樣的責任不是一個派係或者家族敢承擔的。即使現在去甘隴縣擔任縣令,將得到帝王的青睞,政治上有無儘的好處,也少有人願意讓家中精心培養的子弟去冒險。
在皇帝沒有點名的情況下,各位大人明哲保身都推薦了一些無關輕重的小官員或者今年恩科的進士。
上次請求劉景釗前去西北的祝文樂因為心中愧疚,求皇帝派他前往甘隴彌補甘隴百姓,但因他是皇後娘家清平侯府的人,皇帝被蛇咬了兩次,受夠了人言的苦,打算派遣與外戚無關的人前往甘隴縣,堵上悠悠眾口。
在提出的人選接連被皇帝否認的情況下,吏部尚書王尚書站出來道,“臣建議讓紅薯的發現者趙疏桐和其夫郎紅薯娘娘前往甘隴縣,趙疏桐夫夫二人為百姓帶來了讓他們果腹的紅薯,紅薯娘娘的名聲在百姓中傳播深遠,百姓對他們十分感激,令趙疏桐接任甘隴縣令,定可安撫甘隴六萬百姓。”
裴侍郎目光深沉地看了眼頭發花白麵上一副為君王分憂的王尚書,這個老東西不甘願致仕,臨走前想要咬他一口?
又抬頭看向高高坐在殿堂之上的人,皇帝正在思索趙疏桐是否能承擔起這個任命。裴侍郎了解皇帝,皇帝開始思考這件事,就說明對讓趙疏桐去
西北的事情動了心。
裴桓想出來為趙疏桐說話,裴侍郎用眼神止住了他的動作。這個時候推辭不願去西北,隻會激怒帝王。
身邊大臣紛紛附議王尚書這個提議。
大家都是死道友不死貧道,上次劉家人想要推趙疏桐代替劉景釗去西北,裴侍郎以趙疏桐沒資曆沒能力還要參加恩科為由阻攔了,這次趙疏桐已經在庶常館曆練了半年多,該學的都學了一些,總不會沒有能力辦差了吧。
在西北百姓危機的時刻他不出來擔當大任,什麼時候出來呢。
“王尚書言之有理,皇上派遣戶部禮部兩位尚書大人去賑災,又讓趙庶吉士前往甘隴擔任縣令。甘隴百姓明白皇上的愛護,定會安分守己,不會再聚眾鬨事。”周侍郎啟奏道。
依附劉家人和劉家結盟的大臣紛紛附和。
皇帝沉吟片刻,“裴侍郎,趙疏桐是你的哥婿,你怎麼看。”
裴侍郎這兩年一直是他眼中的紅人,皇帝覺得要把人家女婿派遣出去,總是要問問裴侍郎的意見的。
“回稟皇上,老臣同意派遣趙疏桐到甘隴縣,為君王效勞,執牧一方,是小婿為官的心願,他之前就和老臣說過等從庶常館出來,就會請求外放,到地方上做一個父母官。甘隴縣的百姓都在種植小婿發現的紅薯,百姓正如驚弓之鳥一般畏懼著父母官,小婿若是知道了定會心疼百姓主動請纓。”裴侍郎漂亮地道,趙疏桐去西北的事情阻攔不了,能索要一些好處也是好的。
皇帝被裴侍郎提醒了趙疏桐現在還是個庶吉士,為了補償趙疏桐親口道,“任命趙疏桐為甘隴縣令,賜翰林出身,即日跟隨欽差前往甘隴赴任。”
“老臣替小婿多謝聖上。”
趙疏桐提前從庶常館肄業,雖沒有參加散館考試,但有了皇帝的話,比散館的時候考第一名都有用。
早朝結束不久,趙疏桐在庶常館收到了聖旨任命。
吳泉等人對趙疏桐被派到西北去收拾爛攤子,都有些幸災樂禍。甘隴縣那邊剛發生暴動,誰知道趙疏桐到了那裡能不能活著回來。
謝啟等友人十分擔心趙疏桐,但是皇命難為,他們也不能說什麼。
趙疏桐接了聖旨,開始收拾在庶常館的東
西,準備回家。
謝啟李修孫田信等將趙疏桐送到了門口,“甘隴情況不明,趙兄臨危受命,改日我等一起為趙兄踐行。”
趙疏桐向他們道謝,推拒了他們的好意,“甘隴百姓正在忍饑挨餓,我無心宴飲,恐怕要辜負諸位同年好意了。”
“無妨,等趙兄任期圓滿,若我等還在京城,再為趙兄慶功。”孫田信道。
“孫兄所言,我記下了。”
“趙兄保重,願趙兄此行平安順利前程似錦。”李修道。
“諸位也保重。”趙疏桐和同年們做了一個非正式的告彆。甘隴情況複雜,趙疏桐此次前去,下次他們這群人何時能再見,難以預料。
趙疏桐剛回到家中,還沒有踹口氣,裴侍郎就把他們叫到了侍郎府。
裴棲在路上聽趙疏桐說皇帝把趙疏桐給派到了甘隴縣,氣炸了。甘隴那邊剛剛發生過暴-亂,十分危險,讓夫君去做縣令,不是讓夫君去送死嗎。
“爹,皇上怎麼把夫君給派到西北了。”裴棲一見到裴侍郎迫不及待地問。
去年劉景釗搶了他們的玉米,沒有得好反而被皇帝發配到了西北,裴棲還在慶幸,幸好去的不是趙疏桐。結果,今年還是要去西北,而且還是要去劉景釗去的甘隴縣,甚至形勢比去年劉景釗去的時候還不如,這算什麼事兒啊。
“這是皇上的意思,不止弘毅要去,棲棲你也要隨行。”裴侍郎不舍地道,心裡麵將王尚書和周伯鈞罵了七八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