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往屆,就說去年,因為地勢原因,加上年年的澇災,種植的糧食,能回三分之一就不錯了。
最好的一年,畝產也不過兩石左右,換算現在也就二百來斤。
而今年,蘇祁安對土城縣大刀闊斧的改革,不僅開墾擴大荒地,更是興修水利工程。
將原本的澇災,變成了造福一方百姓,各種興修的蓄水池,四通八達的水道,今年的畝產起碼達到了四百斤。
雖然和現代畝產千斤,相去甚遠,但在大涼,這樣落後的封建王朝,能夠將畝產提高一倍,可是相當驚人的。
當然這功勞,有一說一,並非全靠蘇祁安一人,蘇祁安雖然有聰明才智,過人遠見,但可不是什麼都懂。
對耕地種糧播種,可是一知半解。
他不懂,但蘇祁安手裡可有一大批常年和土地打交道的農民。
這些人同樣是寶貴的人才,加上研發部其他夥伴的幫助下,蘇祁安隻是偶爾給他們提供了一些靈感思路。
打開了他們腦海新想法,對現在的土地改良,種實驗田。
經過多次實驗,觀察、記錄,對土質、水量,和適合種植什麼,都有一個標準化。
這才是今年秋收大豐收的原因,這些人才和研發部的夥伴們,才是真正的功不可沒。
因為是第一年,時間有些倉促,如果在給他們幾年乃至十幾年時間,好生培育、研發,他們有信心能夠將糧食畝產達到七八百斤。
蘇祁安自然會大力支持,哪怕不成功也沒關係,但研發、培養這條路,一定會繼續走下去,無論投入多少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