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碼頭下船的蘇祁安,身邊跟著約莫百十來號人,按照來東州的規劃,千人左右的直屬隊,化為十個商隊。
前後保持一定距離,像蘇祁安這般百十來人的商隊,走在陽萊縣街頭並不奇怪。
陽萊縣本就是對接兩州貿易往來的第一站,什麼樣的商隊都有。
還未進城,光是在沿途兩邊,都能看到許多流動的小商販,看上去頗為熱鬨。
蘇祁安的商隊行走之中,他有些詫異,像這種密集的地方,特彆是流動性很大的人群聚集,都會擔心秩序紊亂。
可蘇祁安走了這麼久,除了看到管理這群商販的幾名衙役外,當地的兵士一個都沒見到。
雖然流動性大,聲音嘈雜,但並沒有出現鬨事者,治安狀態還不錯。
僅僅靠著幾名衙役負責管理,就把這些流動性人員安排好,足以看出這位陽萊縣令,還是有些本事的。
蘇祁安帶著童戰,沒有在城郊停留,一路直奔陽萊縣城。
交了一筆入城費後,眾人很順利的進了城,相比較城外的嘈雜熱鬨,城內卻是更多的井井有條。
無論是商鋪,還是行走的商販,都有他們特定專屬的區域,中間會騰出一條寬闊的主路,一眼看去,比較乾淨。
城中的商販,開設的商鋪,無論是售賣的東西,還是說話用語,都比城郊的高上不少。
顯然,能進城的人,手裡還是還一些真東西的。
這種劃分,能看的出這位縣令的用心,對廉價的商販,並不驅趕,也不會歧視,將他們安排在城郊,形成一個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