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這群小崽子,一整天不學好。”三夫人惱了,小郎們一哄而散。
阿彩紅了臉。
“你彆羞,今日的確是有媒人上門來,不過你也知道,這不是第一回了,誰家咱們家的姑娘樣貌,品性都是數一數二的好,哪家有兒郎的不上門來求。是應該的。”三夫人笑她。
自打阿彩及笄,隔三差五就有媒人登門來給說親的,趙氏一概沒應下,隻推說她是隔了房的伯母,侄女的婚事是要親爹做主的。
這倒不是趙氏不想插手侄女的婚事。
那都是自幼就養在自己身邊的,相處了十餘年,不是親的,卻也感情深厚。
“這些人家雖各有各的長處,可嫁人過日子那也得照亮了眼睛,去瞧他們的短處。”
趙氏如是說,每個登門來說親的人家,她都會叫人去打聽家中郎君的品性。
媒人一張嘴,天花亂墜,是半點都看不到壞處的。
“這王家郎君,我叫人打聽過了,性子軟弱了些,一心隻聽他爹娘的話,這樣不好。”
這一回,趙氏也派人去打聽,打聽回來的消息是這樣,她歎氣,上官琅延在旁,“夫人何故歎氣?”
“王家郎君不行,還有李家郎君,張家郎君……”
趙氏沒忍住,白了一眼上官琅延,“夫君說的輕巧,你這汴京城裡多少個好兒郎,我心中有數,可若是阿彩都不喜歡呢?”
自半年前,她帶著孩子們回娘家省親,出了那一件事後,她是暗自裡許了願,定要給阿彩找個如意郎君,才不負阿彩親娘所托。
也不叫阿彩被欺負了去。
好兒郎少,家裡有適齡姑娘的,也都鉚足了心思湊。
阿彩不知道她伯娘的心思,或許是知道的,隻是不上心,“伯娘能替我相看中的,定是好的,我一應都聽伯娘的。”
反正在她看來與誰成親都沒甚區彆。
畢竟嫁人以後,過的日子應當都是一樣的,孝順長輩,體恤弟妹,再來就是生個孩子,或者是生兩個孩子。
那這樣的日子,同誰過不都一樣。
見她不上心,趙氏反倒是更挑剔起來,挑挑選選了小一年,帶著阿彩外出做客的次數也多了。
阿彩多數順從,卻也逐漸吃力和麻煩,又一次赴宴後回府,路上便同趙氏說起,“我見秦家公子很是不錯,學問好,待人也有禮。”
“當真?”趙氏斜眼問她。
“嗯。”阿彩疊著手絹,趙氏半晌才說,“那你同我說說,他長什麼模樣?”
阿彩卡了殼,今日是遠遠看了一眼那位秦公子,但她看的不仔細,這時根本就想不起來他的模樣,她含糊著,“看著身材高高大大,約摸著是個清秀書生的模樣。”
“他同你身高相差無幾,這也算得上高大?”
“我瞧著他頭發也生得少,臉上還有好些痣,算不上清秀,學問也就那樣,連你大哥都比不上。”
秦家公子也就這樣被拒絕。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