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應該是要講陵墓的,可卻說了好多題外話。</p>
無憂一時有點拉不回來。</p>
實在是她真的太厭惡裹腳了。</p>
她記得小時候跟著媽媽去山上一處親戚家玩,當時那家還有一位年近百歲的老人,那位老人就裹著一雙小腳。</p>
無憂怎麼都忘不了老人走路的時候一步一挪的樣子。</p>
而且因為裹腳,她買不到合適的鞋子,那麼大年紀了還得自己做鞋穿。</p>
當時老人身體還好,頭腦很清晰,而且眼不花耳不聾。</p>
她是一位很和善的老奶奶,極喜愛小孩,看到無憂的時候,還拿出好多吃的給無憂,一個勁的讓她吃。</p>
無憂年紀小,也不害羞,人家給她就拿著。</p>
她一邊吃零食,一邊好奇的看著老奶奶的小腳問:“您的腳怎麼比我的還小呢?”</p>
當時老奶奶是怎麼回答的呢?</p>
老人淡淡的笑著:“因為我歲數大啊,沒趕上放腳的好時候。”</p>
無憂就很不理解。</p>
正好她媽媽和那家的嬸嬸有話要談,無憂就坐在老奶奶身邊聊天。</p>
“什麼是放腳?”</p>
老奶奶臉上帶著笑,但眼底深處有著深深的痛楚:“就是不再裹小腳了呀,我沒趕上,腳就成了這樣。”</p>
無憂好奇的看著:“您的腳不痛嗎?”</p>
她就想著這麼小的腳怎麼走路呢?走路的時候不會痛嗎?</p>
“痛啊,怎麼能不痛。”老奶奶摸了摸無憂的頭,看著無憂的時候,滿臉的慈愛喜歡:“現在年紀大了,也都習慣了,年輕那會兒啊,痛的都受不了,尤其是夏天的時候,更是難耐,實在沒辦法,就找那種帶著涼意的大青石壓在腳上,還能感覺好一點。”</p>
可是腳上壓著青石板難道就好受了?</p>
無憂很不理解,她覺得那樣會更痛。</p>
一直到後來長大了,她才能夠明白那樣做實在是被逼的沒辦法了,隻能另一種痛去做轉移。</p>
後來老人去世,無憂再也沒看到過裹小腳的人。</p>
但是老人那雙小腳給她留下了太過深刻的印象。</p>
她一直到現在,還能記起老人眼神中的悲痛與蒼涼。</p>
也因為這個,她控製不住跑了題。</p>
講完了裹腳的危害,無憂平靜了一會兒才接著繼續聊。</p>
“剛才有點跑題,咱們拉回正題接著談,之前講了明神宗的定陵,然後引申出了商朝婦好的陵墓,講到婦好,就有點忍不住講到明時裹小腳的事情,嗯,大致也還沒跑出明朝的框架,現在咱們繼續聊一聊明朝那些帝陵。”</p>
“前邊講了明朝開局一個碗,結局一根繩,也說了曆朝曆代得國之正莫過於明,明太祖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一統天下,定都南京,他死後葬於南京紫禁山南麓,為明孝陵,是唯一葬在南京的明帝陵。”</p>
明朝</p>
朱元璋聽到這句話眼睛瞪的老大。</p>
這是什麼意思?</p>
敢情隻有他葬在了南京,那他之後的兒孫們呢?都葬在了哪裡?</p>
難道說,明朝也和秦朝一樣二世而亡?</p>
這不可能啊,之前不是還說過明朝存在了二百餘年的時間嗎?</p>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p>
不隻朱元璋,他的臣子們也不明白這是咋回事?</p>
他的兒子們也一個個的目瞪口呆。</p>
他們大明出了什麼事?</p>
以至於南京隻有一座孝陵?</p>
並非大明二世而亡,之前不是說過還有一個什麼神宗的定陵麼,那個還不知道是大明第幾代帝王呢。</p>
一個個的都猜不透,就隻能認真的聽天幕上仙子解說了。</p>
“為什麼說孝陵是大明唯一在南京的帝陵呢?這個想必我不說大家也知道吧。”</p>
朱元璋頭發都要氣的立起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