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太監王振(2 / 2)

從萬界直播開始 鳳棲桐 5651 字 11個月前

這是明太祖朱元璋給的大筆打賞。</p>

“叫門天子何意?還望仙子詳細講解。”</p>

朱元璋之後,朱棣也給了大筆打賞。</p>

“請仙子快些告之那不孝子孫做了什麼賣國求榮之事?”</p>

朱棣打賞倒不出奇,朱元璋打賞這麼多叫無憂挺驚奇的。</p>

這位可是出奇的摳門呢,自直播以來,那麼些帝王大筆的打賞,開國皇帝裡頭,就朱元璋打賞的最少。</p>

沒想到今天一個叫門天子竟讓他狠出了一筆,不知道朱元璋現在得有多心疼。</p>

明英宗時,少年朱祁鎮端坐在榻上,望著天幕上那綻放的煙花,又是氣憤又是害怕。</p>

氣憤的是仙子竟然這樣辱罵他。</p>

他做了什麼?倒招致這樣的罵聲一片,還將他和那宋朝的徽欽二宗放在一起比較,就那二位……便是一條狗都比他們強,和那等亡國之君放在一起,這是對他的極致侮辱。</p>

害怕的是老祖宗們都看著呢,不曉得呆會兒要怎樣罵他。</p>

“好了,咱們現在著重講一講這位叫門天子。”</p>

無憂咳了一聲繼續講解:“要說吧,明朝前幾任君王倒都是明君,將大明治理的很是繁榮,明成祖能文能武,登基之後五征大漠,是曆史上唯一封狼居胥的帝王,他在位時,大明邊關穩定,政治清明,老百姓的日子也過的不錯,史稱永樂盛世。”</p>

“仁宗和宣宗兩朝也是如此,仁宗皇帝在永樂年間就輔理朝政,經驗十分豐富,登基之後延續永樂年間的政策,朝政也很安穩,可惜仁宗隻當了十個月的皇帝就駕崩了,之後是宣宗繼位。”</p>

“明宣宗朱瞻基最得朱棣喜愛,後世有很多說法,其中之一便是成祖當年並不滿意仁宗,覺得他性子不夠英武,之所以沒有廢掉仁宗太子之位,就是因為喜愛朱瞻基,覺得這個孫子性子肖他,為了朱瞻基這個好聖孫,才一直沒有廢掉仁宗。”</p>

“可惜的是,朱棣的這位好聖孫,同樣能文能武的明宣宗也不長命,隻在位十年就駕崩了。明宣宗去世時,他的長子朱祁鎮才剛九歲,一個九歲的孩子登基,那肯定是處理不了朝政的,無奈之下,隻能太皇太後張氏幫忙處理朝政,另有三楊輔政。”</p>

無憂講到這裡,朱元璋若有所思。</p>

“怪不得呢,原來是幼帝,一個小娃娃登基,上有太皇太後垂簾聽政,又有輔政大臣時常勸教,壓抑之下左了性子,才做出這等敗家之事來。”</p>

朱棣則看向朱高熾:“太子,你該減肥了。”</p>

朱高熾苦了臉,很可憐的看向徐皇後。</p>

徐皇後把頭扭到一邊。</p>

為了兒子的健康,為了他不短命,就得硬下心來讓他減掉這一身肥肉。</p>

不過轉頭看到年幼的朱瞻基,徐皇後又是一陣心疼:“讓太醫好好給你們父子瞧瞧吧,彆是有什麼隱疾。”</p>

已經登基,並且長子已經出生的明宣宗看著還不會走路,隻會吐泡泡傻笑的長子,暗下決心一定要好生調理身體,再不能專寵李氏,還得去彆的妃嬪宮中多走動,兒子得多生幾個,萬不能隻寄望於長子身上。</p>

至於說繞過長子,立幼子為太子會不會引的朝臣反對?</p>

這個朱瞻基一點都不擔心。</p>

畢竟天幕可是說了,朱祁鎮是個大大的敗家子,哪位朝臣反對,不用他說,彆人就能群起而攻之。</p>

“太皇太後當政之時,明朝國力強盛,百姓生活富足,張氏地位尊崇卻不重用自家人,防止外戚專權,還對內打壓太監,也有效的防止了太監乾政,三楊治國也是治國有道,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麵發展,可惜好景不長,三楊和太皇太後相繼去世,年幼又沒有政治經驗的朱祁鎮親政了。”</p>

“朱祁鎮親近和他朝夕相伴的太監王振,稱王振為先生,升他為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振專權,公卿大臣都要稱他為翁父,可見有多得朱祁鎮信重。”</p>

“朱祁鎮對王振簡直就是言聽計從,對王振比對他親爹還要親,正統十四年,瓦剌大舉入侵,王振力勸朱祁鎮禦駕親征,朱祁鎮就聽了,當時事態急迫,倉促之下,湊了二十萬大軍,對外稱五十萬大軍,就這麼急匆匆上路了。”</p>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