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開了幾句玩笑繼續說:“杜甫遵循的是儒家的仁的思想,他有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他對於後世的詩歌影響很大,在世民寫的一千五百多首詩都被保存下來,多集於杜工部集。”
“和李白一樣,杜甫仕途也特彆不順利。”
“唐時的世家幾乎壟斷了朝堂,不說貧寒出身的人家難以出頭,就是像杜甫這樣家世已經不太顯赫的也很難出頭,杜甫第一次科考是二十四歲,結果不幸落第,他就開始各種遊曆,其間認識了李白,和李白還有高適攜手同遊。”
“等到天寶六年,玄宗詔天下有一技精通的人去長安,三十多歲的杜甫再次去應試,而這次就鬨出了野無遺賢的鬨劇,參加科考的學子全部落榜。”
“科考的路子上走不通了,杜甫沒辦法啊,為了實現心中理想,隻能投靠權貴,投贈乾謁等,可惜都沒結果,他就在長安客居了十年,因為沒工作沒收入,日子過的相當窘迫。”
“這其間也有一次機會,當時玄宗進行祭祀盛典,杜甫瞅準了機會獻上大禮賦從而得到了玄宗的賞識,命他待製集賢院,隻是沒有正式授官,就是得了到一個侯選的資格,等待分配正式的工作,也許是杜甫和李林甫犯衝吧,這次的主試官又是李林甫。”
“對噠,上次那個野無遺賢也是李林甫唬弄唐玄宗的,這使得杜甫失去了一次寶貴的機會,而這次選試也因為李林甫,杜甫又沒選上,還是沒得到正經工作。”
“沒工作怎麼辦呢?杜甫也沒辦法,被生活磨折,他的日子越過越困苦,困苦到什麼程度呢,到了天寶十四年,他得到了一個河西尉的官職,但是杜甫不願意,朝庭就又讓他去做右衛率府兵參軍,這個官員是什麼職位呢?總之是很小的小官,負責的就是看守兵器,掌管著門禁鑰匙,相當於咱們現在的門衛大爺和庫管。”
“這次杜甫實在沒辦法啊,他都四十多的人了,在長安也滯留了十多年了,一直生活無著落,再不工作,是真活不下去了,就隻能為五鬥米折腰。十一月的時候,杜甫回家省家,結果剛一進門就聽到了哭聲,原來是他的小兒子餓死了,他的妻子正抱著小兒子哭呢,杜甫一時悲從中來,又想到這十來年在長安所經曆的事情,就寫下了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單說這首詩的話,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摘出一句來讀,大家就都明白了,那就是後世常被人提及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隻這一句詩念出來,不知道多少人起了雞皮疙瘩。
這句詩寫的太好了,好到叫人不知道該怎麼描述。
很多不知道這首詩的人聽了這句不由的呆住了。
許多經曆戰亂和災難的百姓聽到之後嗚嗚的哭了起來,哭的十分淒慘悲傷。
“老天啊,讓人怎麼活啊……”
“杜甫出身官宦之家,並非貧寒出身,可在那種年月,他的小兒子還餓死了,可以想見平民百姓的日子得有多苦。”
“但杜甫就算經曆了再多的苦難,也磨不平他那一腔報國之心,他心中還是懷著仁義,始終想著能夠兼濟天下,這從他的那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可以看得出來,尤其是那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他自己的屋子破了,他都淋著雨,卻還想著什麼時候能夠得到千萬間堅固的房子,讓天下間所有受苦的人都有屋子住,不至於再被風吹雨淋,讓大家都能夠臉上露出笑容。”
“可以說,杜甫是真正的信奉儒家仁的這種觀念,且一直堅持貫徹到底的人,他是真正的憂國憂民……”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杜甫家當時搬家避難,可他聽說肅宗即位,還是隻身北上,結果被叛軍所俘,在這種時刻,杜甫還在關注著時局的發展,寫文為平叛出謀劃策。”
“至德二年杜甫逃出長安,穿過兩軍對峙的鳳翔投靠肅宗。這次他被命為左拾遺,不過很快他又被貶。後來又被任命為左拾遺,又被貶。”
“乾元元年,杜甫離開華州探親,一路上,他見到了戰亂中的百姓遭受的苦難,感慨萬千,寫下了流傳千年的不朽史詩三吏三彆。”
“三吏分彆是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彆分彆為新婚彆、垂老彆、無家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