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一句話,叫很多人跟著思索。
好多人都不明白她這話是什麼意思。
但是,有一點很明白,大約就是這個叫黃巢的人亡了大唐。
至於到底是怎麼回事,唐之前的人並不知曉。
而唐之後的人上層人士自然是知道的,但民間百姓知之甚少。
裴清旭也不是很明白。
“怎麼掀桌子了?”
無憂道:“黃巢此人出生在鹽商家,他家世代販私鹽,咱們都知道鹽在古代那是不可或缺的,不管是富貴人家還是貧民百姓都離不開鹽,黃巢家裡賣鹽,那就和後世家裡有礦一樣,是極富庶的,家裡富了,他自然就能讀書識字學武藝,再加上他自幼聰明,家裡的長輩一看,好,這孩子聰慧,是個能考科舉當官的料,那就得從小培養啊。”
“對了,黃巢是山東人,也就是咱們現在的山東HZ市人,瞧瞧,咱們的大山東自古以來就信奉考公啊,從一千多年前到現在,山東人的誌向從來沒有改變過,就拿現在來說吧,你要是不考公,那在長輩們眼裡,你這學就白上了。”
無憂這話讓裴清旭跟著笑了起來。
“嗯,我上網看過好多這類的段子,不過沒想到一千多年前山東人就對考公這麼癡迷。”
他一邊說,一邊放了一些考公的段子。
天幕下的人們看了之後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也有好多人不解:“讀那麼多年書不考科舉做官還能乾什麼?沒考上這書不就白讀了麼?”
無憂等裴清旭放完段子接著說:“黃巢自幼就立下誌向,一心想當官,想帶著全家改換門庭,可惜的是,他生不逢時,他出生在唐末,那是個什麼時代?那時雖有科舉,但是已經被官僚集團和世家所壟斷,寒門學子想要上進真的特彆特彆難。”
“那個時候科舉考試沒有糊名,也就是說看試卷就知道這個考生是哪兒的人,是誰家的孩子……那些家裡有關係的,走了門路的,或者投靠了權貴的,自然就在錄取範圍內,家世不顯的,沒有關係的,肯定會名落孫山。”
“科考的不公正讓很多寒門學子哪怕有才,若是不放下身段走關係巴結權貴,也會名落孫山。而黃巢的世家在權貴們眼裡那簡直就是低賤的。因此,黃巢考了好幾次科舉都沒能考上。至於他到底考了幾次,這就不得而知了,有說好幾次的,有說考了三次的,還有的說他考中了狀元,但因為長的醜被罷官,各種說法不一而足,但是我們看一看他的經曆,也可以推測出他應該考了好幾次。”
“黃巢青年時就去長安科考,而他參加王仙芝的起義軍時都已經五十五歲了,中間起碼二三十年,這麼多年月,想來考了好幾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