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奧布斯達內部的事情哪怕旁人不太了解,但是教皇作為策劃人之一,是絕不可能不清楚波琳娜王後到底在裡麵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又跟坎特羅那邊有什麼樣的交易。
況且就就時間而言,明眼人都清楚波琳娜王後根本不可能受到奧布斯達國王的死亡威脅。
畢竟考慮到兩位王子與茵內斯公主的死亡時差,以及奧布斯達國王突發意外後的昏迷期,哪怕是出於國家穩定的考量,掌璽大臣和守備軍隊長都不會對波琳娜王後下死手,甚至會令其出來穩定民心。
想必坎特羅正是摸準了這一點,才會給教皇送來一封密信,而不是讓波琳娜王後公開指責奧布斯達國王的所作所為。
“這混小子……”教皇頭痛欲裂道:“我就知道塞伊斯那混蛋絕不會給我整些好活。”
因為教皇支持坎特羅入侵的初衷就是各砍一刀,趁機止戰,還順帶給奧布斯達國王一點顏色瞧瞧。
然而事情的走向還是脫離了教皇的控製,畢竟在奧布斯達之亂裡,參與策劃的人都各懷鬼胎,渾水摸魚,所以無怪乎教皇現在有種被掐著脖子的憋屈感。
同時也令奧布斯達在這種奇妙的多方製約下,有機會收拾國內的爛攤子。
“我們必須促成奧布斯達與坎特羅的第一階段談判,否則這兩國的破事還會延續到下一輩。”樞機主教看著突然起身的教皇在屋內走來走去,整個人急得滿頭大汗道:“奧布斯達跟坎特羅的人民都已遭受了太多,尤其是那些支持您的聖殿成員。”
作為教皇的心腹之一,樞機主教很清楚坎特羅和奧布斯達的聖殿成員們在裡麵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更清楚這裡麵有多少自責到無以複加的人,或是在叛亂中被趁機拔出的人,都已得不到來自萬神的寬恕。
而這一切的犧牲,都是為了鞏固教皇國的權威,同時也令奧布斯達與坎特羅的人民得以喘息。
“塞伊斯那混蛋之所以送過來這封讓人惡心的信件,就是想告訴我,如果我不能滿足他的要求,在奧布斯達與坎特羅的談判中偏向於他。那麼他就用波琳娜再次攪得兩國寢食難安,甚至令教皇國被潑上一盆又一盆的臟水。”
畢竟解決內部紛爭的最好方法,就是樹立一個外界的靶子。
而教皇國在這方麵無疑是翹楚。
並且對於顏麵儘失的奧布斯達國王而言,仇恨轉移也是鞏固地位的好方法。
這可真是……
太糟糕了。
教皇忍不住扶額感歎今天到底是什麼日子。
與此同時,奧布斯達國內也是愁雲遍布,一片狼藉。
哪怕是接連沒了三個孩子,奧布斯達國王也沒有傷心的時間,甚至都不能給自己的孩子舉行一場符合身份的葬禮。
因為茵內斯公主一死,原本站在奧布斯達這邊的奧丁便沒了支持奧布斯達的動力,再加上坎特羅的大軍還未撤退,所以無論是奧布斯達國王的心腹,還是那些對他失望的議會成員們,都不想在兩位王子和茵內斯公主的葬禮上花費太多。
因此兩位王子和茵內斯公主的遺體在奧布斯達大教堂裡陳列了一兩周,才被草草地埋入皇家墓地。甚至在葬禮之前,奧布斯達國王都來不及給他們定製符合身份的棺材,最後還是菲利佩主教提議用三兄弟早已訂好的棺材來作侄子侄女的安眠之處,並且還為此給卡爾達伯爵寫了封家書。
“謝謝。”一夜間蒼老了十歲的奧布斯達國王在葬禮結束後,向菲利佩主教感激道。
因為身體緣故,再加上坎特羅的大軍還卡在奧布斯達的咽喉處,所以兩位王子和茵內斯公主的葬禮都是由菲利佩主教操持的,並且還為此墊付了不少錢。
看著兄長憔悴殘缺的模樣,菲利佩主教就是有再多的不滿,也不能在此時落進下石。
畢竟那裡躺著的都是他的侄子侄女,況且奧布斯達的殘局還得兄弟們一起收拾。
“我已經給約翰(卡爾達伯爵)寫了信,讓他趕緊過來一趟。”菲利佩推著奧布斯達國王的輪椅,兄弟兩終於在二十年後進行了一次和解,所以並沒有以往的針鋒相對:“不管怎麼說,奧布斯達都是祖輩留下的偉大國度,我們三兄弟間不管有多少摩擦,都不能看著她衰敗下去。”
“可是你覺得約翰會相信我嗎?或是對奧布斯達伸出援手。”經此一早遭,奧布斯達國王終於談論起他不想麵對的事情:“我做了那麼過分的事情,又憑什麼在最落魄的時候腆著臉去祈求他的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