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文娛》全本免費閱讀
這些沐家的小姐們,哪怕是真的看得如癡如醉的,但為了自矜,也不可能對原家這位表姐妹表露出來。
但沐家的公子們,就沒有這個顧忌了。
他們不但自己看了以後拍案叫絕,還會給自己的哥們兄弟去推薦,來自源北道棲雲城的話本,悄然在這些富貴人家的公子哥們中間流行起來。
而在此之前,王記書坊的話本,倒也被京城裡的書鋪買去了一些,可京城自來是全大魏首善之地,自覺全朝最富,文脈最盛,棲雲城裡每月能出四五本話本就已經是大魏朝中難得的大城了,但京城每月都能有個十幾本新話本啊!
所以那些大書鋪,壓根就看不大上來自彆處的話本。
畢竟,全朝各地都有獨特的風土人情,常用詞和稱呼都不大一樣,比如那最南邊的話本,放到京城裡,那都是不大有人看的,就算想看,看不了幾句話就冒出來個不明其意的詞兒,又不像後世,還能上網查意思,何況就算能上網,能有這個閒工夫動不動就去查一下,對於享受閱讀快樂的網友來說,這就是閱讀障礙了,沒準看不了幾行,直接就棄了。
所以地方上的話本,一般來說,在京城裡,基本上沒啥市場,除非說是作者全朝知名啥的。
艮嶽先生和青萍客這兩個筆名,在棲雲城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是在整個源北道,那也是鼎鼎有名的。
在京城?
那是什麼小蝦米?
我們京城裡那些好手們寫的話本子,不夠我們看的嗎?還要去看外地來的破話本?
但反過來,京城裡的話本,若是拿到全朝各地,卻還是有人買賬。
畢竟,隻要是讀書人,誰不向往一國之都呢?
那些秀才進士們,做夢都想的是進京科舉,金榜題名,那麼通過京城來的話本,從中一窺京城的風土人情,慣例習俗,那也是極好的。
所以就算是在半年前,來自棲雲城的話本,早就已經出現在京城裡小書鋪的書架上,興許有個把沉迷話本的老書蟲,能慧眼識珠,買回家去細細觀看,並且大加讚歎,時不時地向親友推薦,可那又有什麼用呢?
這又不像後世有網絡,有短視頻,隻要有梗,就有可能一夜之間火遍全網甚至全球。
彆說隻是個小小話本,就算是文聖在世,要想京城揚名,那也得造勢鋪路最少小半年,才有可能成功。
但如今,有了這些富貴人家子弟的參與,那可就不一樣了。
兩個小廝,腳踩厚底牛皮小靴,身穿七八成新的綿綢束腰短袍,一看就知是富貴人家的家仆。
這兩個人腳步匆匆地走進巷子裡的一家小書鋪。
一進門就大聲嚷嚷。
“可有那艮嶽散人和青萍客的話本子賣?”
他們容易麼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