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人越發好奇。
“送的?”
誰會這麼好心,把這種能勾得孩子他爹吃飯睡覺都惦記著的話本子白送呀?
“就是那個馬糞紙小書冊麼?”
龔先生點點頭。
“正是呢!雖說送給我的是一雙少年少女,但他們應該是那位先生家裡的小輩。”
他說著又夾了一大筷子菜吃下,目光抬頭望向天邊,露出向往之色。
“大約也是存著投石問路的意思,若是這本能說得好,以後怕不是還有更好的呢!”
畢竟,那日的樓家小娘子,手裡可是有兩本小冊子來著,隻挑了一本給他,另外一本裡頭寫的是什麼呢?
而且對方既然說送就送,那必然是手上還有更多的話本子,不然又怎麼會三言兩語就贈與他這素不相識的人?
婦人也跟著歡喜起來,將盤中剩下不多的雞蛋都撥給丈夫。
“他爹,那你快吃,吃完了好早些弄完這新話本子。”
她家裡一女一兒。
女兒早就出嫁,兒子也已經娶親,還生了個孫子。
小孫子聰慧得很,如今已經開始識字。
如今的大魏朝,雖然說書先生的地位並不算太低,屬於三教九流中的中九流。
她家的小孫子,自然也是能讀書科舉的。
隻是老龔在長興縣城裡算唯二的說書先生,又說了幾十年的書,在城中小有名氣,城中識得老龔的人極多。
當初他家兒子七八歲想送去學堂讀書認字的時候,就有許多人打趣,說些渾話,最後那不爭氣的小子無心向學,索性回來繼承家業,也跟著老龔學說書。
也是怪了,她兒子小龔倒是比老龔在說書上頭更有些天份。
老龔說他二十歲上場說書時,那可是緊張得話都說不利索的。
可小龔呢,十六歲就敢學著親爹上場來上一段。
雖說也會忘詞兒,可小龔就有那個笑嘻嘻地再把故事給圓回來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