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君於臣而都是忌諱,他怎麼敢?
【按宋製軍隊在外設監軍以視軍中上下,郭進軍中監軍田欽祚積習難改,不顧軍情緊張挖自家軍資牆角,引起郭進軍中不滿,不僅如此田欽祚為報複郭進等人,對戰事掣肘挑刺,甚至破壞軍事部署。
具體過程現又默入曆史,總之郭進臨陣自殺,而趙光義聽聞田欽祚言郭進暴死後,僅罷去田欽祚內職,出外任房州團練使。
再加上趙光義北伐期間,軍中發生‘士卒夜驚,意圖謀立太祖長子’,宋遼兩軍還沒交手,軍隊就開始圖謀趙德昭為太子。
所以更加印證了軍隊諸將,並不是完全服趙光義】
宋
趙匡胤回身一拳再打到趙光義身上,發瘋似的怒吼:“你這廝就沒深問過,就這麼糊弄過去?”
他更想問的是:軍權未穩,為什麼要這麼急匆匆地拔向幽州之地?
血再次溢滿臉的趙光義滿腹委屈:那是他未來做的事,跟現在的他又有何關係?
而滿朝文武嘴上勸著趙匡胤,眼神卻飄向殿上頭發花白的郭進。
郭進曆經後晉、後漢、後周三朝,乃是當世名將,雖然好殺人嚴士卒,但人家上能開疆拓土下能保家護民,做衛州刺史時還被洺州百姓立碑頌德呢!
沒想到他結局不是馬革裹屍,而是自裁於世?
把趙光義打了個半死的趙匡胤回身執起郭進的手,泣曰:“朕對不住你啊!你鎮守西山十多年,使我無北顧之憂,沒想到...”
趙匡胤張了張口,黝黑的臉龐臊得通紅,胸中鬱氣全賭在嗓子口說不出來。
一直沉默的郭進躬身開口:“陛下對臣之心,臣如何不知呢?”
說罷起身,眼神若有若無地飄過滿身血跡的趙光義道:“這天下武將,俺們認的也隻有陛下!”
【不管怎麼說,劍指幽州是既成事實,或許是為了更好地掌控軍權,趙光義按下打下諸軍的賞賜,僅僅略作休整就開始北伐。
至於過程...】
天幕沉默良久,直接跳過:
【戰場上焦灼時宋兵並沒潰敗,遼國也沒有占據主場優勢,兩方援兵都被擊退,作戰主力還是兩方直屬部隊。
這關鍵時刻雙方比拚的是誰能率先吞掉對方,誰就能獲勝。
顯然趙光義不比遼國能抗,正所謂兵法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見形勢不對,萬軍之中他跳上驢車而逃。
正巧遼國主將耶律休哥中箭無法騎馬,見宋主將要逃當即舉箭三射中兩箭。
趙光義想逃,耶律休要追,雙方主將同時受傷的情況下駕駛驢車,在高粱河上開展了一場激情車技比賽。
雙方拋卻各自同伴越過千軍萬馬,在塵土飛揚中你追我趕共唱‘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纏綿綿到天涯。’
最終宋帝以超高的車技‘驢車漂移’打敗遊牧民族,勇奪高粱河車神稱號,為漢人贏得賽事冠軍,大家熱烈歡迎!】
‘啪啪啪’的鼓掌聲讓曆代
帝王臉色發沉,不管宋太宗如何無能?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但他也是皇帝,後人這種明嘲之色簡直是把帝王臉皮踩在腳下!
但…他們臉皮被踩在腳下又如何?
曆代帝王傷不了天幕半分,害不到後人半根毫毛!
宋
趙頊(宋神宗)神色屈辱地盯著天幕,他欲變法初衷,就是認為要變法強國,橫掃祖上折辱。
他咬緊了牙關,想的太宗每有陰雨腿傷就疼,心下就翻騰得厲害,昔年漢高祖有白登山之困,漢光武有冀北之厄,甚至連唐初也有順突厥之恥。
我趙氏子孫當雪此恥,可惜…他雙目緊閉,吞下心中血淚…他大宋變法終不成功嗎?
漢
劉徹心中浮起一句話:將士立功卻不犒賞三軍,乃為君大忌也!
他搖了搖頭點評:宋太宗太過急功近利,想到宋北伐他心中一動轉頭問眾臣:“爾等激戰當如何?”
衛青沉吟幾許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後人也太過苛刻。若是臣領兵,臣會引遼主力大軍來救,然後取其首以此震懾遼軍快速取得勝利。”
劉徹點點頭,仲卿之舉宋太宗無法使用,天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更不用說紮入大軍取敵將首級。
仲卿之法是將軍之法,而非天子之法。
如果換作他...劉徹五指輕敲案桌:他身為正統無須親臨前線為自己攬功。
天子當以身鎮國,打仗自有將軍爭功!
就算不是正統即位…嗯,可以看看他大父漢文帝嘛,唉,劉徹得意地歎了口氣:先帝果然愛我,傾心朕便廢劉榮立朕為太子,怕朕受太後遏製強撐病體辦冠禮。
生怕朕掌權時受到一絲委屈,先帝真的好愛我,朕想先帝了!
【當然這麼丟人的事宋朝並沒記錄,此記載出於遼國,遼國對這場戰役描述較為客觀,但這介於趙光義出神的技藝,網友‘親切’地稱他——驢車車神!】
【實事上趙光義跑到涿州(河北保定北部)時,宋兵才真正全線潰敗,潰敗不說還找不到皇帝。
宋軍上下找的皇帝去哪了?
他繞過涿州去金台屯但宋軍不知,找不到皇帝的情況下,北軍準備擁護趙德昭為新帝,但沒能成功,因為換天落定之前趙光義回京亮出身份重歸大寶。
最後因戰局不利,攻克北漢的軍賞遲遲未至,趙德昭為未得賞將士請賞,於是趙光義說出‘等你做了天子再賞也不遲’的話,然後趙德昭卒】
漢
劉邦自言自語:“那趙德昭就這麼死了?死得也太容易了。”
如果是他肯定緊隨而上,直接逼他趙光義立自己為太子。
反正你都說了做天子,那不就說明你要立我為太子?
既然軍中有支持自己的力量,乾脆就行險招占據大義伺機而動,總之堅決不死。
隻要不死就能逆風翻盤!
他的想法也是劉啟的想法,以宋太宗之跡告誡太子後,就見自個兒子托著下巴直言中心:
“齊國雙子之變?”
齊國雙子指的是春秋齊國齊襄公兩:公子糾與公子小白。
公子糾是齊襄公長子,公子小白是庶出,為奪王位兩子各自倚大國借兵車,快馬加鞭地回國,誰先回國誰為王。
宋太宗臨陣逃竄之事與齊國雖不像,但本質都一樣,趙光義與趙德昭誰搶先一步為帝。
諸軍找不到皇帝,明麵上表示皇帝已死!
隻有前任皇帝沒了新帝才能登基,很可惜宋結局與齊國雙公子一樣,坐王座者往往是手段更高明那的個。
公子小白(齊桓公)使計讓自己先坐上王位,而趙光義先趙德昭一步回京複坐大寶。
趙德昭慢一步性命皆輸。
小劉徹推斷完後轉頭問自個爹:“兒臣說得可對?”
我兒不愧是要坐開國皇帝那桌的人,就是厲害!
劉啟喜滋滋地摸了摸兒砸的頭:“很接近事實,否則趙光義為什麼不收攏殘軍,倒要繞道涿州去金台屯?”
明顯是甩開遼兵的同時又在躲避什麼?
太子記住,身為帝王自身安危為首要,哪怕是被逼直麵險境也要為自己安好後路不能露怯,否則隻會落到宋太宗那樣的狼狽下場!
【兵敗後的第二年,也就是趙光義登基的第六年,突然冒出‘金匱之盟’,言杜太後與趙匡胤、趙光義及趙普立下盟約:宋家的天下當兄終弟及,即皇位傳承應該是:
趙匡胤——趙光義——趙廷美,最後傳回趙匡胤的兒子趙德芳!
而重提盟約的就是趙普,一個與趙光義不和的宋開國功臣,也是唯一能證明趙光義繼位合法性的證人】
秦始皇挑眉:合法性?趙家兩代人死光的合法性?
他手指摩挲著劍柄,擰眉搖頭:手段粗糙,吃相難看。
評點完後想問扶蘇如何看,卻見他一臉恍然,逐問:“扶蘇說說看!”
扶蘇連忙出列回複:“後人應在暗指金匱之盟是偽造,它是趙普為保命造出的假天命?”
否則後人怎麼會特意點出‘不和’二字?
頓了頓又帶著笑追加一句:“兒臣這時才明白,難怪天幕沒提到片子裡的杜太後,原來在這等著。”
說罷滿殿都笑了起來,後人講的是宋氣氛自然鬆快,再則經過大秦篇點說後,秦始皇父子也在努力破冰,兩人關係較之以前大為緩和,至少現在能開口說笑。
【在解決完登基隱患後,趙光義蓄積糧草在三年後又開始揮軍北伐。
但是…】
曆代君臣從天幕粗嗓子裡聽出了糾結:
【如果說漢朝信息收集工作,能收集到遙遠的羅馬情況;唐朝間諜工作能熟知東西突厥內務,那麼宋朝的信息工作隻能說半桶水,連後趕上的金國都比不上。
這次的雍熙北伐源頭來源於遼國八卦。
遼國蕭太後跟臣子韓德讓廝混,大亂遼政濫殺臣子權貴。
現在遼國已亂成一鍋啦!陛下呀,
咱們應該‘請趁其災禍,攻取幽薊’,這是進攻的大好時機啊!】
天幕語氣帶出幾分崩潰:【問題是收集信息難道不該看遼邊防調動,以及軍權更迭嗎?
蕭太後殺臣子殺權貴殺將軍了嗎?
而且政權混亂是大麵攻擊還是局部範圍啊?
內政混亂並不代表軍事拉胯啊!
你們倒是看看遼國曆史,評審一下遼國製度啊!
不是天下所有地方都實行儒家製度啊!】
明
朱元璋拿著遼史快速翻閱,幾息對後人言語並不認同:“說的是馬後炮話,這是把宋廷上下當呆瓜了?
你都知道讓宋翻遼史,你怎麼不看看雍熙北伐時期是蕭太後權柄未穩之時呢?
宋廷趁機進攻操作得當,還是有機會能收複幽雲十六州。”
他放下遼史輕歎:可惜…宋沒那個能力。
而一旁鼻青臉腫的朱棣厚著臉皮問朱標:“大哥,收複幽雲十六州最好的時機是不是後周柴榮時機啊?”
朱標眼眸複雜地看了他一眼,最終還是回答了他:“周世宗對應的是昏君遼穆宗,他在位十九年與太宗鬥爭導致內部不穩,再加上遼穆宗本人不恤國事,為人又喜怒無常,動輒虐殺左右嗜酒無度,被遼人稱之‘睡王’。
這時期是遼國‘政昏兵弱’期,若有精兵強將定能奪回幽雲十六州。
可惜…他搖搖頭,無論是柴榮還是趙匡胤,都沒截住這次機會。
【自古以來中原文明一直領先於遊牧文明,所以周朝諸侯以文明之光壓著狄夷打,漢朝匈奴混戰總能招降匈奴。
哪怕三國時期漢人也能憑充沛的武力壓著四周打,長此以往的文武輸出讓鮮卑等族進行自我漢化。
但對於不漢化的遊牧民族來說,中原文明也可以借鑒優秀之處,以此拉近雙方文化距離。
遼國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在上任可汗在世時直接乾翻對方,仿效中原王朝建立世襲君權,從部落進化為封建社會。
在節度使壯大的年代裡,他在唐朝與各節度使中左右逢源,伺機壯大。
他重用漢臣,建文字興學校定律法‘決獄法’,使國製快速完善。
遼國壯大威盛時期,俄羅斯一度用契丹來代指中國】
最後一句話讓歐陽修、蘇軾等人臉色漲紅,他們自詡為華夏正統,沒想到…沒想到蠻子認契丹不認宋!
對心盛傲氣的士大夫而言,這簡直是巨大恥辱!
【遼國雖然壯大不是全然照尊中原文化搬中原製度,他們的製度保留了相當重的部落習俗。
如遼國宰相分南北之相,南府宰相由宗室、外戚後族擔任,宰相之重讓遼國皇後、太後比宋朝更容易臨朝稱製,攝軍國事。
如遼太祖的鐵血遺孀述律平,又如雍熙北伐的八卦源頭蕭燕燕】
宋
聽到後人對遼太祖有讚賞之意,司馬光撫須冷哼:“人外而獸內之人!”
隨即又黯然下去,即使他罵遼太祖有人外形實則野獸心,也改變不了遼國懸浮朝廷上的威壓。
倘若宋強盛統一如漢武帝、唐太宗之時,他們豈會怕區一遼國?
【蕭燕燕無後族可靠,她代決政事後,隻能倚重顧命大臣韓德讓和耶律斜軫。
韓家在遼國韓氏三代手握軍政,身居要職,加上雙方年少有情,隻是錯過。
於是蕭燕燕私下直言:如今幼主當國,我願諧舊好,那他也是你兒子。
然後命韓德讓任南院樞密使總宿衛事,保衛她們母子性命安全。
所以蕭燕燕之舉哪裡是禍亂朝綱?
她含情也是基於政治需要的添頭】
胡鬨!妖言惑眾!
後人多對太祖講述早讓宋君臣坐立難安,如今聽到天幕抬舉遼國太後,紛紛以言為利器刺向他們深恨的神跡。
國家自有法度,太後安能□□朝政?
他韓德讓乃遼漢臣,豈會與遼權貴一條心?
這廝分明是借太後之手除政敵!
…
或許是他們怒氣衝天,竟然化為彈幕滑過田羽眼前:蕭太後以色拉攏韓德讓還有理了?
喵喵喵?這哪個大爺發的?
田羽對天幕狠狠地豎起中指,張著他變聲期的嗓子直接開噴:
【大爺務實點行嗎?
男人許女人妻位獲得支持,女人把姿色當作利劍又有何不可?
談權力就談權力,講什麼性彆,隻有需要借性彆獲利時才提男女之彆。
記住哈,權力就是政治的角逐對象。
趙光義與蕭燕燕相比,軍事上蕭燕燕得分要比他高!】
聽到最後一句,司馬光一改平日修身養性,青靜暴起大聲怒喝:“我朝太宗沉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誌…”
話未落音,就被天幕扔下的話打個粉碎。
他死死地盯著天幕上‘但無能’三字,臉色由白漲紅,最後一口血噴出不省人事。
宋殿一陣慌亂,但田羽公鴨嗓卻在繼續:
【史書稱他有削平天下之誌,但被咱們圖書管理精準吐槽:但無能!
至少軍事上的布局就很無能。
雍熙北伐就是對他軍事能力最好的注解】!請牢記收藏:,網址 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