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呔!何處妖怪(1 / 2)

第4章

天幕仍舊繼續,【夏朝是否存在一直討論不休,直到在千禧年,一件在海外的西周中期青銅器‘遂公盨’,底部銘文‘天命禹敷土,隨山浚川’,才間接證明了夏禹這位帝王存在。

那夏朝遺址到底在哪裡?或許夏朝的存在證據在河南二裡頭遺址裡,為找出夏朝曆史痕跡,考古專家從六十多年前研究至今,仍在繼續辨認尋證,期能得夏物,出夏字。

不過雖夏有疑,但山西省陶寺,經過考古學家長期勘察,將碎成片的陶器複原,再據史料佐證,幾乎確認陶寺就是傳說中堯舜時代的都城‘平陽’。】

聽到挖了六十幾年還是個疑似結果,夏啟非常不滿,當即對左右下令:“嗟!司鑄銅鼎數,刻夏之威,深埋山腹,作銅門,建祭台,覆銘文,以證我夏跡!”

吩咐罷在祭祀台前放滿貢品,大聲禱告:夏跡將落於九州,望後世子孫尋夏跡,記夏曆,恭於祖,揚夏威!

而跟在朱棣身旁邊的朱高煦突然一拍腦門,恍然大悟道:“爹,這相當於找到爺爺的墳卻沒找到你的墓,是這意吧?”

朱棣一腳踹過去,虎目威視:小兔崽子,信不信朕現在就讓你進墳墓?

被踹到一邊發抖的朱高煦:不敢信...不敢信...

【這座五帝時期的城市遺址裡,我們找到了先祖們祭祀天地的禮器,這些禮器在《詩經》《尚書》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佐證五帝時期文明發展程度,在深挖後還找到‘天人’思想中,量定天下中心最關鍵的物品——圭尺!】

玉璧、玉琮,鼉鼓等玉物,對於百姓而言,他們不配用,也不敢用,但是遺址外空出的一塊塊土地,卻讓他們萬分心疼,恨不得捶胸長歎:“嗚呼!那麼好的地為何用不植粟?惜哉!痛哉!”

趙匡胤&朱祁鈺看到天幕展示堯舜時期所用的圭尺時,眼眸頓紅,連呼吸都急促了幾分,圭尺,用於量丈天下,測量日影,是確定天下最終點的聖器。

天子身居天下之中,為‘天下定一’,以示天下安定,萬民臣服!

既然後世如此尊恭炎黃五帝,若能找到此圭尺,借堯舜聖之名,於祭禮上配以玉圭祀天,以示天下,顯示自己得位正統,得聖人之德,想必朝野議論聲定會少上許多。

想到此處,兩個時代的皇帝盯緊了天幕,期待能從天象中獲得陶寺地址,好派人尋找這件‘聖物’,以示自己有向堯舜德行之心!

而其他皇帝對堯舜用過的圭尺並無興趣,隻專心天幕內容。

漢帝劉徹饒有興致地瞻望天幕演示的陶寺觀象台用法,依次將冬至、春分、秋分及夏至的分辨方法一一演繹,聽到天幕說陶寺觀象台是世界第一個觀象台時,不禁擊節讚歎:“堯舜禹大才也!”

說罷臉上笑意一收,麵目突變冷峻威嚴,對侍臣下令:“傳令各郡,民間有仿造堯舜靈台者,重法處置。”

“諾”

漢帝劉徹微眯起眼,開始正視天幕給朝廷帶來的利弊,天象之觀,

豈能讓庶民知之,更論掌握?

天象觀乎曆法,皇帝為天子,是萬道正統,當朝曆法仍沿用秦朝‘顓頊曆’,以十月為一歲之始,但漢歲之朝又分注三朝,指‘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用來區分秦曆正朔。

想到太史令曾上言近年來曆時與秦時天象有所不同,農人耕種時節混序不清...

漢帝劉徹坐在墊上,耳聽天幕評見,心下卻在思索,自己身為天子,當重新確認整歲正旦,待曆法完整,再由他頒布於天下,由此指導天下農耕,保田地豐收,使萬民浴天子恩德。

對於漢帝重法下令,身後的臣子皆是讚成,曆法乃國本,豈能外泄!

見侍臣領命,眾臣子又重將注意力放回天幕上:【堯舜等共主透過寬窄不一的天柱縫隙,觀察太陽和星空,掌握曆法,指導農耕,定祭祀時節。

古人認為,天象星鬥的指引,讓他們在大地回春時,躬身耕種,待天狼星閃爍時,於秋豐收,養活家人;

於是古人祭祀天地,認為天地滋養萬物,萬物應敬天地;又謝先祖,以血肉之軀開辟農田,建立屋舍,使後人有棲可息。

在祭祀當日,共主立於‘天下中心’虔誠祭祀,與天對話,共祈先祖,將人跟天跟神明先祖連接在一起,共同遵守對天的敬畏,及祭祀神靈先祖的文化信仰,以德行為紐帶,在各部族間建立一種相對平衡的秩序,形成了公天下的社會秩序。

這就是國家體係的源頭,具有文明性質的文化,我們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遵守,為了更好地生活,我們團結在一起組成聯盟,建立共同認同的世界秩序。

天下共主,須以身擔責,以德化天下,上古時期五帝共主,皆用自身德行而領萬國部族,弘揚大德,讓家族、百姓甚至萬邦諸侯都能和睦相處,不複戰爭,和平相處。】

明朝太史記激動得帽子都落了下來,顧不得撿取,望著天象大聲讚歎:“授時,明天道,便是堯最大的恩德啊!”

沒想到平生竟能見到聖帝所得,聽聞陛下欲建瞻星台,他要請奏陛下,以聖帝靈台為本,根據本朝天時,進行瞻星台設計修建,以定曆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