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 章 龍鳳豬組合倒計時(修)(2 / 2)

有,但抵不過權勢,整個大漢王朝,除了惠帝劉盈,誰順利繼位了?

他擰眉思索:要怎麼才能保證調和太子與皇帝關係?

正想著就聽到他弟突然道:陳深遇到陛下是他幸運啊!

趙匡胤一愣,下意識道:“什麼?”

“陛下忘了?”趙光義奇怪地看了他一眼,解釋道:“後蜀孟昶的太子孟玄喆啊!

如果沒有陛下沒收複蜀地,他這個後蜀太子位置也坐不穩。”

孟玄喆是孟昶長子,聰慧善書,被封為太子。

但孟玄喆寵愛的是貴妃花蕊夫人,當年朝廷攻蜀時,他們就曾聽聞孟玄喆與貴妃有隙。

後來孟昶降了朝廷,趙匡胤讓孟玄喆做了泰寧軍節度使,這幾年來做得還不錯,甚有政績。

趙匡胤一愣,太子變臣子還有這好處?

【太子越壯襯得漢武帝越加衰老,對求仙也變得越發急切,封禪泰山不管用,那蓬萊仙海呢?

僅天漢年間,他就兩次帶著大臣以及沿海百姓,在東海岸邊翹首佇立,隻是希望能見蓬萊仙山及仙人一麵。

結果仙人未見,卻接到山東百姓起義的消息!

各種失敗失控的無力感,讓這位雄才大略、誌吞八荒的老皇帝,變得越來越多疑,越來越狂暴】

秦始皇摩挲著劍身,想到徐福給自己描述的仙島之景,自天幕揭露,不過是它山折影。

可是…他瞻望天幕,若世上真無神仙,那眼前出現的光幕是何之術?

並且其他朝代亦能觀之,難道不是神仙術法?

自上個天幕出現後,大秦上下多有追捧各種鬼神巫術…想到漢帝太子被巫術絆倒,他神色晦暗,當即對李斯下詔:“製出對巫師占卜者的禁令。”

頓了頓他又補充了句:“及相關稅收。”

在他大秦地盤上行巫術斂財,當付稅款才是。

李斯:???

陛下,你竟然連鬼神稅都要收?

你不是信鬼神之說嗎?

【直到太始三年他得了個兒子,還是因懷孕十四月生的麟兒。

他代表了是自己不死的希望,否則怎麼會在晚年求仙無望時,得到自帶祥瑞的麟兒?

劉弗陵,‘弗’同‘不’,弗陵指不陵,他劉徹不入陵墓,還能活!

激動下的他下詔立了堯母門,以表祥瑞喜悅。

此門一設,直接刺激到太子一係神經。

在奸人挑唆、朝臣不喜的十幾年裡,太子皇後在各方有心人監察下,行為端正,毫無差錯,如履薄冰地維持著儲君地位。

但堯母門三字炸得太子等人惶恐不安,也給了天下人信號!

朕不滿太子!】

朕沒有不滿太子!

徹呼吸急促,心緒劇烈湧動,他眸底殺氣惶意相互傾軋,恨不能拆掉天幕,不願再繼續聽下去。

太子何止是被絆倒,分明就沒了命!

先前他以為宣帝是據兒…結果…他不知道劉弗陵出生,自己是何樣心情,但是他抱住據兒那刻,滿心的歡喜湧遍他全身。

據兒、大漢江山…他所在意的人和事不斷交叉閃現在他眼前,攪得他失了往日的冷靜。

劉徹深吸口氣,隨意拉出個臣子,想轉移自己幾分注意力:“汲黯,你說何為堯母門?”

汲黯意外地看了他一眼,硬邦邦道:“帝嚳的嫡子是後稷,他傳位的是庶長子帝摯。

所以堯不是接過帝嚳的王位,而是通過他哥哥帝摯禪讓,才登位統領部族。”

說完他又追加一句:“陛下或許沒有易儲之心,但下令時定有改換太子想法。”

等腦子清醒後,再後悔也來不及了!

劉徹原本正點頭認同,帝嚳時代有沒嫡長子製度,傳位於誰,皆看才能如何。

劉弗陵是才出生,能不能立住還要以後,他怎麼會廢太子?

然後就聽到汲黯最後一句,臉色猛地僵住,立即回頭叫冤:“仲卿,朕沒想過換太子。”

衛青溫聲道:“陛下擇太子立之,定有其因,臣隻是遺憾據兒與陛下父子關係,竟被奸詐之人挑唆得越來越遠,豈不是天下憾事?”

仲卿說得沒錯,劉徹借著他的台階連連點頭,沒錯,都是那些近侍作亂,蒙蔽他們父子,間離父子情誼。

他掃過臉色平靜的衛青,和臉有憤然的霍去病,悄悄地鬆了口氣,仲卿不愧是他的股肱之臣,沒有怨恨他。

隻是…他掩下眸中的晦暗,未來要如何限製外戚勢力呢?

【漢武帝不滿太子嗎?

有!

太始四年,漢武帝開始立明堂,什麼是明堂?

孟子說:明堂者,王者之堂也!

也就是漢武帝要為自己過往功業蓋棺定論。

但問題來了,漢武帝太初以前,武功鼎盛,對大漢內外改革,功績煌煌。

後來卻靡費天下,橫征暴斂使百姓愁苦,朝野多有又不滿,他所留的各項政治遺產,會不會被守文集團給否定?

甚至複辟回他未改革前的黃老製度?】

複辟以往?秦始皇臉色凜冽,立即想起淳於越先前的提議:為諸子分封天下!

他目光落到扶蘇身上,然後再依次掃過其他皇子,如果他們中的某人想複辟分封怎麼辦?

為拉攏六國,棄郡縣返分封,他會怎樣?

思索半晌,秦始皇垂首苦笑,那時他已不在人世,繼任者改弦易轍他又能如何?

但…那些政治遺產卻是證明他恩澤世人的痕跡!

他揉了揉太陽穴,心道:難怪漢帝想要換類已的太子!

【更加憂心的是,太子能否撐起大漢山?

要知道在漢武

帝位時期因功封侯者達76人,是漢家曆朝中因軍功封侯最多的時期;

人們因軍功封侯獲爵而獲益時,會自動或主動聚集成勢,成為不可忽視的利益集團。

一旦某個利益過於膨脹,勢必會威脅到皇權。

為遏製軍功集團膨脹,漢武帝除了政治手段如‘酎金案’、‘以罪削爵’等削除爵位外;

更是將大漢將軍領兵軍製進行改革。

自衛霍去世後,大漢大司馬一直空缺,甚至連其他常勝將軍、左右將軍類的軍職也都懸置,若要調將出征,則授予以雜號將軍,而不是實權軍職。

如李廣利出征大宛時,用的便是貳師將軍名號】

被天幕扒得裡外都不剩的劉徹,麵無表情地掃過眾臣,如果你們按製辦事,難道朕還能揪住你們小辮子?

朕行煌煌大道,若眾卿如仲卿般遵守謹禮,又怎麼會有酎金案發生?

群臣:當年項羽要烹殺太公,高祖要其分他一碗!

陛下,你頗得高祖精髓啊!

【而漢武帝為使朝堂內製改革,多用開邊興利、銳意改製的峻臣,甚至隻會掀起腥風血雨的酷吏!

當對外征伐不能在漢武帝手上結束時,那麼他對太子政見要求轉為類已。

他能否臨事決斷、恩威並施的手腕、殺伐果斷的心性,以及極高的政治素養??

否則他無法掌控峻法大臣,駕馭軍功集團,以及應對宗室諸王。

換句話講就是:他對太子要求變高了!

而太子身邊是些什麼人呢?

寬厚長者、被擠出朝堂‘守文’集團、各業異端進者,以及衛霍軍隊勢力,以及衛氏外戚。

其中軍隊勢力在衛霍去世後,與太子斷聯,散落成沙】

當年晉獻公逼死太子申公,而漢太子則成為暗中火把,被各方勢力絞殺....秦始皇提起筆繼續批改政事,隻是...

不類嗎?

他抬手按了按鼻梁,他大秦曆代,皆以一統天下為信念,這是為秦王者基本責任。

那現在呢?

大秦繼任者要的是什麼本質呢?

他抿了抿嘴,不得不承認天幕說得對,大秦並沒有好做一統天下後的全麵準備。

秦始皇輕輕合上眼,手緊握冰涼的鹿戶劍,整合六國,大秦任道而遠重啊!

李世民若有所悟,根椐形勢變化而調整對太子的期待...他指尖下意識地摩挲腰間綬帶,隨即否定天幕的話。

無論是皇帝還是太子,麵對的政事豈會一成不變?

當是培養太子張馳之道才是!

他掃過天幕,微微扭動腰部,將身體重量壓在案上,這次天幕講述的時間太長,長時間踞坐有些難受,不過天幕應該要結束了。

不知道天幕何時講大唐?

【在大漢形勢大好時,可以將並存的相對立的治國思想,

但在形勢變化時,這種對立會立馬激化起來,演變成‘政治中的敵我關係’

並且從私欲角度而言,既然上天隆下祥瑞意示他能活,有不死的希望,作為大權在握的皇帝,亦不願自己權柄下移。

?想看南漳的《秦皇漢武看我校曆史作業評選》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即便接任權力的人是他的親子,他欽點未來國君,亦不行!

對於其他皇子而言,陛下既然有廢太子之心,他們為何不能冀望大位?

像舅舅是軍中領軍人的昌邑王劉髆,在劉弗陵前,他是最受寵的孩子,太傅是儒家領頭人夏侯始昌,在士林中亦有一定話語權。

又如自帶祥瑞、後期被漢武帝稱類已的劉弗陵等】

呂後聽到類已二字,似笑非笑地對劉邦道,:“看來你劉家都認為小兒類已啊!”

聽著發妻語中的嘲諷,劉邦看了她一眼,淡淡道:“誰不喜歡類已的孩子?

說著語氣頓時加重:“皇後,你該考慮的是讓盈兒類已朕,否則…”

他語中的未儘之語,讓呂後攥緊了手,她垂下眼簾,餘光掃過一旁的張良,強行揚起笑臉,放柔了聲音:“盈兒是陛下親兒,怎會不類已?

相國、留侯你們說是不是?”

蕭何&張良:...

【征和元年冬,漢武帝在建章宮親見一陌生男子帶劍入中龍華門,察覺有異,下令拿下他。

結果男子在追捕下竟然脫身而去。

漢武帝大怒,詔北軍大搜上林苑、長安上十五日,卻沒找到男子蹤影】

天幕語氣直白:【此事對日益衰老,又敏感多疑的漢武帝來說,是極為膽戰心驚的事!

是誰放男子進來的?

他又是怎麼逃走的?

為什麼全程搜查卻找不到人?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手中的權力,正在逐漸脫離他的控製。

沒有了權力的王是誰?

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

剛展開一卷竹簡的秦始皇一愣,隨即怔然,趙武靈王是趙國雄主,提倡胡服騎射,使趙國強大!

可惜他改次子趙何為太子,甚至禪位於太子,自己主率軍隊勇擊匈奴。

最後因沙丘之亂,生生餓死行宮。

自趙武靈王後,諸國君王再也沒有禪位之舉。

不過…他垂下眼簾,遮住眸中的殺機,大秦繼承自己創下千古功績又如何?

逝去於沙丘,身後事不受自己控製,硬生生受鮑魚覆身之辱。

【是誰要害他?

史書對於此事沒有定下結論,但半年後,巫蠱之禍拉開序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