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 章 龍鳳豬的鳳?(2 / 2)

魏征看著天幕上自己拿著喇叭的圖像:麵無表情——臉色鐵青——怒氣漲臉,忍不住朝天幕大吼:

你才叭叭叭,你全家都叭叭叭,我那是根據政事陳諫!

想到陛下問他如何做明君時,他一張嘴就叭叭叭…魏征…就…氣到指尖發抖:天幕!還我清譽!

李世民瞅了眼頭頂冒煙的魏卿,悄悄地給天幕豎起大拇指:乾得漂亮!

而房玄齡等人,轉過肩掩住嘴角,後人實在太促狹了。

長孫無忌瞄了眼滿天幕的叭叭叭,忍不住笑出了聲,發現魏征對他發射死亡視線,忙住了嘴,望天望地就是

不看他。

魏征咬牙切齒:“笑什麼笑,麵團團!”

長得肥胖白嫩的長孫無忌怒了:“魏叭叭,能說什麼呢?”

“說你長孫麵團團,不服氣我們就比畫比劃!”

“有本事跟程咬金比畫去!”

李世民托腮:…嗯,朕的臣子真活潑!

天幕語氣感歎:【擁有無上權威的天子,能克己正身,又能力行不倦持續廣開言路,虛心改過,若非心中裝有天下,誰能受得了逆言入耳呢?

而唐初大臣,正是有這樣帝王,才敢行鬥膽之言、丹心之勸。

但曆史上又有幾個唐太宗呢?能虛心納諫,甚至大加讚賞的帝王?

要知道這位帝王不是單純的文皇帝,而是實打實的武皇帝啊!】

李治:(狠狠點點)朕耶耶超級厲害!

【武德九年突厥頡利可汗、突利可汗趁大唐內亂,率兵入侵,兵臨渭水,直逼長安。

唐太宗以自身為餌,親設疑兵之計,傾儘國庫,與頡利等人立白馬之盟。

但是】

天幕語氣突然拔高:【貞觀四年,李靖、李勣等將滅東突厥,俘虜頡利可汗,押至長安變舞王!】

天幕再次展示可汗跳舞影像,看得劉徹心底有些發酸:後人你都放了多少唐時影像了?

朕的帝國雙壁大破匈奴的英姿怎麼不放?

難道朕的仲卿去病差了嗎?

他猛地轉過頭,一把抓住衛青,語重心長道:“仲卿啊!咱們大漢可不能輸那唐太宗啊!

你什麼時候讓伊稚斜單於來長安跳舞?”

說著還猛地一拍大腿,恨道:“朕怎麼就沒想到這法子呢?

當年冒頓以信辱漢,朕深恨之,非匈奴鮮血不可洗刷,但是能親眼見單於舞動長安,朕可以推遲洗刷恥辱時間!”

劉徹目光炯炯,神情激動:伊稚斜單於獨自起舞豈不孤單?

匈奴大小王一起上演才夠氣勢嘛!

衛青&霍去病:陛下想看,那我等自當努力!

汲黯&公孫弘等人:看匈奴跳舞…有點心動啊!

並且陛下已經下旨驅趕長安方士,不再執著求仙,隻是讓方士研究藥物,偶聽仙跡而已,他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不就是想看個舞嘛!

做臣子的當然是滿足啦!

於是眾臣紛紛把視線轉向衛青霍去病:我們也想看匈奴齊舞!

衛青霍去病:……

看著天幕影像讓殿內如熱油遇水,瞬間沸騰起來:他們洗刷恥辱了!

房玄齡等文臣強行按住心緒,向李世民道賀:“恭喜陛下,賀喜陛下,陛下聖威遠播!”

而武將則奔放許多,程咬金衝到李靖李勣跟前,催促道:“快說說你們怎麼俘虜頡利可汗的?”

李靖&李勣不忍直視他的蠢樣:“有沒有可能…他們還沒出征?”

但是他們看著天幕上,不停旋轉跳舞的頡利可汗,愉悅激動的心緒立馬充斥全市全身:未來的他們竟立如此奇功!

他們不負陛下耶!

而李世民神情亢奮地起身,快步地來回踱步,難以散發心中激奮。

突厥連年用兵,侵擾大唐,以此賺利。

自己剛繼帝位,家國未安隻能忍辱立渭水之盟。奇恥大辱銘記於心。

沒想到啊!他興奮地握拳一揮,沒想大唐明年就能揚眉吐氣!

好!

他現在要想想:如何安置突厥降戶!

宋代君臣羨慕地看著天幕,若有可能他們也想…隻是…不能讓武將出頭啊!

瞄了眼天幕上李淵跳舞場景,某些酸儒撇嘴:讓降國可汗起舞,實在有辱斯文,無大國風範!

【自東突厥滅國後,大唐似乎點亮了了不得的“滅國技能”:

貞觀九年滅吐穀渾

貞觀十四年滅高昌

貞觀二十年滅薛延陀

滅到最後,奉命出使天竺的王玄策,遭遇到伏殺後,直接就地征發地吐蕃及尼泊爾(尼婆羅)胡兵,領著不足九千人大戰印度阿三。

三天後斬敵三千餘級,俘虜1萬多人,攻克580座城,將國王、王妃、王子等萬餘人,牛羊三萬頭到長安進獻。

結果立功後,就隻升了個五品的散朝大夫閒職,連個史書傳記都混不上。

但是人家印度人怎麼看待此事呢?

王玄策捉走阿羅那順後,原本統一的曷利沙帝國崩析分離,逐漸解體。

言語之下指若不是唐使,北印度還是泱泱大疆帝國。

王玄策:怪我嘍!】

秦始皇冷冷地掃過殿內群臣:“天下遊士言朕不給他們施展才能的機會,暗地想要傾覆大秦,重回叱吒春秋。

看看大唐,各方茂才可埋沒?”

漢有張騫,唐有王玄策,大秦呢?

有誰?

難道還要把相國張儀拉出來撐場麵?

朕躁!

一番犀利之言讓群臣無話可說,他們狹隘了,世界之大何愁自身無立功之機?

看看天幕展示出的唐臣事跡,再看看大秦寥寥幾句…臣子相較,他們輸了啊!

麵團團長孫無忌恍惚地扯住魏征:“天幕說的是真的?”

他大唐真那麼厲害?

怎麼他就不敢認呢?

魏征沒好氣地橫了麵團團一眼:“後人說的你不信?”

不是不信…而是…長孫無忌神情茫然,隨即化為狂喜自豪:大唐真棒!陛下聖人也!

天幕語氣微微平靜:【貞觀一朝,武將功績勞高卻不被唐太宗猜忌,為何?

因為軍功方麵他就是最厲害的那個啊!】

天幕上展出一排軍功業績:

大業十一年

,十六歲雁門獻策救隋煬帝;

大業十二年,十七歲平定山西叛亂;

大業十三年,十八歲率兵馳馬擊破宋老生軍陣,直取長安;

武德四年,二十二歲在虎牢關以少勝多,擊潰竇建德十餘萬大軍;

武德七年,二十五歲,施反間計智退突厥大軍進犯;

看著天幕上一件件傲人軍功,秦始皇眼眸猛亮又隨之熄滅:能文能武,又是秦王…

可惜不是他兒子!

他掃過看得認真的扶蘇,心下歎氣:要是扶蘇有漢武帝政見,唐太宗軍事之才,那他對大秦就放心了!

可惜沒有…他抬起頭,非常驚歎是唐太宗的納諫能力。

從戰場下來的帝王,竟有那樣的容人之量…秦始皇指腹無意識地在案麵上摩擦:為什麼會有如此胸懷?

是因為他的童年嗎?

他自詡能納諫,可是要做到如唐太宗那般…

李治非常認同此話,他麵色得意地對武後道:“大唐江山數半是耶耶打下,耶耶打仗總是一馬當先,披血厲雨…”

也正因為耶耶征伐太過,傷了身體早早去世。

他抬起頭望著天幕:好想再跟耶耶說說話啊!

天幕你把朕心願發展到耶耶跟前啊!

【在龍鳳豬帝王組合中,唐太宗是真正的‘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馬上定乾坤’的耀耀帝王。

軍功之盛,盛到唐高祖特意取‘天策上將’彰顯他軍功榮耀!

說句不客氣的話,一個站在頂端俯瞰世界的男人,會懼臣子功勳太盛?

貞觀一朝,有房謀杜斷的名相、有諍諍諫臣的魏徵…亦有‘孫吳韓白,衛霍李嶽’中的李靖,也有異族將領契苾何力等人…

無論是原政敵的屬官、隋朝將領、中亞民族…他們都化為星輝臣子,拱衛唐太宗這顆天可汗,君臣共同開啟華夏史上最明亮的盛唐大門,難道不值得人稱頌?】

劉徹摩挲著下巴表示:唐太宗用政敵官員?

嗯,有魄力!像朕!

汲黯等會兒一言難儘:哪裡像你了?

怎麼不像朕?劉徹理直氣壯:用人不問出身,隻看才乾怎麼不像朕?

唐太宗用人前身好歹是官,朕用人有放牧的(丞相公孫賀)、賣柴的(朱買臣)、流浪者(趙破奴).

【唐太宗之後,玄宗、肅宗、代宗、德宗也被稱為天可汗,但這個稱號卻沒了統轄草原的政治意義,隻剩下尊稱含義。

貞觀四年東突厥被滅,拔野古、仆骨、同羅、奚、靺鞨等部族率眾降附大唐,諸蕃鹹請唐太宗上尊號天可汗!

天可汗,是遊牧世界最高稱號,在遊牧人眼中,隻有唐太宗當得真正天可汗】

天幕微微停頓,補充一句:【可以說是‘古今唯一的天可汗’。

但唐太宗認為皇帝是比天可

汗更高一階的稱號。

所以他對外都用:皇帝天可汗宣製四夷】

李世民:沒錯,朕覺得天可汗不好聽,能給朕換回耀耀聖君嗎?

聖啊!自古以來,除了三皇五帝外,誰還得過聖君之名?

李治看到後麵有天可汗的唐皇,忍不住冷哼:“後世子孫毫無眼色,朕敬耶耶功業,不肯受天可汗稱號,隻稱自己為‘天皇’。”

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倒好,竟敢成天可汗!

還失了統挾四夷能耐,怎麼敢覥著臉叫耶耶萬世稱號?

看他越說越氣,旁邊的武後趕忙放下銀箸,為他順氣:“要不咱們在太宗陛下加諡號?”

李治有些猶豫:“會不會太長了?”

耶耶諡號都叫:‘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了,再加加什麼呢?

武後表示:不長,到時用大碑刻石,定能刻下!

“好!媚娘你說加什麼才能體現耶耶文武功績呢?”

【唐以前,中原曆來持‘貴華夏,賤夷狄’的思想,隋唐時期一改曆代製夷作風,在地位上開始正視四夷。

唐太宗更是說出:諸部不設置可汗,大家都出中華,無賤夷狄之分,朕平等愛各部,朕是天下父母!

他接受天可汗稱號後,迅速推出與類似大漢屬國製度的‘羈縻製度’,配合邊州都督府統轄歸附諸蕃。

唐代的羈縻府州有兩種形式:

一種在部落原居地,或周邊建立羈縻府州。

另一種是由內遷至大唐的部落人口組成,居住在正規州縣境內叫僑置羈縻府州。

翻譯過來就是:哪個部落表現得好,誰就能獲得綠卡,享受更好的生活】

朱元璋不服氣:他服唐太宗,但是不服後人如此讚揚羈縻製度。

他大明也有土司製度好嗎?

朱標撇過頭:爹,你要不要看看你再說些什麼?

【我們曆來把‘強漢盛唐’並肩推出,大漢開疆拓土,揚華夏聲威!

大唐之盛,盛傳到海外諸國直接把‘唐’變為華夏代稱!

唐朝時各部進入僑置羈縻府州,自稱唐人。

而如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華人,把他們的聚集地叫做‘唐人街!’】

秦始皇:(眼眸戰意洶洶)身為龍帝,豈能矮了鳳帝一頭?

劉徹:(瞬間坐直)怎麼感覺輸了那麼一丟丟?

唐:

唐朝所以皇帝:後世叫唐人街?

李淵&李治&武則天&李隆基等人有朕一份功勞!

而李世民手中毛筆‘啪嗒’一聲,落在案上,有些怔愣:朕的大唐這麼厲害?

隨即紅了眼眶,自為即位以來,

他每夜恒思百姓諸事,至夜半不能寐。

唯恐都督、刺史不能安養百姓,又怕自己忙於諸事,忘卻督問各官。

隻好在屏風上錄其姓名,坐臥恒看,若有官員政事清明,同樣記下,隨時觀之。

處理國務,治理滿目瘡痍的大唐,真的很辛苦啊!

“陛下!”長孫無忌等人亦是抹淚,他們辛苦換來後人大唐盛世,後人敬仰,值了!

他們沒負大唐,大唐也沒負他們!

李世民紅著眼起身,鄭重對殿內諸臣深深揖:“還望諸君與朕共襄大唐!”

房玄齡李靖等臣整肅神情,皆回:揖:“臣有幸與陛下共創大唐!”

雖然他們看不到真正的大唐盛世,但知道大唐未來,足以欣慰!

天幕終於展現後人野望:【我們要複興的中華是什麼?

就是要複興我們曾經擁有過的自信,站在巔峰上鑄就的無上榮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