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 章 (內容有修改)(2 / 2)

而同時期封王的李恪隻有八州(可憐的家夥)。

從貞觀五年到八年,李泰身上的官職不斷擴大,最後更是領雍州牧。

雍州牧指京兆府,相當大唐長安在他的管轄範圍內,所以他也是掌管西京長安的長官】

天幕語氣帶上了幾l分調侃:【如果為李泰建檔,在任職位那欄,高低要寫二檔才能將官名填完。

貞觀十年按唐律諸皇子當去封地,但唐太宗表示:青雀(李泰)體弱,去什麼封地?

不去!

而與李泰同年封王的李恪(伸頭):耶耶,我能不去封地沒?

唐太宗(嗬嗬):走吧你!】

秦始皇看著刺史、督相等一連串的官職名稱,腦海裡隻浮出四字:禮秩逾製!

他微微疑惑:難道唐太宗要讓嫡次子代替唐大子?

若無換立太子之意,那唐太宗此舉便是溺愛成害。

況且...他目光移到唐皇子嗣李格上:此子淪為李泰陪襯,真甘心久居人下?

天幕深深歎口氣:【唐太宗溺愛李泰到何種程度?

聽信讒言認為朝中重臣對李泰不尊重,立馬召房玄齡等人質問,結果又不得不在魏征據理力爭下,承認自己因私忘公。

然後他又還想想讓李泰入住東宮之西的武德殿】

閉眼的魏征再也忍不住,高呼:“陛下,臣要諫言!”

李世民見他諍諍神色,不由臉皮一抽:朕不想聽。

他不願聽但魏征仍要直諫:“昔日武德殿為刺王(李元吉)住所,且陛下即位時在此殿聽政,陛下是要太子與四皇子相爭嗎???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難道陛下要再次上演謀奪之變?

話剛落音滿殿寂靜,魏徵話外音李世民怎麼不懂,隻是...天幕講是未來的李世民,現在的他又怎麼知曉當時的自己想法?

且朕寵愛青雀(李泰),隻是想讓他過得好些,並無動搖承乾根基之意。

【李承乾有崇賢館,唐太宗貞觀十二年就令李泰彆置文學館。

李承乾命顏師古注漢書,貞觀十二年,李泰著人修撰括地誌上呈唐太宗。

李承乾足疾難以行走,李泰腰腹腫大,唐太宗就準許他乘坐小轎到朝會。

很難形容唐太宗寵愛李泰的行為,特彆是貞觀十年後李泰的寵愛,似乎掐著李承乾的出格放縱的時間。

貞觀十二年,李承乾多打獵廢棄經文。

結果被太子左庶於誌寧撰‘諫苑’書諫。

到貞觀十四年,李承乾在自毀的道路上一去不複返。

寵幸太常樂童,見對方長得美善歌舞,為其取名‘稱心’。

唐太宗知道後,大怒殺了此童,最後被李承乾認定李泰告密,深恨之。

稱心死後,李承乾痛悼不已,在東宮建造衣塚墳,他在墳前徘徊流涕以申哀悼。

甚至徹底放飛自我,學起胡人打扮,設穹廬在東宮牧羊,模擬自己是死去的突厥可汗,該舉辦何種葬禮】

嗯?劉徹不解,都是從太子過來的皇帝,劉徹倒能理解唐太子寵幸樂童緣由,但不明白唐太宗為何要殺他?

太子喜歡就喜歡,逗趣緩解心中壓力而已,值得大驚小怪?

他懶懶地將自身重量往後靠,眯著眼盯著‘稱心’二字輕笑:給樂童取名稱心?

唐太子平日是有多不開心?

【為什麼李承乾會變成這樣?

先提他身處的大環境:貞觀初期唐太宗即位後,君臣對唐國祚長久,是比較忐忑不安。

曆睹前代,自漢以後四百餘年混亂分裂,權更迭紛繁,國祚鮮有長久者。

唐代隋立,隋發展到宋前人口高峰時期,國度繁榮富強間,頃刻轉為大廈崩塌,舉國變得血腥調敝。

唐國祚能不能長久,是恒在唐君臣麵前的關鍵問題。

所以身為唐太子的李承乾,他的責任不僅僅是延續大唐國運,更是要打破隋朝魔咒,建起如漢那般的長壽國度。

畢竟隋朝接任者是才高誌大的隋煬帝,誰見了不害怕?】

天幕跳出一個小人,昂首挺胸地現出幾l個字:小小肩膀撐起大大的擔子!我李承乾真是行!

而唐初群臣皆落下淚來:隋文帝文治功績燦爛,也架不住二代不氣啊!

他們都親身見證大隋繁榮,到天下調敝,他們怎敢掉以輕心胡亂治國?

對太子培養又怎能不重之又重?

【基於唐延續的期望,唐太宗前後拜孔穎達、李百藥、於誌寧、張玄素等14位大臣為東宮輔臣。

並仿造的是西漢保傅製度,讓他們貼身教誨,隨時輔助,動靜劬勞】

天幕語氣微觀崩潰:【14位輔臣中,僅6人沒有履行過職責,如魏征、房玄齡等。

且不提這些名臣學識如何,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諫言特彆厲害,也特彆希望大唐國祚綿長,讓天下安穩,不複隋朝山河破碎。

因此對李承乾是寄予殷切希望,但問題是教化育人不等於犯顏直諫啊!】

貼身……劬勞,這句話朕熟,劉徹一拍大腿,唐太宗你怎麼想的?

學高祖管教惠帝之製?

為什麼不學朕父皇?

難道朕父皇的教學方案比不上高祖?

即使不學父皇,學你偶像文帝也行啊!

怎麼要學高祖教出個惠帝?

劉邦伸了個腦袋:唐太宗居然學乃公哇!

【再怎麼也不能把唐太子作當唐太宗勸諫啊!

貞觀十年之前,李承乾對於各師長尊重禮遇,與他們相處融洽。如少師李綱死後,唐太子還親自為其立碑,以示師生情誼。

貞觀七年,李承乾與太子右庶孔穎評論古事時,還讓其撰孝經注疏,向天下宣揚孝道。

貞觀十年後,各名臣對其諫言程度堪稱恐怖!

貞觀十二,太子左庶於誌寧見太子承乾數虧禮度,生活奢侈日甚,勸誡無果後,撰‘諫苑’二十卷諷之。

結果:唐太宗賜帛五百匹,一斤黃金。

貞觀十四年孔穎達見唐太子不循法度,每每犯顏進諫,唐太子後期嚴惡學習儒家經義。

結果:唐太宗賜帛五百匹,一斤黃金。

李百藥見唐太子嬉戲過度,特作‘讚道賦’以諷諫之。

結果:唐太宗賜李百藥駿馬一匹,彩帛二百段】

名字出現在天幕上的李百藥、孔穎達等人出列叩伏請罪,卻被唐太宗止住:“神

跡降唐,便是要朕與諸卿撥亂反正。”

說罷又親自扶起眾人:“子不教父之過,太子蒙亂朕之責也,關諸卿何事?”

見陛下如此,群臣皆是緘默,如今太子聰慧靈敏,怎麼會變成後人口中的樣子呢?

他們抬起頭:難道是史料有誤,以至後人弄錯?

天幕語氣糾結:【這時的唐太宗有種大兒在前麵闖禍,老父親在後麵追著給錢給禮物補償的感覺。

期望能讓師長把自己家兒子不端行為扶正,結果他越賜禮,唐太子與師長關係越糟糕,最後從師生轉為生死仇敵】

“唉”秦始皇輕歎,這那裡是補償師長禮物?

分明是為唐太子挽回聲譽,太子縱事傳出,必然影響太子聲譽甚至動搖太子之位。

他搖了搖頭:可憐唐太宗為父之心,太子竟感悟。

秦始皇掃過認真聆聽的扶蘇:這兒子跟唐太子一樣,長個腦袋不用心。

【學術上講什麼李承乾學突厥是胡化現象,引發出各種政治、地緣上的深意。

我們小組在查找資料時,結合自身學習高壓經曆推看,李承乾後期的種種行為,是心理承受能力崩潰後的癲狂之舉。

無論是學突厥人習俗,還是跟李元昌模擬戰爭鬨出人命,都是在向世人,甚至唐太宗宣誓:老子不乾了!

去Tm的太子,憑什麼我要被死死拘束不得自由?

平時自我壓得越狠,叛逆起來就越墮落。

所以在他狂言:他日我為天子,首斬進諫者。

結果還沒等到他當天子,就開始對師長起了殺心。

貞觀十四年,李承乾在宮中擊鼓,鼓聲傳到宮外,少詹事張玄素進諫勸誡。

回答他的勸誡是李承乾的馬撾,幾l乎將張玄素敲死】

怎麼會這樣?

李世民手止不住地顫抖,承乾是他與觀音婢的嫡長子,是他畢生繼承人,也是他殷殷相望得來的孩子。

承乾出生時他的激奮...那怕他正率軍與宋金剛大軍相持,也忍不住暗想他的兒子長得何樣?

未來會不會上陣父子兵?

承載著他期望的嫡子,在他心中何其重要?

在他垂髻(5歲)時,用平定王世充的功績,請陸德明與孔穎達兩位儒學大師,教習承乾‘詩’‘禮’,承乾早慧令兩位師長稱讚不已,他亦是自豪嫡子睿哲無雙。

那麼好的承乾,怎麼會不敬師長呢?

“後人好大膽!”李世民一舉掀翻案桌,大怒:“天幕敢汙太子名聲,朕的太子職明仁愛,豈是狂悖之人?”

殿內如溺水壓得群臣喘不過氣來,天幕所說的太子種種,他們亦不願相信天幕所說,可張玄素是誰?

滿朝公認的忠直之人!

昔日竇建德許他禦史之位,他以隋臣自居拒封不受,直到隋煬帝身亡才投竇建德。

德行如此高潔的人,都無法教

化太子,甚至想要殺師泄恨。

如此無度的太子真能延續大唐國祚?

【李承乾與明成祖朱棣的太子朱高熾很相似。

朱高熾肥胖且有足疾,後期嚴重到需侍從扶持才能行走。

但他是從藩王世子轉為大明太子,其能力性情是由小變大,如為給明成祖爭取時間,他用萬人抵擋住50萬大軍,守住北平讓朱棣成功取得天下。

所以他對困境承受能力高於李承乾,即位後與他兒子共成‘仁宣之治。’】

天幕話未落音,朱元璋就哢嚓哢嚓地扭過頭,死死地盯著朱棣:“老四,你給朕說說,你是怎麼從藩王躍為明成祖的?”

突然被點名的朱棣,愕然地抬起頭,下意識地反問:“爹,你問我問誰?”

見他如此不走心,朱元璋大怒,闊步並到他跟前,抬腳就踹:“崽子,朕問你話!你他娘的怎麼奪了你哥的皇位?”

被踹趴的朱棣忍著痛爬起來,‘砰’地雙膝一折,跪在地上不敢出聲:有他大哥在,他哪敢奢望至尊?

就算大哥不在,還有二哥二哥,那輪得上他?

天幕講的未來他又怎麼知曉?

他心中苦得厲害,真是...無辜被唐太子牽連!

他餘光投向大哥:哥,哥...救救,求救啊!弟弟發誓真不知道天幕所說之事!

他的救世主朱標,並沒接受到他求救信號,而是皺眉望向熒光之處,先前天幕曾言爹殺功臣,那接任皇位的當是幼帝,而四弟...他目光落到‘明成祖’中的祖上,隻有開國皇帝才會用祖。

老四你竟然敢造反?

“朕沒造反!”已是帝王的朱棣手一拳砸在桌上:“朕不是明成祖,朕是明太宗!”

朕的皇位接任我爹太祖皇帝朱元璋,朕是以子繼父,不是自己取天下...他越想越委屈,明明朱允文的錯,按理朕就是大明太宗皇帝。

明成祖,誰稀罕?

不認,反正朕不認這個諡號,他為國征戰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憑什麼要被這麼對待?

朱棣甩著手越想越氣,轉過身指著太子張嘴就罵:“你後人怎麼回事?”

朕披肝瀝血從小宗變大宗,你後人倒好脫掉手中皇位,讓其他宗族占了大宗,還給老子擅改成史無前例的‘明成祖!’

曆數各代,哪個皇帝用‘成’作諡號?

再不濟也當如曹叡、拓跋珪那般,用烈才是。

用明成祖追諡朕,是在打朕臉,指著鼻子罵朕篡位,明擺著告訴世人,我這個大明皇帝,從侄子手裡搶過來的江山!

被罵的朱高熾低頭默然無語,後世子孫無能以續,他又能如何?

他抬眼掃過‘仁宣之治’,看來瞻其那小子乾不得錯,沒給他丟人...隻是他們一脈大宗丟位...朱高熾垂下眼瞼:今晚就回去罵他一頓,生的什麼兒子?

把家裡皇位都

弄丟了!

不知太子相法的朱棣,看在‘仁宣之治’上,勉強平複了暴怒的心緒,振聲道:“給朕記下:後世子孫,皇後須生兩子以上,若無子當納妃生子。

擇皇後人選,首選身體健康善生育者!

多子多孫下,朕不信還能斷了續承?

知曉自己無緣大位的朱高熙突然插話:“女子未嫁前,怎知生育能力?”

“滾蛋”朱棣暴跳如雷地拿起鎮紙砸過去:“改風俗,給朕改俗!”

漢武帝生母都能作婦人入宮,他大明也可娶寡婦入宮作嬪妃!

被刺激到的朱棣發誓,他一定要得到明太宗稱號,與漢太宗、唐太宗並肩!

【李承乾的承受能力全然相反,他即嫡長子也是太子,其地位天然穩固,又因體弱多病,唐太宗準許他少讀書,與師長多談古事。

所以李承乾的優秀,猶如溫室裡的花朵,雖美卻少經諸事磨煉。

如果說貞觀十年前,李泰的受寵並不影響他的太子之位。

那麼天降足疾又遇上母親去逝,加上自己身承重擔、名臣諫言,幾l招BAFF疊加下,幾l乎直接把他血條清空。

身體殘缺怎麼當天下之主?】

趙光義抱臂不屑:“說到底是唐太子不經事,梁元帝獨眼一樣能掃滅平靖禍亂,洗刷家仇國恥。”

聽到他的評價,趙匡胤並不認同:“世人敬衣羅亦敬相貌,魏晉時朝堂甚至拒醜相入朝,何況唐太子有足疾?”

梁元帝因缺眼被他人嘲笑,甚至連其妻徐昭佩都畫麵半妝諷刺,更與他人私通侮辱他。

為報受辱之仇,登基後直接將妻子屍首送回娘家,不許入葬皇陵。

他的話趙光義表示不認同:“梁元帝是眼疾,無法讓人忽視,足跡卻可以遮掩不被人知。

既然明太子同患足疾仍能即位,那李承乾為何不能?”

說到底,實力不允許罷了!

【事實上李承乾在貞觀十四年時,他的種種狂悖怪誕行為,已足以表明他不適合當這個太子,但唐太宗不願意放棄他,或者說唐太宗不願放棄嫡長子繼承製度!】!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