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章 安史之亂爆發原因【大修】(2 / 2)

但大唐因皇室內部傾軋太過,帝王對宗族外戚猜忌過甚,導致其勢力式微,無法幫助皇帝平衡軍事及政治。

為彌補其中朝堂權利缺失,自唐中宗起便啟用宦

官,作為自己的鷹爪治理江山。

唐玄宗時對宦官更是信任有加,其中出來者更是封為國公,手掌軍權政權。

如楊思勖屢屢率軍擊殺南方各夷族,升為驃騎大將軍(從一品),又被封為國公。

整個唐玄宗時期,宦官著紫衣(三品以上)、緋衣(四至五品)者就多達千人,對內為他批閱奏牒文表,對外為他監視各方軍事,作為禦史監軍。

這些宦官因身體原因,多數人的特性是貪財好色,因此眾宦官出使諸州時,沿路地方官員總是儘力奉承,唯恐不周。

因為得罪他們,就等於得罪皇權,得罪唐玄宗,因此宦官從某種意義上掌握各地官員的生死。

比如高仙芝被索賄不成的監軍邊令誠,以‘無故棄守陝郡數百裡’、‘貪墨糧餉’的罪名在潼關前線斬首示眾】

“後人到底在乾什麼?”李世民一腳踹翻小案桌,怒道:“按製宦官不得超過三品,唐玄宗竟然給官宦封國公!”

他抬手按住胸口,隻覺得心口鈍悶難受:著官衣的宦官高達千餘人,定為成為朝堂一大勢力,且宦官又能通於後宮。

後宮便可利用宦官乾政...想到大唐未來局麵,李世民身形搖晃,眼前發黑,忍不住落下淚來。

氣殺他也。

麵對天幕講述,群臣相顧無言:難道朝廷後期也要出現大漢十常侍?

事實上他們想得太過淺顯,大唐後期宦官已經升級為官宦軍閥,權勢大到直接更換皇帝。

如唐武宗便是宦官仇士良擁立,而唐武宗能從宦官手中奪權,除了朝中大臣相幫外,也是拉攏另一宦官楊欽義,才穩住朝堂撐起大唐江山。

大唐的宦官,比大漢厲害多了。

【唐玄宗啟用宦官的同時,也破壞了唐初的政治製度。

從唐太宗起,大唐政治製度就是群相集議製度,它以人事更新為基礎,統領大唐朝廷政治風格。

如:姚崇靈活善治,宋璟剛正糾風,張說銳意革命……等等,換到今天就是:“三個代表”,全麵奔小康等等不同的國家政治目標。

不同的宰相的政治理念,讓大唐治國之策不斷推陳出新,使國家政治不斷湧入新鮮血液,驅陳革弊使大唐重返世界巔峰。

但年老的唐玄宗認為這項製度太過繁複拘束,人事紛疊,於是把輪流做宰相的方法,變成單人蘿卜坑。

所以唐玄宗26個宰相中,李林甫任職時間能長達18年7月,遠超大唐任何一位宰相】

李林甫?

李隆基神色淡淡:“諸卿可識李林甫?”

能任宰相十八年,定有獨特之外,隻是不知是真是愚,對大唐有何功績。

侍中源乾曜出列啟奏:“回陛下,臣的姻親楚國公的侄子便叫李林甫,但...”

他語氣遲疑,稍稍抬頭望向天幕後又恭敬道:“臣並不能確認他便是天幕口中的宰相李林甫。”

楚國公薑皎?

李隆基把目光落到拜殿中監薑皎身上,就聽他道:“陛下,臣侄子是長平王曾孫,其父為李思誨。”

長平王?原來是李氏宗室,李隆基腦海微轉,立馬浮出長平王李叔良來曆:屬於唐高祖祖父一脈,按輩分算是他‘叔叔’?

幾心急轉,他麵色露出微笑:“待天幕結束後,將人帶來給朕看看。”

如今的李隆基正處於勵精圖治階段,知道宰相長期一人擔任的害處。

所以他根本不明白天幕中的自己為何要扶持一人長立宰相之位?

天幕說的人根本不是他,他立誌要超越太宗,怎麼會如此昏聵?

【李林甫能做穩宰相位置十八年,除了唐玄宗不想費心更跌人事關係外,他還有個特點:他比之前的賢相會收斂錢財!

賢相治國水平好,也能約束帝王,如叭叭叭冠軍魏征,臨終諫言的房玄齡等,他們約束讓帝王欲望,讓其保持清醒不膨脹,但他們有個致命缺點:財政開源能力不行!】

天幕再次顯出一段影像:

唐玄宗的小人像坐在禦座上:“朕要賺錢!”

賢相小人像:“陛下陛下,咱們節源吧!”

把朝廷上下官員裁掉一些!

少打點仗,就能節約好多好多小錢錢!

各衙門及陛下你都省省吧,官員們少花些,學習太宗陛下節儉風,朝廷支出就又少一些。

剛剛進諫減少出兵的宰相姚崇,看到天幕影像臉色變得鐵青,殿內群臣的目光都悄然落到他身上,可他卻無可奈何,隻能僵硬著臉繼續聽著天幕講解。

天幕輕歎:【當朝廷機構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想要削減的數額是非常有限,唐玄宗無魄力深化改革土地、財稅,又想增加財政收入的情況下,必然會遭到賢相拒絕,原因很簡單:

他們認為開源財政就意味著對民間剝削,寧願節流不願開源。

帝王與賢相的需求不同,讓唐玄宗在後期選宰相時,偏向於重理財的官員。

像開元九年首個聚斂宰相宇文融,就是唐玄宗的錢袋子,此類宰相既有正麵的開源效果:

如:宇文融拿隱戶開刀:三年時間清出戶口八十萬,並收取十二億錢補繳錢,此錢數量占據國家財政收入一半,此外還有近九十萬畝土地。

也有反麵的壓迫民生效果:如開辦糧食‘常平倉’,把糧食低買高賣,賺取差價等等。

這些聚斂能力強的宰相會順從,甚至鼓動帝王發展欲望,使帝王能依附他們,從而保障自己地位及榮華富貴。

如唐玄宗嚴惡宇文融亂結朋黨,於是將他貶往他地,但不久後又重新啟用了他,誰讓他能滿足唐玄宗需求呢】

劉徹抬手按了按眉頭:宇文融這類官員是把雙刃劍,全看君主如何用。

若放到他手中,使用期限不超五年,就該為政事背鍋下地獄,根本不會給他們發展壯大的機會。

臣子在位時間長

了,做皇帝的會不安。

唐玄宗居然敢任十八年的宰相,甚勇也!

?想看南漳的《秦皇漢武看我校曆史作業評選》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4.寒門無出路,百姓餘死路

隋唐時期處於豪門貴族影響力不斷下降,各種新興勢力力求向上的時代。

但新興勢力並不是那麼好出頭,即便有了科舉,但科舉試卷並不糊名,從根本上講就是不公平。

唐共開科舉273次,總取士8455人,其中進士6692人,諸科1569人,另有秀才29人。

其中關隴地區的整體錄取率,遠遠高於山東江南士族,到玄宗後期時,朝廷科舉更是如同虛設。

並且宰相李林甫,為保證地位不惜貢獻出一個成語:‘野無遺賢’。

唐玄宗想招天下之才為大唐出力,結果李林甫上表:詩、賦、論三科舉都無人考中,天下的人才都被陛下網儘,所以野無遺賢】

陳雪一臉嫌棄地補刀:【偏偏咱們‘詩聖’杜甫也參加了這屆考試,在詩策一道上竟然榜上無名。

不得不說大唐做官的要求還真是高,高到大量不得誌的士人隻能投奔邊關,或是各節度使,以期得到進身之階。

如投奔安祿山的高尚貧困不得誌,多方奔走下始終看不到出路,曾放下狠話:我高尚寧可造反而死,也不願吃草苟活】

秦始皇:詩聖啊!流下羨慕的淚!

劉徹驚訝:哇!先有個詩仙李太白,現在又有詩聖杜甫,大唐文學如此厲害嗎?

他環視殿內,搖頭不服:輸了啊輸了啊!

李世民隻覺眼前發黑:身為帝王為何不納諫聽言?

唐玄宗聽信讒言之舉,豈不說明朝中無諫官敢諫言皇上?

想到此處,他忍不住一拳砸在案上,怒道:“朕常擔心個人喜怒而妄加賞罰,所以希望諸卿極力行諫,而唐玄宗卻信可笑的野無遺賢,真是昏聵無能!”

他的話群臣無人敢接,隻好把注意力集中到詩聖杜甫上:不知後人講述大唐詩歌?

總覺得大唐詩句似乎非常厲害...

【這也是為什麼安祿山起兵次年死後,戰亂還延綿七年的根本原因之一,要反大唐的不僅是安祿山,還有無出路的寒門及百姓。

甚至大唐的覆滅,也是因為落第學子黃巢不忿,寫下: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儘帶黃金甲

率兵對豪門貴族進行物理消滅,三品以上官員全部斬殺,四品以下正常出勤。

自他大亂以後,大唐達成‘取士不問世家,婚姻不問閥閱’的成就】

所有唐朝三品以上的臣子,下意識地摸了摸頸子,確認自己腦袋還在後頓時大怒:“黃巢此人性情殘暴,臣請陛下下詔捉拿此獠,明正嚴法以示朝廷法度。”

而四品以下的官員才慶幸:太好了,自己不是三品官,至少在戰亂中自己性命無憂。

他們可沒忘那句:天街踏儘公卿骨的詩句。

想到‘踏儘’二字,他們就心生恐懼,長安有多少貴族公卿?

僅玄宗一朝,大唐功臣已有104家,還未包括各地豪門世家...若被黃巢屠儘,長安街頭無異淪為地獄。

為了自家老小性命,群臣皆問天幕:黃巢是何人?

可惜他們的疑問沒有化為彈幕,天幕仍在不疾不徐地講述:

【5.漢胡同化問題

漢末以來,河北地區是迎接夷族的第一防線地區,匈奴鮮卑等族南下掠奪或是建國,在河北地區都留下大量的胡人定居。

到隋唐時期,河北地區有著非常濃厚的胡人風俗。

偏偏唐太宗滅突厥後把大量的突厥人安置在河北,後續又有契丹、粟特等歸附陪族皆遷徙河北。

並且大唐安置各部並沒有化整為零,而是整部安置,武裝力量全部保留,把各部的信仰、習俗保留得非常完整。

這使得整個河北胡風對衝中原文化更加嚴重,河北成了多民族國家的政治中心,其治理更加複雜。

所以河北的節度使必須通曉胡漢事務,精通軍事,能征慣戰,對大唐忠心,比如班超大佬】

劉莊(漢明帝)笑眯眯地看著班超,打趣道:“看來仲升在後人心中甚重啊!”

還年輕的班超臉上閃過絲絲赫然,作揖道:“臣不敢居功。”

他也沒想到自己還能被天幕再次點名,先前神跡講述大漢篇章時,他以為自己隻是後人隨口一提,沒想到講述大唐時,自己還能榜上有名。

自己能做到天幕中的成就嗎?

班超隻覺得胸腔的心跳動得厲害,渾身血液湧上頭顱,把臉色染得通紅:他要建功立業,他要比天幕中的自己做得更好,他要萬世留名!

而其他臣子卻是眼含酸意:有甚了不起??不就是名垂青史嗎?

他們不嫉妒,真的,一點都不嫉妒!

嗚嗚嗚~陛下,他們也要出使西域!

劉莊聽著群臣的自薦,嘴畔含笑:“仲升為咱大漢爭光,在後人心中大漢躍於大唐之上。各位卿當展其能,力使後人掛念才是。”

“謹遵陛下之令”

“謹遵陛下之令”

天幕輕輕歎息:【可惜大唐沒有班超大佬,隻有胡漢習俗都精通的安祿山。

偏偏河北等地又是產糧地區,自漢朝始,河北就成了土地肥沃人口繁茂的地區,遇上氣候回暖的大唐後,河北道地儲存糧食高達2100萬石,關中才814萬石,所以當時河北敢宣稱:‘天下賦稅半出河北’。

當某地經濟發展到能首駕齊驅時,當地士子就會尋求對等的政治利益。

但是對於河北民眾而言,他們的上升渠道卻極為狹窄,其經濟水平與政治待遇完全不相匹配。

軍事:河北沒有折衝府,當地就沒免役政策,民眾在戰場上隻能作為後勤軍,無法到前線立功建業,失了進勳的機會。

這也是為什麼出

身河北的邊塞詩人高適,要跑到西域尋求出路的原因,畢竟故鄉找不到好工作,隻能前往遠方尋找機會。

重稅:河北大唐高等絲綢產及糧食,每年都需要供於關中,但河北軍餉卻是粗劣布匹,所得軍餉低於其他地區。

相當於今天的北上廣把生產利潤,以人力的方式運送到西北地區,自己得到的產值卻養不活本地人。

土地:因河北土地肥沃,其土地兼並比其他地區更為嚴重,身處糧食高產區百姓卻沒有一塊立足之地。

民役:河北地處開疆拓土的最前線,朝廷對外擴張征戰,往往是把勞役放至河北。

因此河北調發非常嚴重,用狄仁來的話講:民眾家族被破,全民皆逃,隻剩四壁皆空】

作為從關中起家的大漢,劉徹不明白大唐為何要重防河北?

他覷眼細探天幕,結合竇建德起家速度及勢力,心中升起一個猜測:後世朝代不再以關中為中心,而是以河北為政治中心?

但不對...劉徹收回目光,搭在案上的手指下意識地胡亂比畫:但大唐並沒有遷都河北而是安家長安。

那為什麼大唐皇室要防備河北地區?

【6.唐玄宗過於自負,楊國忠無能

安祿山反唐舉動並不嚴密,安祿山反前,他的哥哥安思順豁出命對唐玄宗舉報:陛下,安祿山要反。

太子李亨對唐玄宗道:父皇,安祿山要反!

大臣對唐玄宗進諫:陛下,你小心點,安祿山要反!

而唐玄宗呢?】

天幕展出一小段影像:一個花白的老頭深情凝望跳胡旋舞的小胖子,吼得氣聲力竭:“不,山山那麼可愛怎麼會反?

他隻是一個六百多月的寶寶罷了,朕不允許你們汙蔑他!

秦始皇撇開眼:汙朕雙眼。

“嘔”劉徹吐了,什麼玩意?

李世民握拳大怒:寶寶?

朱元璋仰頭:後人來了!

【都說安祿山要反,但唐玄宗就是不聽,並反駁安祿山多好啊!他隻忠心朕,忠心到太子都不認識。

知道朕愛看胡旋舞,身為胖子的山山苦練舞技,隻求朕展顏一笑。

夢見名將李績、李靖向他求食,就好心立廟,立廟後室生芝草,看看多吉祥。

山山甚至願意為了朕死,見朕的愛妃無子還自請為養兒,山山就是他的好兒子啊!

那麼好的山山他必須全天下為他打call。

在勤政樓用宴時,安祿山可以坐正殿,以示榮寵。

賜溫泉宅子,宅內所有物具全由唐玄宗賞賜:繡茸毛毯合銀平脫、金銅鉸具等等,不限數量,隻要宅子造得華麗美奐,就連安府裡的米麵炭火都由朝廷包攬。

唐玄宗超愛安祿山的,愛到不僅加封他父親,還要包攬其父家部分什物,好讓山山儘孝。

安祿山離開長安時,宰相以下的官員必須親自相送,讓山山感受朝廷情誼】

被迫客串的李績、李靖二人,非常憤怒,安祿山是何意?

?想看南漳的《秦皇漢武看我校曆史作業評選》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暗指他們後人死絕,所以才托夢給他祈求祭食嗎?

李績準備開口罵人,誰知一抬頭就看見天幕顯出一張唐玄宗圖像,配著一行小字:朕超賢惠的!

瞬間低下頭假裝自己沒看見圖像。

他可以假裝沒看見,可李隆基一朝臣子卻噤若寒蟬:天幕,你到底對陛下有多不滿?才會如此折辱陛下?

看著天幕上濃妝豔抹的李隆基,李隆基本尊臉色發沉,眸中閃爍著森冷的怒意,渾身殺氣彌漫,天幕你欺人太甚,朕乃一國之君被你如此侮辱!

朕要誅你九族!

【如果說這些榮寵隻是虛幻,那麼讓安祿山兼任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節度使,那就是實打實的實權。

三鎮節度使的管轄範圍有多大呢?

今天的遼寧、河北、北京、山西及內蒙古南部的遼闊區域,並且此三鎮的軍馬數量又居全國之最。

天寶十一年大唐有戎馬八萬餘匹,其中河東節度使管馬1400匹,範陽節度使管馬6500匹,平盧節度使管馬5500匹,三個節度使共管馬26000匹,占全國總馬數的32.5%。

安祿山自己私養一萬五千馬匹,與官方馬匹疊加後,安祿山共掌握四萬一千匹,趕上大唐朝廷戎馬一半。

而此三鎮所掌握的士兵總達十三萬,其實力居大唐十節度使之首】

天幕再次現出一張輿圖,上麵寫著‘河北’二字,正以手撐頭的劉秀看清地勢後,驀地笑出了聲:“這不是朕起兵之地?”

他目光移到安祿山的軍權實力上,輕歎:“若朕有此實力,朕亦反唐。”

無他,大唐重鎮越多,朝廷財政壓力越大,即便節度使就地斂財以充軍費,其中也少不了朝廷錢糧支持,否則唐皇無力節製各地。

劉秀目光悠悠:難怪後人奇怪大唐為何不早日整理商稅,充作朝廷財源補充。

【事實上唐玄宗對安祿山越榮寵,安祿山就越擔憂。

作為鎮守一方的節度使需要軍功展現自己,證明自己對大唐有功,有資格受三鎮節度使緩帶。

所以三鎮在他的掌控下,邊境戰爭仍然頻頻,即使沒有戰爭,各地節度使仍要主動挑起戰爭,為自己攬功求得賞賜。

在安祿山的主動誘殺各蕃下,東北邊境的各部與大唐始終存在摩擦。

如唐玄宗登基後,下嫁公主與契丹,期望維持兩國外交和平,但在大唐邊將對戰功的渴求下,大唐的邊境始終無法安穩,摩擦嚴重時奚部和契丹,直接將大唐靜樂公主和宜芳殺害祭旗,叛離唐朝與之開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