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7 章 唐太宗篇完(1 / 2)

【當然吃丹藥這件事也不能落下咱們的豬豬陛下,作為‘龍鳳豬’一的員,龍鳳二人鄭重表示:他們不會拉下任何一位團員,畢竟他們是有團魂的】

劉徹大怒:什麼團魂?朕是麒麟不是豬!

把龍鳳豬給朕改成麒龍鳳,聽見沒有?

另外朕不吃丹藥不吃丹藥,後人你膽敢汙蔑朕!

可惜他的自白陳雪並沒有接收到,但還是好心為他‘洗白’:

【單從史料和社會背景來看,秦始皇追求的是‘不死藥’,而非人工丹藥;

當年盧生懼怕秦律卷款逃跑時,他曾大怒:“為求不死藥,朕要錢給錢要物給物,誰知他們竟拿來練丹藥!”

至於盧生練的丹藥秦始皇有沒有服用,史料並無記載。

但並不妨礙大眾對他的印象:秦始皇吃丹藥求長生】

秦始皇望著天幕上抱著一堆丹藥瘋狂大笑的自己,臉皮一抽,特彆是聽到耳旁傳來‘額滴,額滴,都是額滴’時,整張臉已如墨滴水,黑得不能再黑。

他握劍的手青筋乍現,嘴角抿成一條直線,心中怒氣橫生又無可奈何。

天幕、天幕!

秦始皇心中咬牙:你戲耍朕還不夠?

朕已經知道長生不可望,不用你再三提醒!

而低下的扶蘇卻是悄悄地鬆了口氣,有天幕複說,父皇該不會再勞民傷財追求長生了吧!

【傳說中的‘不死藥’難求,方士被迫轉換方向,改為人工煉製仙藥,宣稱藥金(黃金)和仙丹能使人成仙。

對於他們的說法,求仙深資粉漢武帝,抱著懷疑的態度親自煉藥金。

看著煉出來的金燦燦,豬豬陛下宣示:朕一定要成仙,好讓自己快樂無邊。

於是以自身經曆和大把錢財,煉丹首次發展高峰期給捧了出來。

但我查閱史料後發現,漢武帝似乎隻吃玉屑和無根之水(露水)合成的丹藥?還是天藥?】

不等天幕解說答案,劉徹就超大聲地反駁:沒服,沒服!!

朕練黃金是作為食具增加元壽,彆汙蔑朕!

什麼叫做煉丹高峰期,朕求仙人見麵,求仙人見麵知道嗎?

彆動不動就說朕上當受騙,豬豬叉腰:後人氣煞朕也!

可惜天幕的話再次給他致命一擊:【不管服沒服,反正大眾對他的印象:漢武帝吃丹藥求長生】

當自己被天幕解說如何被騙的劉徹,瞬間萎靡:

這個謠言怎麼傳出來的?

扶蘇好奇伸頭:這就是天幕說的團魂嗎?

隨即接到自己父皇眼刀射擊…咻~(扶蘇掩嘴撤退)

【至於唐太宗服用丹藥原因,很簡單:身體不好,身體每況愈下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早年行軍作戰太拚;

二是李家遺傳疾病風疾發作;

兩方疊加讓唐太宗從早年不信丹藥長生之說

,轉為求丹問藥隻求減輕身體痛苦】

被人解剖死亡原因的感覺並不好受,李世民怔怔地望著天幕,抱著小兒子的手微微一緊,引得還是嬰兒的李治放聲大哭。

長孫無忌下意識地想要伸手結果九皇子,卻接了個空:“陛下把九皇子送回皇後處吧?”

“不用”李世民側身躲過他的手,笨手笨腳地哄著哭鬨的稚奴,他下意識地想要避開自己臨死前的痛苦,不願聽他未來如何。

所以他需要人來轉移他的注意力,而懷中的稚子是他現在全身心的寄托。

【唐太宗打仗非常密集,多數戰役又是大仗硬仗,對身體機能消耗非常大。

用他自己的話講:朕自少年起遭遇天下大亂,征戰四方,餓了也無法安生吃飯,也沒有休息時間。

會戰就是我的飯碗,兵器就是我的衣服。

像淺水原之戰,對戰雙方:

西秦薛舉父子:其境內有官馬可用,所以騎兵戰鬥力十分凶悍。

唐太宗:兵力劣於薛家父子,正麵對上毫無勝算。

作戰方式:唐太宗趁夜布陣誘敵,與敵酣戰一日,又圍城一夜,經一日兩夜才讓薛仁投降。

此類通宵達旦的戰役對身體機能消耗非常大,也虧得唐太宗年輕,才能戎馬青春,支透生命。

身體再好,其嚴苛的外部環境也給他留下傷患印記,如柏壁之戰】

聽到天幕提及‘柏壁’二字,群臣就恨得牙癢癢。

那場戰鬥太難了啊!

程咬金抬頭甕聲甕氣地為天幕解述他的看法:“陛下是大唐聖君,當知陛下有天命庇佑,你後人當多讚陛下才是。”

若無天命在身,陛下危急時也不會有蛇鼠在寒冬時節竄出驚醒陛下。”

當年陛下在跟宋金剛對戰時,陛下上山偵察敵情,結果累得睡在山丘上,那時可是寒冬臘月,稍有不察就被凍死過去。

聽到他提及往事,房玄齡等人眼中慶幸,幸好有蛇捉老鼠將陛下驚醒,才讓他順利歸營,否則哪有大唐今日?

宋金剛啊...李世民揉了揉額角輕歎,當明他與宋金剛力戰兩日兩夜,最可怕的不是戰場上的刀光劍影,而是後勤無糧!

想到此,他麵露苦笑,太上皇想要遏製他的實力故意截糧,讓他全軍上下僅剩一羊可食。

耶耶呀...

【這場戰爭給他身體留下霜凍記憶,即使登基身在九重天,身披珍裘他仍然感覺寒冷。

所以他才會修建華清池,好隨時泡溫泉緩解身體病痛。

偏偏唐太宗身上除了早年暗傷外,還有家族遺傳病‘風疾’。

這也是為什麼淩煙閣上的老臣平均年齡60+,而唐太宗卻早早離世的原因之一】

天幕長歎:【帝王作為古時人類最高職業,它既撐天下生殺予奪的尊榮,也受到萬民意誌的壓力。

整個華夏史上皇帝人數多達三百餘人,

其它因病死亡者,達兩百餘人,占總人數的69%。

不僅是李唐有遺傳病因,其他朝代都有遺傳疾病存在】

?南漳的作品《秦皇漢武看我校曆史作業評選》最新章節由??全網首發更新,域名[(

天幕畫麵一轉,現出一排列表:

前魏曹老板家族,曹老板有出血性頭疼,其家族有糖尿病遺傳。

如魏文帝曹丕就患有糖尿病,還不停地到處給糖賣安利,結果早逝。

北齊高氏有遺傳精神病,其發病方式各種各樣,如開國皇帝高洋就喜歡袒露形體,有行為怪異等症狀。

宋朝趙氏除高血壓外還有恐懼症,因對自我的不安全感,對身處環境懷有恐懼之感。

吳國孫家根據史料行為來看,應該有躁狂症,是家族性的陣發性室纖性顫動。

明朝曆代帝王疑似…】

曆代君臣看著一排排的帝王疑似病例一愣,他們還等著天幕講述李唐病因,沒想到天幕先把打擊的箭射向自己。

不是,你講李唐就講李唐,關他們何事?

怎麼扯到自己身上了?

獨坐一室的曹丕呆愣地看著手邊深紫飽滿的蒲桃(葡萄),又低頭望向杯中甜膩的糖水,神情儘是不可置信:朕不就是愛甜了點,怎麼會因此早亡?

他的質問得到其他帝王的認同:你們後人能不能講清楚?什麼疑似?應該?

這些詞讓他們很慌好嗎?

各君王下意識地捏捏手臂踢踢腿,天幕你看,朕明明就很強壯嘛!

他們身體好壞影響著朝廷局勢,若非必絕不會讓外臣知曉他們身體狀況。

天幕你知不知道你一張嘴,又給朕惹了多少事?

麵對群臣驚疑的打量,趙匡胤等大宋皇帝暴跳如雷地為自己辯解:“朕行軍作戰冠勇三軍,朕豈會有恐懼之症?”

朕哪裡恐懼了?

而朱棣摸著自己的膝蓋,對天幕亦是怒斥:“後人胡說八道,朕行軍打仗患的是濕疾(風濕),才不是什麼家族遺傳病!”

每逢犯病他都會服用‘靈濟宮符藥’治病,你一後世小兒知道什麼?

給朕看診、驗方了嗎?

他們朱家才沒有什麼家傳病,大明天子好得很!

【從貞觀六年起,唐太宗每逢盛夏,都會去九成宮或清涼山避暑,緩解病痛。

到貞觀十一年時,太宗對養生之道產生濃厚興趣,還曾詔洞庭山道士胡隱遙入內殿問以攝養生之道。

自從親征高麗回唐後,唐太宗患上癰疽(急性化膿性毒瘡),又逢風疾發作,不得不將國事托付太子,自己專心保養。

從唐太宗後續選擇來看,他身體不僅沒有變好,還增加了胃病、免疫能力下降等疾病。

否則他也不會把天竺方士那羅邇娑婆作為浮木,讓他煉製長壽藥】

李世民抬起頭望了眼天幕,又低頭親了親小兒子,輕笑道:“沒想到朕諷秦皇漢武追求長生,沒想到自己也要求丹活命”。

程咬金不服氣地嚷嚷:“陛下跟秦

皇漢武可不一樣”。

陛下本就不信鬼神之說,若不是被逼無奈,怎麼會求助丹藥?

他目光炯炯地望向天幕,大聲地祈願:“請神跡賜方。”

房玄齡等人亦是躬身相求:“請神跡賜方。”

而李世民則緊張地盯著天幕,他不想也不願把自己臨死前的狼狽顯於世人。

這對才登基的他來講,簡直難以接受。

朕正準備大乾一場,你卻告訴朕未來自己走得很難看?

或許是他的祈求有了作用,天幕並未細說他臨終之言,直接把結果貼了出來:

【唐太宗死因曆史上有三種說法:

一.唐太宗服用天竺丹藥,沒有效果,讓方士歸國(舊唐書)

二.天竺丹藥在未煉成前,唐太宗病逝(資治通鑒)

三.唐太宗服食丹藥,中毒而亡(資治通鑒)】

不等李世民等人有所反應,天幕熟悉的語言再次壓下:【不管如何,大眾對他的印象:唐太宗吃丹藥】

秦始皇:…

劉徹:…

李世民:…

天幕你能不能換個詞?

說來說去就是為了表示咱們三都跟丹藥扛上了是吧?

【唐太宗應該沒有服用天竺方士那羅邇娑婆的丹藥。

因為唐高宗後期難以忍受疾病折磨,下旨想要尋求西域靈藥。

王玄策上表再推那羅邇娑婆,表示:這讓能合長生藥,陛下要不要試試?

所以如果唐太宗是被毒死或者沒效果,王玄策多傻才敢反複推薦天竺方士?】

李治皺眉:爾等不是已經認定耶耶食用丹藥,為何還如此在乎耶耶用沒用丹藥?

【唐的遺傳疾病在史書被歸為風疾大類。

其症狀是: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塞澀或不語、偏身麻木等等。

用我們現代的話講就是:高血壓引發的腦血管疾病。

此疾病可以說影響了大唐走向,大唐共21代帝王,有11位帝王沉迷金石丹藥。

數半原因就是為了治療風疾,如唐高宗、唐德宗、唐順宗、唐憲宗及唐穆宗和唐文宗都因發病求助丹藥。

並且此疾引發的症狀又各不相同,比如唐高宗李治就是高脂蛋白血症引發血管硬化,導致腦部三叉神經痛,最後頭暈目眩,視網膜脫落目不能視】

天幕語氣感歎:【李氏家族發病之高,複雜程度及年輕化超乎我們想象。

畢竟沒有誰二十五歲(唐文宗)就口不能言,二十七歲就臥病在床(唐穆宗)的】

李治茫然地聽著天幕講述自己的病因,卻不能理解疾病名稱。

三叉神經在哪裡?

血管明明是依附人骨而生,怎麼就變硬了?

他現在隻是偶覺頭痛,但沒想到自己在天幕口中,會嚴重到失明的地步。

他怔愣間,武後猛地起身對著天幕高聲祈求:“請

求神跡賜方!”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