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封神之戰(下)(1 / 2)

大國體育 靜物JW 6729 字 11個月前

() 澳大利亞人也知道魯達想要做什麼,現在傷人戰術已經失敗了,反倒是自家被打下去兩個,還有一個軟蛋被嚇破了膽。

那位不配有姓名的軟蛋中鋒已經被澳大利亞隊換下,但是新換上來的人難道就不是軟蛋了嗎?

這會澳大利亞有能力打球的三個內線已經全軍覆沒,其餘兩個就是連ncaa打起來都費勁的欻欻。

但是澳大利亞人還有最後一招,他們可以用“拖”字訣。

這個年代過半場的時限是10秒,單次進攻時間是30秒。

所以四分鐘時間看起來不少,但隻要把每次進攻時間都耗光,魯達想再拿到8分也不是那麼容易。

但這種消極態度馬上就引來了全場球迷的噓聲,電視前的觀眾也紛紛朝著澳大利亞隊“呸”了一口。

今天澳大利亞隊的表現算是把自家幾十年積攢下的強隊“頭銜”消耗一空,可謂是輸球又輸人的典型案例。

中國隊也沒想到澳大利亞如此不堪,但這種戰術都不用主教練出對策。

魯達大手一揮,中國隊在下一次防守時就祭出了“全場緊逼”。

老實說,這一招他們原本就沒想往澳大利亞人身上招呼,因為他們根本不配。

這可是他們擊敗美國、蘇聯、南斯拉夫時采用的頂級防守戰術,同樣是中國男籃的標誌性戰術。

這個時代一些頂級強隊也會用這種戰術,但與中國隊的全場鏈式伸縮防守都不在同一檔次,無論整體性、壓迫性、伸縮性都差了至少一個級彆,所以中國隊才能把“全場緊逼防守”當成自己在防守端的標簽,並且得到全世界的承認。

這麼看中國隊能奪冠也不是沒有道理,創造性的跑轟進攻+全場緊逼防守,這兩套戰術在80年代初期都是用出來就能拿分,或是拉開/縮小比分差距的神技,再加上一個無法阻擋的超級明星,其餘位置也沒什麼短板,不贏才叫沒天理了呢。

澳大利亞人沒想到的是中國隊在比賽尾聲還能用出這種十分消耗體能的防守戰術,馬上就在緊逼之下出現了失誤。

魯達在混亂中接球殺入籃下,輕鬆扣籃拿到兩分,這是他的第74分了。

中國隊完成一次成功的防守後,馬上從澳大利亞發球時就開始繼續緊逼。

澳大利亞隊雖然一直能打入世錦賽和奧運會,但其實是占據了大洋洲根本沒幾個國家的原因,實際上他們高強度的比賽經驗並不多,麵對這種讓美國蘇聯都焦頭爛額的防守,他們一時間連球都發不出來。

這時的澳大利亞已經用完了所有暫停,最終隻能在發球五秒違例前把球強行發出。

李亞光在關鍵時刻或比賽尾聲,總能有更出色的表現。

現在雖然已經領先30分,但他的特殊屬性還是發揮了作用,這一球被他搶身截下,隨即突到禁區跳起後從空中把球傳給了魯達。

魯達在中距離接球準備出手,這時從側邊趕來防守的澳大利亞球員來不及思考,立刻飛身進行封堵。

“太年輕了啊!”

魯達心中嘿嘿一笑,這當然隻是個假動作,等到對方身處空中無法作任何調整後,他往對方身上輕輕一靠,這才從容出手投籃。

這就是未來最常見的騙犯規,這個時代雖然不常見,但是判罰上沒有任何區彆。

主裁判心裡也暗叫了一聲“漂亮”,果斷吹罰澳大利亞球員犯規,等到被投出的籃球打板落入籃筐後,立刻做出了進球有效的手勢,這是一次可以進入教科書的2+1。

澳大利亞球員們的臉色已經死氣沉沉了,他們感覺自己全場比賽都被玩弄於股掌之中,簡直就像大學生吊打中學生一樣。

魯達在全場的歡呼聲中加罰命中,現場球迷很快就集體呼喊起“77”,顯然是在鼓勵他繼續得分。

魯達自然不會讓人失望,下次進攻他再次亮出了一個新武器。

澳大利亞的防守依然是主防中近距離,魯達要是在超遠距離投籃,他們真的沒有任何辦法了。

魯達選擇了突破,但這次在突破時不光用自己的一對鐵肘開路,他的身體在突破中還進行了大範圍的左右搖晃,腳下配合著搖晃的身體展開大步變向,就仿佛一條巨蟒玩起了蛇形機動,看起來非常有視覺衝擊力。

澳大利亞球員怎麼能想到魯達這種暴力內線還能玩出這種花活,連續兩名防守球員就像木樁一樣被魯達行進中的大步變向過掉,最後被他碾進了籃下力壓對手完成了上籃。

“淩波微步?”

“迷蹤步?”

中國球迷也被這次蛇形突破驚呆了,大家下意識就喊出了這些裡的詞彙。

“這是什麼突破?”

歐洲和美國的解說同樣一臉驚訝,這時候可沒有“歐洲步”這一說。

儘管這種突破腳步早就在歐洲賽場上出現過了,但是在突破時的速度遠不如魯達,並且上半身的晃動和腳步變向的迷惑性都差了很多,所以一直沒有給人留下太多印象。

其實類似的突破腳步中國也早就有了,五六十年代那會就有“左右跨步”的技術,實際上也是這類s型的大步變向,但缺點同樣是速度不夠快,上半身的迷惑性不夠強,很容易就被防守球員攔下。

“這是中國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