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他才看到係統的計算方法,擊殺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分彆要消耗5點、10點、20點、50點、100點閾值。
這種軍銜在係統裡的判定屬於無足輕重的小人物,李振嶽若是狙殺這些軍銜的越軍,每天都可以消滅數百人。
但目標要是上升到少尉、中尉、上尉、大尉的話,消耗的點數便漲到了150點、300點、600點、1000點。
那個狙擊手便消耗了他一千點閾值,軍銜明顯比那個觀察員高多了。
如果目標是少校、中校、上校、大校,那消耗的點數更是飆升到1500點、3000點、6000點、10000點。
這就是說他最多隻能狙殺大校級彆的目標,將級軍官已經無法利用係統的作弊功能狙殺,除非加錢。
但問題又來了,這個人在係統裡顯示的軍銜隻是中尉,按道理隻需要消耗300點,怎麼會花1500點那麼多?
吳傑當時知道李振嶽的疑問後,倒是先想出來了為什麼。
他覺得這個係統的判定應該是根據原本位麵來計算,或者說計算的是對未來造成的影響。
這個人現在是中尉軍銜,但等到戰爭結束,等到退役時,應該會是少校軍銜了。
李振嶽當時沒有狙殺此人,因為雙方距離大概2500米,這已經超出了79狙的射程,他可不想弄出什麼“八百裡開外,一槍爆了鬼子頭”的事情。
他的所有行動都需要演一下,所得的戰果必須是合理的狙殺,更不可能專殺小兵搞出上萬人頭這種事。
所以在無人目擊的情況下,他擊殺了一個王牌狙擊手和觀察員後,便上去把蘇聯原產的裝備都找了個地方埋了起來,準備把自家觀察員的遺體帶回去後,再來取走戰利品。
這兩人身上當然沒有識彆牌這種東西,不過有那把蘇聯原裝svd就足以證明他的殺敵記錄了。
很多人會疑惑,狙擊手擊殺敵人通常都是在遠距離,那怎麼確認擊殺數呢?
這個基本就是靠觀察員來記錄了,二戰時甚至不少都是狙擊手個人記錄,所以水分非常大,特彆是那些上百人,數百人擊殺記錄的狙擊手,誰都知道他們是各自軍方包裝出來用以提升己方士氣,打擊對方士氣的明星。
這些王牌狙擊手或許確實有不少戰果,但真要相信他們狙殺了數百人,甚至上千人,那還是太年輕了。
那麼李振嶽的擊殺數有沒有水分呢?
這個要看軍方有沒有宣傳?
中國在原本位麵一直沒有在戰時宣傳狙擊手的戰績,直到戰爭徹底結束後才解密了鄭鈺的存在。
這個位麵中國也一直沒有進行宣傳,儘管李振嶽已經有點“殺神”的味道了。
李振嶽那天把一起搭檔兩年的戰友遺體帶回後,第二天就獨自將那把蘇聯原裝svd取了回來,還有一副原裝的蘇產4倍鏡和6倍鏡,以及18發專用的狙擊子彈。
這也證明了他的口述沒有作假,因為除了這幾樣東西,他甚至把兩顆猴頭也帶回來祭奠戰友。
這當然是違反軍規的事情,但戰爭打到現在怎麼會追究他的責任。
李振嶽不僅沒有受處分,那把繳獲的原裝svd和兩具瞄準鏡也配給了他,營長甚至又調來幾十發繳獲的蘇產狙擊子彈供他使用。
這之後李振嶽就殺瘋了,廣西的南線戰區出現了一個使用原裝svd和專用狙擊子彈的死神,一直到李振嶽接到通知被調往北線戰區,他在一個月時間就將自己的戰績刷到了99人,也讓他出沒的地帶萬猴退避。
這99隻猴子裡有列兵和上等兵48隻,下士21隻,中士15隻,上士6隻,少尉3隻,中尉2隻,上尉2隻,大尉1隻,少校1隻。
這是係統精準計算的結果,但觀察員的記錄當然沒那麼準確,最多隻能記錄下大致人數,儘管這已經連總指揮部都被驚動了。
越軍那邊自然知道有多少損失,現在李振嶽活動的地區已經沒人敢輕易露頭,包括前來對狙的幾個越軍王牌狙擊手也全部被他擊殺。
越南方麵甚至拿出了五萬美金來懸賞這個中國狙擊手的人頭,但根本沒人敢去和他對狙,再說也沒人知道這個神出鬼沒的家夥到底叫什麼名字,連半點身高體貌特征的信息都沒有,因為凡是見過李振嶽影子的人都已經成盒了。
吳傑知道李振嶽被調到西線後,肯定會獲得更多戰果,因為他在西線的任務是跟隨40師、41師、31師的主攻部隊進行狙擊任務。
這種大場麵當然是狙擊手最好的發揮場景之一,李振嶽利用“河圖”的幫助,完全可以在5、6月份刷出一個讓全世界震驚的戰績!
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逮著一兩隻上校、大校這樣的大猴子,最好是擊斃個將級軍官讓越南猴子好好疼一下,哪怕要付出幾萬奧林匹克幣他也不心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