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一直隸屬中共政府的長城製片公司和新聯影業公司聯合成立了“中原電影製片公司”,第一部作品就是大名鼎鼎的《少林寺》,並且在香港斬獲了一千六百萬港幣的票房,這個成績排在當年總票房的第四位。
兩年前,長城、新聯、鳳凰,還有新創立的中原一塊合並作“銀都機構”,現在這家集出品、發行、製作於一身的影視公司,甚至在香港有一定規模的院線資源。
吳傑對於這間公司自然有很大想法,因為“銀都機構”初合並時在香港電影行業的資源絕對能算巨頭之一。
但由於國營企業的經營問題,以及天生一些的弊端,這個龐然大物坐擁兩地的龐大資源,但身體卻像一個不斷漏氣的大氣球,居然要靠國內不斷打氣來維持,鮮少做出正麵的貢獻。
吳傑對這家國營公司自然很不滿意,因為“銀都機構”的任務就是從娛樂、影視方麵向香港民眾宣傳中共政府的正麵形象,潛移默化的培養香港民眾對內地的認同感,但他們這方麵顯然是一點貢獻都沒有。
但鄙視歸鄙視,這會“銀都機構”在香港的發行渠道確實很厲害。
他的這部電影在香港就是交給“銀都機構”來發行,目標是打破《少林寺》在香港創下的票房記錄。
這個目標看起來有點大,《少林寺》這部電影屬於時勢創造的奇跡,幾乎不可能複製。
他們倒不是想複製,而是想要超越。
如果說《少林寺》是特殊的時代背景造就的奇跡,那這部《敦煌》就是通過作弊創造的奇跡。
首映禮當天,吳傑在現場看過這部電影後就可以肯定了,這部《敦煌》無論藝術性,娛樂性,還是商業票房上,超過《少林寺》都不是什麼問題。
首先這部《敦煌》在敘事手法、鏡頭運用、剪輯水準、美術配樂、表演風格都遠遠超出這個時代的內地電影,包括八十年代初中期的香港電影相比之下也有不小差距,它的整體素質已經達到了香港九十年代中期獲獎電影的水準。
但這部電影最強大的地方還是動作設計超過了這個時代任何一部電影,此外還有獨創的幾個輕功場麵,這個當然就是指“跑酷”了。
電影中的一個高潮片段是羅勝洋和羅勝楠在兩處不同地點的逃脫戲,這段劇情采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敘述手法,兩兄妹聯袂上演了一場足以列入世界影壇奇跡的跑酷表演。
兩兄妹在電影裡展示的是兩種不同風格的跑酷,羅勝洋的角色身處香港,主要是城市樓宇之間的極限跑酷場麵,幾乎就是《暴力街區》那段經典場麵的修改版,整體難度和危險係數之高,足以讓人全程將心臟提到嗓子上。
羅勝楠的角色身處內地,主要是小巷內的穿梭跳躍,風格上更加輕盈美感,頗有些蜻蜓點水的味道,有些像《臥虎藏龍》的風格,但介於寫實和寫意之間,說白了就是比《臥虎藏龍》的真實感更強,不會顯得那麼玄幻。
這兩段不同風格的跑酷並行表現,相互穿插敘述,足以讓這個時代的觀眾看得眼珠子都掉出來了。
但隻是這段跑酷,還不至於拍攝半年那麼舊。
這部既然是動作電影,那在保證敘事流暢,情節飽滿的情況下,自然還要三分鐘一小打,五分鐘一大打才算合格。
那些小打就不用細說了,最高潮的部分自然是兩人在電影裡的最終戰。
羅勝楠在電影裡使用八卦掌,這種武功與太極拳在美感上難有敵手,特彆是八卦掌施展起來身法如遊龍,步法如點水,打起來宛如遊龍飛鳳,一招一式都很飄逸漂亮。
她在最終戰裡主要是通過一個打十幾個來展現八卦掌意領身隨,隨走隨變、變化無窮的特點,這些一招一式都儘顯美感的動作中均蘊含著八卦掌毒辣的殺傷力,不僅視覺觀賞性上極佳,實戰效果看起來也比這個時代的功夫片、動作片強烈得多。
特彆是羅勝洋在電影中穿的是優衣庫讚助的數套小西裝,這讓她在整部電影裡都有種西裝暴徒的既視感。
羅勝洋的最終戰也屬於割草,但通過托尼·賈少數能拿出手的酒樓長鏡頭之戰的方式呈現,放在這個年代足以讓觀眾血脈僨張。
這段長鏡頭吳傑覺得拍得比原版要好不少,一個是羅勝洋的八極拳剛猛迅疾,動作設計上更能讓人感到亢奮刺激。
此外配合他的是一支從軍隊調來的戰狼隊伍,羅勝洋為了拍好這段戲先是花了三個月建了一個符合拍攝要求的臨時酒樓,然後和十幾個戰狼一塊排練了三天,最後又實際拍了三天,這才終於把這段足以成為影史經典的片段拍了出來。
吳傑看完整部電影後可以肯定這部《敦煌》在素質上幾乎超過了任意一部不使用特效的動作電影,放在1984年如果無法轟動全世界,那絕對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正好爆發了。
否則就算這是一部朝鮮拍攝的電影,估計也能憑借硬素質火遍全世界。
第二天吳傑正式加入國家隊集訓時,幾乎所有官媒都開始報道這部在業內已經引起了轟動的電影。
昨天的首映禮邀請了不少國內的知名記者,包括一些香港來的記者。
這些人看完電影後無不是激動得不能自己,回去後連夜撰寫了大量影評,所用的詞彙要比起兩年前《少林寺》上映的時候動聽得多,也誇張得多。
吳傑這時候的思緒卻不在這裡了,因為他又收到了一個係統消息,女狙神終於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