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倒是沒有選錯方向,此人在“三級跳遠”上有三星級的天賦,“跳高”上也有兩星半級的天賦。
“正好,練跳遠並不影響練田徑,特彆是110米欄。”
吳傑馬上就給龔小亞改了主項,事實上短跑選手參加“跳遠”算是常態了,也確實有同時拿到奧運會“110米欄”和“跳遠”冠軍的例子。
但是想了想後,他覺得趙海東更適合把“跳遠”當做第二項目,龔小亞可以在主攻110米欄的同時,把“三級跳遠”當做副項。
這其實不夠科學,如果說“跳遠”很適合短跑項目,包括110米欄也很適合外,“三級跳遠”就與短跑所需的要求有一些衝突了。
世界體育史上,曾有數次同時拿到短跑和跳遠項目金牌的運動員,但同時拿到短跑和三級跳遠金牌的例子卻沒有出現過。
但反過來想想,曆史不就是由人來創造的嗎?
如果沒有第一個同時拿到短跑項目和跳遠項目金牌的人,那這種事會不會也一直被認為不可能發生?
吳傑有未來四十年的記憶,他知道現實往往比電影還要誇張。
所以同時拿到“110米欄”和“三級跳遠”金牌這種事,根本就算不上什麼YY。
如果不信的話,現在就跟人說人類的速度極限,可以在五十年內就突破百米9.5秒,保證會迎來一片“做夢”的回應。
其實說到百米記錄,吳傑覺得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前兩屆出現抵製的奧運會,短跑項目的成績反而比七十年代有整體的下滑。
這從百米記錄的發展史上可以看到,人類在百米項目上首次突破到10秒以內發生在1968年。
七十年代也有數次跑進十秒以內的情況,但從1980年開始,一連兩屆奧運會都沒有再出現過跑進10秒以內的成績,這明顯與曆史發展軌跡完全相違背。
但最有意思的是到了漢城奧運會上,各國選手的成績突然間就來了一個大飛躍,似乎跑不進10秒以內就沒資格稱之為世界名將了。
可問題是其中大半突破到10秒以內的選手,他們年齡都超過了25歲,而且都在巔峰期內參加了前幾年的大賽,那會他們的身體狀態肯定更好,怎麼沒能突破到10秒以內呢?
這個確實很不科學,誰都知道短跑的巔峰期很短,通常21歲-25歲是短跑運動員的黃金時期,一般都是在這個年齡段創造個人最好成績。
當然了,一些保養好的選手能在25歲後維持住巔峰狀態一兩年,但彆指望在25歲以後還能再度打破自己的記錄,這根本就不科學。
然而下屆奧運會上,就會出現很多這類不科學的事情——
一大批在巔峰時期沒什麼成績的運動員,但都在二十七八歲時創造了個人最好成績,甚至打破了世界紀錄,突然就讓陷入停滯長達二十年的百米成績瞬間來了一撥***,這個中的詳情就隻能靠人們自行判斷了。
吳傑有感於此,直接就把兩個五星級身體天賦給了這兩人。
他不給也不行啊,否則讓這兩人以19歲和20歲的年紀,去對抗一堆違背自然規律的超自然選手,那肯定是一點奪金的希望都沒有。
但即便有一具五星怪物的身體,他們能不能在19歲和20歲時擊敗一眾生化選手,吳傑還是覺得趙海東的希望不是很大,他能衝擊一枚獎牌就不錯了,倒是龔小亞的110米欄更看重技術,他有憑借技巧完成逆天的可能。
不過他對趙海東的100米和200米也沒有那麼苛刻的要求,下屆奧運會隻要能讓中國人在百米項目上突破10秒,200米上突破20秒就行了,他不會在漢城奧運會上就強求冠軍。
這兩個很快就會洗心革麵,將全部天賦都用在正道上的體育生,自然讓吳傑的心情變得很好。
於是在賽前發布會上,他對於英國媒體的容忍也強了需要多,並沒有針鋒相對的意思,所有的陷阱和刁難都被他用太極手法一一化解了。
這未必是英國媒體希望見到的態度,他們倒是希望吳傑多說出一些攻擊型的回答,這樣他們才有可以炒作的東西。
然而在吳傑心情好的時候,他顯然沒有那麼高的攻擊型。
事實上,吳傑決定來英國時就不打算與這裡的媒體發生爭執,他來這裡主要就是為了不讓德國在奧林匹克點數上沾他的光。
今晚是他的首秀,但第一目標也是刷數據,榮譽雖然也是他來英甲的目標之一,但在優先度上並不如刷數據來得重要。
現在他在足球上隻對世界杯感興趣,其次也不是歐洲聯賽,而是更關注國家隊,以及國內聯賽的發展。
他給自己安排的計劃,便是用三四年時間在英甲刷出一份曠古爍今的個人數據,順便拿到一些冠軍。
但真正在意的還是兩年後的世界杯,以及國內聯賽的發展。
如果一切順利,他會在離開英甲後,再到意大利或西班牙踢個三四年,然後在巔峰期內回到國內,利用最後幾年時間狠狠推一把中超聯賽,徹底成為中國足球的教父級人物!
不過在比賽開始前,吳傑還是在自己的首秀前,麵對這些還未合練過的新隊友,進行了一場至少提到三次“自由”的好萊塢式演講。
這當然不是他的風格,而是幕後團隊為他早就寫好的演講稿!
但吳傑那從不看草稿的演講方式能讓人感到格外的信服,包括西方媒體也認為吳傑的公開講話每次都顯得很真誠,具有一種格外吸引人的魔力。
阿森納的球員又早就對他抱有景仰和崇拜的心理,這番演講下來就更加擁戴了,即便是在一個根本不知道該與吳傑怎麼配合的前提下。
這場比賽其實很蛋疼,主教練喬治·格雷厄姆,包括教練組都認為吳傑不適合馬上出場,最少要讓他與球隊合練半個月。
現在他能不能把隊友名字記全,記不記得隊友都是打什麼位置,這都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但是球隊不會讓吳傑在場邊看熱鬨,阿森納球迷也不會願意等半個月才看到吳傑出場,所以教練組的建議被直接無視了。
當然了,如果吳傑真的表現不好,球隊輸了球,那麼教練組必須負全責,喬治·格雷厄姆這個主教練也要背鍋,總之與吳傑肯定沒關係。
這讓喬治·格雷厄姆賽前有些失眠,他很清楚這支大換血後的球隊,紙麵上的戰鬥力還遠沒有兌現,實際上可能比上賽季還有下滑,因為大家都還在磨合期間。
利物浦卻是目前的英甲霸主,阿森納即便在主場作戰,正常情況下也沒什麼機會,能拚一個平局就很好了。
所以他製定的戰術是防守反擊,而防守也確實是他的看家本領。
吳傑對於格雷厄姆的排兵布陣自然沒有異議,今天阿森納的策略就應該是以防守為主,然後看看他能不能利用個人能力偷襲成功,這是取勝的唯一鑰匙。
利物浦這邊也很有意思,他們賽前原本是想來兩句狠話,打擊一下吳傑的首秀,搞一下他的心態。
但是一群人話到了嘴邊後,卻發現說出什麼都會很尷尬。
吳傑這四個賽季,一共與利物浦和諾丁漢森林打過9場比賽,戰績是9戰全勝,他一個人就打進了20球。
他們要是對這樣一個不僅從未擊敗過,還每次都能把自己按在地上摩擦的人說狠話,怎麼想都隻能讓自己成為笑柄!
所以賽前兩隊都很罕見的沒放什麼狠話,這些就留到贏了比賽後再說吧。
當晚7點30分,倫敦的天色已經徹底暗了下來,海布裡球場早已湧入了近五萬名觀眾。
這個人數遠遠超過了海布裡球場原本三萬九千人的容量,因此鏡頭隻要給到觀眾席就會拍到一副密密麻麻,很容易讓密集恐懼症患者犯惡心的畫麵。
但在寬敞到可以進行多人運動的VIP包廂裡,這些仿佛置身蟻穴的球迷在伊莎貝拉眼裡就是一張張英鎊,如果她能有一個能容納十萬人的球場,那該多好啊!
兩隊球員出場後,這場全國直播的焦點戰役,無疑在英國創造了一個堪稱神話的收視率。
這一刻至少有三百萬個英倫三島的家庭正在收看這場比賽,算上英國人喜歡在酒吧看球的傳統,這場比賽的觀賽人數保守估計也超過了一千萬。
如果放大到全歐洲,那麼這場比賽的收視率,甚至有點歐冠決賽的味道了,數以千萬的球迷都想看看吳傑在英國的首秀有什麼發揮,包括大量德國觀眾也想看看吳傑的表現,儘管大部分德國人都很矛盾,他們既希望吳傑表現比在德甲時更好,以便證明德甲聯賽比英甲更出色,但也有許多人不希望看到吳傑那麼得意,這種心態尤以拜仁球迷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