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同的道路(2 / 2)

大國體育 靜物JW 9311 字 11個月前

八十年代,亞洲各國都在開展各自的商業化和職業化足球聯賽,但籃球的商業化和職業化卻處於遠遠落後的狀態。

就像日本已經開始用高薪來吸引那些實力不足以旅歐的中國球員,但放眼全亞洲能高薪聘請外援的籃球聯賽幾乎沒有。

此外職業籃球運動員和職業足球運動員的薪水也差了不少,即便是歐洲的籃球俱樂部,他們開出的薪水相比較足球也差了很多,關鍵人家很少請外援,基本都是以本國球員為主,所謂的外援也都是來自歐盟國家。

這讓中國的籃球運動員除了NBA外,就沒有可以淘金的地方了。

但NBA的競爭又太過激烈,而且在八十年代也一樣沒什麼外援。

原本位麵的八十年代,美國人瞧不上歐洲籃球,歐洲人則抵製美國籃球,蘇聯陣營的球員又因為政治原因無法交往。

這個位麵也差不多,美國人一樣瞧不起歐洲籃球,政治原因也依舊存在,中國球員反而得到了更多重視。

宋濤、宋英傑,還有張勇軍,夏天就都參加了NBA選秀,名次最好的宋濤在第十八位被丹佛掘金選中,張勇軍被華盛頓子彈在第21位選中,宋英傑被達拉斯小牛在第二輪第五順位被選中。

原本張繼先也收到了幾家俱樂部的邀請,但八一隊不希望一次賣出四名球員,最後沒有允許張繼先參加選秀。

但即便參加了選秀且被選中的這三人,他們也要等兩年後,也即是奧運會之後才能前往各自的球隊。

當然了,這三支NBA球隊還要付出一定的買斷費,否則兩年後也得不到人。

吳傑上輩子對這種事深惡痛絕,但此時的他認為這個要求很合理,特彆是這批球員完全由國家培養,隻要不是在買斷費上獅子大開口,那麼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此外這些球員前往美國後的薪水,包括廣告代言等收入,同樣要上交50%。

這個要求合不合理?

吳傑覺得一樣合理!

他們的足球學校、籃球學校、遊泳學校,這幾年都招收了不少由各地普通學校和私人推薦,甚至是通過海選錄取的學生。

最終留下的都一定是非常有天賦的好苗子,他們的學費和吃住醫療等費用,當然也都是全免,否則現在的中國沒一個正常家庭能負擔得起長達七八年的培養費用。

不說彆的,一個籃球運動員從10歲開始培養到18歲,這期間的各種花費至少夠十個同齡孩子一路上大學了,窮文富武就是這個道理,關鍵這十個大學生對國家的作用在現階段遠勝於一個運動員。

這種全免費的代價就是將來一旦成為職業運動員後,隻要個人收入超過一定標準,就要上交給學校相應的比例,最高正是50%的比例!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協議過分嗎?

吳傑覺得一點都不過分,因為培養一個職業運動員的花費絕不是筆小數目,這中間既要考慮他們半路夭折後的血本無歸,還要考慮大部分人的成就其實都有限,根本沒多少能達到上交的標準,最後整體來看多半是個賠本的買賣。

所以道理很簡單,你要是能自己交得起成材前那筆龐大的培養費用,那你將來賺的錢沒人有權利分。

但你既然是由國家,或是私人機構負擔的培養費用,將來成材後要你拿出一半的收入用以償還,這本就是合情合理的要求,人家美國總統還要還上二十年的大學貸款呢。

現在籃協看著足協大筆大筆創收,自然饞得口水直流,不少人希望也能像足球一樣通過賣人來賺取發展經費。

但這條路籃球行不通,兩者區彆太大了,即便能每年送出一兩人前往NBA淘金,但在賺錢的能力上與足球還是有天壤之彆。

就拿今年試水NBA的三位小將來說,他們的天賦在亞洲可以壓迫眾生,但去了NBA最高也就是強隊首發水準,三人裡上限最高的宋濤也就是準全明星水準,還是那種隻能在常規賽打出些成績的準全明星。

但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籃協那邊根本不知道魯達並不想讓中國球員去NBA發展。

他真正的想法是通過不同的體製,以及他們在這套體製中的運作能力,加上籃球和足球本質上的區彆,乾脆想辦法讓BA算了。

準確的說,他是想讓中國籃球不弱於美國籃球,至少先在國家隊層麵上不弱於美國隊。

當然了,這是指最高戰力上不弱於美國,中層球員和底層球員的平均水準,以及商業化程度上,他們短期內肯定沒法與美國相比,畢竟那要靠上層建築來帶動,就像韓國圍棋和中國圍棋一樣。

這個想法實際上是吳傑賦予,源頭出自於他對NBA的反感。

他不想這個位麵的中國球迷還要跪著看美國人打球,他要讓這個位麵的中國球迷看到“中國夢之隊”大戰“美國夢之隊”!

然而這支中國隊並非夢之隊,畢竟連馬冬龍這個自己人都還蟄伏著呢。

所以沒等到與美蘇大戰,中國隊就在8進4上被東道主黑出了西班牙。

中國球迷賽後義憤填庸,認為男籃繼國足之後,又一次被西方坑害了。

這場比賽,魯達罕見的五犯被罰出場,並且從一開始就遇到了犯規危機。

魯達在小組賽上也遇到過犯規危機,但那是對手的戰術所致,這場比賽令他陷入危機的卻是裁判,魯達至少有兩次挑不出毛病的防守都被吹罰了犯規。

這時中國隊完全靠魯達一人扛旗的弊端再次顯露無遺,宋濤在內線完全扛不起大局,黃雲龍和王立彬這些亞洲虐菜狂魔,一旦失去了大哥的庇護根本不是歐洲高白軟們的對手,連帶著外線的進攻也變得舉步維艱。

魯達早就料到會遇到這樣的麻煩,國際籃球規則裡是5次犯規即罰下,這種情況下隻要裁判雙標兩次,或是對方刻意針對,很可能會讓他無法堅持全場比賽。

第二階段小組賽上,他就兩次因為在防守端獨木難支,不得已出現過類似的情況,現在不過是裁判也幫了些忙罷了。

他以往很少遇到犯規問題,主要是中國隊憑借新穎的戰術,利用他的個人能力,總能以摧枯拉朽的方式擊敗對手。

即便遇到蘇聯和美國,由於這兩個隊伍太過邪惡,國際籃聯也樂得見到三個王八蛋在一塊互剛。

再說了,那會的中國隊還沒有連續拿到世錦賽和奧運會冠軍,所以不僅沒必要搞平衡,中國隊奪冠反而是一種平衡。

現在中國隊連續拿到兩個籃球領域影響力最高的冠軍,這個世界有太多人都不希望他們衛冕了,所以借助東道主的手讓中國隊吃一次癟,哪怕是在有國際足聯前車之鑒的情況下,這個平衡還是被執行了下去。

但魯達知道就算不被東道主黑出去,半決賽上無論麵對美國還是蘇聯,他們多半還是要被淘汰,這屆世錦賽本就沒什麼機會。

這幾年美國和蘇聯,包括南斯拉夫連續輸給他們,回去後怎麼可能不頭懸梁錐刺股,肯定都在研究他們新穎的跑轟戰術。

這時中國男籃又開始走下坡路,對手卻研究了自己好幾年,還有一大批實力更出色的球員陸續走上舞台。

魯達知道此消彼長之下,他們即便拿出更完善的跑轟戰術,實際上也多半是打不過,因為執行的人已經無法駕馭更先進的戰術了。

所以現在把新的戰術和新的天才一塊藏起來,暫時退一步才是真的海闊天空。

兩年後的奧運會上,他們會讓全世界看到什麼是真正的“跑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