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籃VS澳大利亞男籃的B組最後一場較量,算是小組賽階段關注最高的焦點之戰了。
但這次西方媒體在賽前學乖了,沒有再狂奶四戰皆負的澳大利亞隊,一時間就隻剩下澳大利亞媒體在孤軍作戰。
西方媒體不看好澳大利亞是有原因的,這兩隊一共就交手過四次,澳大利亞不僅一場都沒贏過,四場下來還場均輸給中國隊20分之多,怎麼看都不像是能贏的樣子。
中國隊自然不會因此而輕敵大意,球隊教練組在比賽前一晚按慣例進行最後的戰前討論時,魯達也身在其中。
這也是中國男籃近些年的傳統,球隊隊長需要參與比賽前一晚的討論。
魯達當然不會像吳傑在國足時那樣常常越俎代庖,他一般隻會提些補充性的建議,總之不會讓教練們感到為難。
但這次魯達對明天的首發陣容,甚至連打法都提出了建議。
他希望明天馬冬龍能首發出場,並且得到更多展現自己的機會,說白了就是要讓馬冬龍充當一次進攻核心。
錢澄海聞言有些小意外,但很快就采納了魯達的建議,因為他心裡也有過讓馬冬龍首發的想法,隻是沒有魯達這麼極端,居然還想讓馬冬龍當一次主角。
不過這也能夠理解,澳大利亞在賽事還沒開打前,就開始炒作這兩個身高相同,年齡也相同的中鋒對決了,這會他們於情於理都要給馬冬龍足夠的支持。
而這也是本場比賽的最大看點,馬冬龍和盧克朗利乍一看確實太像了,兩人不僅身高和體重相近,經曆上也都是16歲就成為了本國的U19成員,現在又以同樣的年齡加入了各自的國家隊,這麼看都有點漫畫的味道了。
澳大利亞媒體賽前便在用“宿敵”來預熱這場比賽,包括不少NBA球探也準備看看這兩個年輕的高中鋒,到底誰更勝一籌?
“宿敵?”魯達第二天在賽前發布會上聽到澳大利亞記者的話後,直接把馬冬龍前的話筒奪了過來,一臉不屑的說道:“有些差距如果連看都看不到,那已經不是能彌補的距離了!”
魯達這麼不給麵子的打臉讓發布會現場一陣嘩然,特彆是澳大利亞的媒體勃然大怒,紛紛站起來進行抗議!
吳傑見狀不緊不慢的拿起話筒,開口說道:“大家彆介意,我這兩個隊友一個傻子,一個啞巴,他其實是想說,即便兩個人有1和10的巨大差距,但如果他們能同時增加一百倍,那110和101的差距就僅僅是一成了。”
澳大利亞的記者聞言臉色稍緩,但剛坐下就紛紛反應過來——你丫這不是變著法的說馬冬龍和郎利在天賦上有十倍的差距嗎?
這些澳大利亞記者馬上舉手想要反擊,但中國隊這邊根本不再搭理澳大利亞的記者,沒多久便結束了發布會。
吳傑見到氣得跳腳的澳大利亞記者,心裡卻是十分舒坦:老子直接關閉了對話大門,就問你們氣不氣!
這還用問嘛,但很快就不僅是澳大利亞的記者被氣得吹胡子瞪眼,澳大利亞的球員也被中國隊的目中無人氣得火冒三丈。
然而義憤填庸了半天,澳大利亞球員的內心其實沒有嘴上展現的那麼強大,誰讓他們確實沒贏過中國隊呢。
中國隊這邊明顯是另一種畫風,魯達正正當著全隊的麵向馬冬龍說道:“小馬,那些外國佬說你和那個郎利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我覺得還是你自己說說吧,今天要怎麼炮製那個澳大利亞軟蛋?”
馬冬龍明顯是社交障礙又犯了,聞言嘴唇動了半天,但愣是半天沒放出一個屁來,最後隻是抬手伸出了中指作為回應,就是不知道在罵誰?
更衣室裡的球員見狀都笑了起來,馬冬龍這個性格大家早就適應了,彆看他說話比放屁還少,但心裡什麼事都門清兒。
吳傑則越發覺得這種反差很有意思,一個有嚴重社交恐懼症的人,居然是將全球數十億人真正聯係起來的互聯網之父,還是最偉大的人工智能先驅,這一聽就充滿了傳奇色彩,將來在計算機領域很可能比林耀東還受人推崇。
但要真與林耀東並駕齊驅,這些成就還略顯不足,所以吳傑打算讓馬冬龍搞定“萬維網計劃”後,搶先發明“即時通訊”和“互聯網搜索引擎”,再一手締造“網絡購物模式”和“數字支付係統”,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網絡教父。
此刻未來的啞巴教父還不知道自己承擔了多重的責任,他現在一心隻想打死那個敢與他相提並論的澳大利亞中鋒。
…………
一小時後,亞洲賽區最強的兩支球隊,終於站到了小組最後一戰的舞台上。
賽前熱身階段,澳大利亞隊顯然有些緊張,而與之對應的是神情明顯放鬆許多的中國隊。
今天來到現場的一萬三千名觀眾,依舊至少有一萬人都是他們的支持者,整個賽場的氣氛又成了中國隊的主場。
這種主場一般的氣氛很快讓中國隊的年輕球員表現**膨脹起來,最年輕的張效瑞首先忍不住來了個大風車扣籃,頓時引爆了現場球迷本就高漲的熱情。
今年17歲的張效瑞身高臂長,腳步靈活,彈跳出眾,可以當他是加強版的基裡連科,也可以當做低配版的杜蘭特。
這從他剛才的扣籃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雖然因為年齡所限力量感不足,彈跳高度也不算頂級,但空中肢體的舒展性非常好,姿態飄逸,看起來還是頗為賞心悅目。
吳傑在遠處拍了拍手,臉上頗有些自豪之色,因為除了他沒人知道,張效瑞這個當下中國隊能力值最差的新星,如果換到澳大利亞去已經是全隊能力值第三高的球員了。
中國隊最年輕的張效瑞扣了一個後,袁飛虎也忍不住自己的表現欲,直接來了個難度更高的360度轉身雙手重扣!
袁飛虎這一扣再次引燃了現場,也嚇壞了現場的NBA球探。
他這一扣明顯比張效瑞出色不少,不僅展現了殘暴的彈跳能力,充滿暴力美學般的力量感,最後身體還有個向後彎弓的高難度動作,這意味著袁飛虎重視力量之餘也不乏一絲韌性,整個扣籃的質量甚至足夠拿到扣籃大賽上去了。
然而中國隊的扣籃表演還沒結束,劉敬東見到兩個隊友都上去秀了一把,這會再也忍不住躁動的內心,衝上去表演了一個真的為“扣籃大賽”準備的“拉杆轉身暴扣”!
劉敬東這一扣的難度比袁飛虎還要更高一些,因為拉杆轉身後的暴扣用的是反手,整個扣籃過程不僅極具張力,力量感十足,空中姿態比袁飛虎更有飄逸感,這說明他在滯空中的身體控製力要更勝一籌。
“我傻了,這是扣籃大賽嗎?”
“誰來告訴我,這些飛來飛去的都是什麼人?我怎麼一個都不認識?中國籃球的水平已經高到這個地步了嗎?”
“我打賭,這三個小家夥隻要參加NBA選秀,每個人都能在前三位被選中。”
“等等,澳大利亞人呢?他們不去扣一個嗎?”
“……”
中國隊這三個扣籃不止將現場球迷的情緒引爆,電視前剛剛打開電視的觀眾也一上來就**了。
但在極度的舒適之後,大家很自然的把目光轉向了澳大利亞球員,現場已經不有人用英語喊起來了。
這時的澳大利亞球員臉色有些慘白,士氣在比賽還未開始前就一落千丈。
他們也上去扣兩個?
那簡直是開玩笑!
這支澳大利亞隊雖然有幾個黑人球員,可最多也就是玩一些不複雜的扣籃,畢竟都是些打不上NBA的小歘歘。
誰要讓他們去和那些仿佛在參加“扣籃大賽”的中國人較量,除非把籃筐往下降20公分才有可能。
澳大利亞還未戰就先被減了一大波士氣,這會已經很受傷了。
但當雙方替補退場後,澳大利亞球員愕然發現,那三個大出風頭的中國球員,居然全都下去了。
這一幕傷害性沒有,但侮辱性極大。
澳大利亞隊的士氣再-50%,基本已經是負數了。
此刻就連澳大利亞的觀眾也忍不住想到:這麼牛逼的球員,居然隻是替補,那他們的首發不得起飛嘍啊?
如果澳大利亞人能像吳傑一樣看到雙方的能力值(FIBA規則下),那僅剩的一點戰鬥意誌都可能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