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得不說這個時代的防守雖然凶悍,各種亮鞋釘和野蠻衝撞,甚至背後放鏟隻要踢到了球,哪怕先踢到人都不容易吃牌。
然而論起防守體係,這個時代比起二十年後終究要差了不少。
這一點吳傑深有體會,他眼裡的八十年代足球,最大的問題就是防守體係不夠完善。
這時薩基還沒有創造出區域防守,歐洲主流的防守還是曆史最悠久的“人盯人”。
現在最先進的防守戰術就是由意大利人開發的十字聯防陣型,他們在後防線上增添了自由人,連同其餘兩名中衛和防守中場,一同形成“十字型”,使得禁區位置被填得密密麻麻。
原本位麵的意大利隊,正是憑借這種前所未有的防守體係取得了世界杯冠軍。
吳傑早就打算是不是跟意大利隊搞個“英雄所見略同”,唯一的問題就是中國沒有兩個頂級中後衛和一個超級後腰。
科隆當然也沒有這麼厲害的防守,他們依然采用人盯人,隻不過增加了區域內的防守人數,擺出了一個鐵桶陣來嚴防死守。
但防守的時候人多未必有用,科隆的鐵桶陣明顯缺少組織和演練,擺出來後非常容易產生混亂,經常出現幾名防守隊員跟著拜仁球員亂跑的情況。
吳傑又是那種不犯規就斷不下球,犯規還容易送上任意球的跳水達人。
他也不給防守球員猶豫的時間,因為隻要有1秒鐘無人防守,他就可以有相當高的射門成功率,或是送出致命的傳球。
這使得拜仁開場後一直牢牢掌控著場上局勢,中場球員都把吳傑當成了進攻支點,不管怎麼倒球最終目的就是想辦法把球交給他,然後看準機會前插接應。
這時候隻要跑出機會,哪怕大家配合的時間也不長,但吳傑的傳球依然能及時送到他們腳下。
這其實就是七八十年代的典型打法,這個時代的戰術比重遠不如二三十年後,各大豪門和國家隊都是圍繞最耀眼的那個球星來踢球,然後根據這名球星的風格設計戰術。
所以這個時代才會出現那麼多風格各異的球隊,馬拉多納甚至能憑一己之力帶隊奪得世界杯冠軍。
但這種事放在三十年後想都彆想了,那會你要麼是c羅這種可以適應各種體係的巨星,要麼就是梅西在某個體係內無敵的巨星。
但不會再出現為某個超級巨星量身定做戰術體係的情況了,這種事往後隻存在於更依靠個人能力的籃球上。
可現在是1981年,拜仁這會就開始把吳傑當成戰術核心來對待,切爾瑙伊也在和教練組開發更適合他的戰術打法。
吳傑也沒有辜負期望,開場還不到二十分鐘,他就在科隆球員的圍追堵截下,依然為隊友創造了大量機會。
科隆的鐵桶陣唯一的優勢就是禁區裡人多,這使得拜仁球員的射門要麼追求角度打偏了,要麼被肉身擋了出來。
但在上半場臨近尾聲時,拜仁還是抓住了一次機會。
這一球起始於吳傑左路的突破,他被兩名科隆球員生生趕到邊上,然後原本就在左路防守的又一名科隆球員也圍了過來。
這次麵對三人合圍的防守,就連拜仁球員也覺得他肯定要丟,不少人都已經提前轉身回防了。
然而吳傑憑借自己強壯的身體,先是頂翻了上前逼搶的一名球員,隨後把球往其中一人胯下一捅,足球便在四名大漢中透了出去。
這下形勢突變,吳傑身後的那名防守球員已經被他頂翻在地,他隻需要在身旁兩人的圍堵下,想辦法先拿到那個被自己透出去的足球就是了。
吳傑沒有和這兩人講道理,這一球他就是單純的強,單純的快,先是利用爆發力兩步擺脫了身旁的防守球員,然後追上身前的防守球員用強壯的身體一撞,這家夥也被他從後麵乾翻在地。
這時被他兩步超車的科隆球員還想從後麵伸手抓他,結果被吳傑反手一扒拉就推到了一旁。
很明顯,他這一通操作放在二十年後多半都是犯規。
但在八十年代,這點對抗還不至於被吹哨。
什麼,你說還有一個人?
沒錯,確實還有一個人。
那個最先被乾翻的家夥已經爬了起來,但他又不是卡卡,這會早就連倒地鏟球的機會都沒有了。
吳傑憑借單純的速度和身體優勢,就這麼輕鬆乾翻了三名防守球員,順便還內切殺向了禁區。
科隆球員自然把所有注意力放到他的身上,吳傑卻在衝入禁區後突然急停,原地搓出一道弧線把球傳到了弱側,那裡是高速插上的魯梅尼格。
這位越來越沒有存在感的拜仁頭號巨星,這次用了一個非常帥氣的淩空掃射完成了吃餅。
“球進了!還很漂亮!”
但這會的慕尼黑體育場裡卻到處都是吳傑的頭像,這讓魯梅尼格怎麼都高興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