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培育出了能到歐洲踢球的球星,體育基金就會按照該名球星成長的軌跡,逐一向每個階段發放補助,一直到他畢業的小學為止。
這套機製可以一直用到九十年代中國足球職業化,實際上到時候也隻要稍作修改即可。
說白了,吳傑就是想通過“小學”和“體校”這兩個階段來挖掘體育人才,甚至體校都不用多,每個城市有一到兩所體校就夠了,每年隻要招收一兩百人的三大球苗子,外帶一兩百名其它運動的好苗子,然後由體部和體育基金來進行補助。
全國六百多座城市,大概能建立一千多所體校,這樣每年至少能為三大球輸送十萬人的預備役。
如果再算上各體工大隊自己的青訓梯隊,那麼十年後中國18歲以下的足球運動員注冊人數就能輕鬆突破五十萬人,成年足球運動員的注冊人數能達到百萬之數。
籃球的話,大概也能有足球注冊人數的一半。
這個數量與歐美動輒千萬級彆的數量還有差距,但要知道國內的這些人不是體校出身,就是體工大隊的青訓出身,含金量要比歐美地區把大量業餘人員,比如把白岩鬆這類也算上要高太多了。
吳傑覺得有這樣的輸血能力,中國足球和籃球就不會缺少人才,中國各級彆的聯賽也會充滿競爭力。
至於這上百萬人裡被淘汰的怎麼辦,吳傑自然也有準備。
這些體校周圍,將來會布滿技術類和藝術類院校,以及富士康一類的血汗工廠。
這些工廠和技校自然都是他的工具人所開,他才不會讓血汗錢都被彎彎賺去,要剝削那也是由我來剝削。
但不要覺得這很殘酷,體育行業的競爭就是這麼真實,甚至可以用慘烈來形容。
這幾百萬受過專業訓練的體育人口,最終能不被淘汰的也就幾萬人,除了極少一小部分能在行業內找到工作,大部分都要到隔壁的技校改行,或是到隔壁的工廠工作,不然還能怎麼辦?
現在再看看那些讓人熱血沸騰的體育漫畫,是不是有一種被忽悠的感覺?
這就對了,足球和籃球還算好的了,淘汰率最多是99,100個人裡至少有一個人能混個職業。
但是無敵的乒乓球,每個國家隊成員的背後,究竟要有多少萬個苦練十年的運動員被淘汰?
這些人被淘汰以後,除了極少部分能當教練,或是到學校工作,大部分能乾什麼呢?
沈浪在機場看著自己的三個隊友,中國這一代遊泳運動員,最後也就這三個人,加上他算是沒有被淘汰,其餘人大部分不到25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他們這一行人是準備參加在美國邁阿密舉行的超級挑戰賽。
這是一項在北美影響力頗高的邀請賽,係統給賽事的級彆評了兩星。
每屆“邁阿密超級挑戰賽”都會邀請不少美國、澳大利亞、西德的遊泳高手,這幾年又正處於中美蜜月期,主辦方便給了中國遊泳隊四個邀請名額。
四個名額其實很寒酸,所有遊泳項目加起來超過三十項,一直是各大綜合運動會的獎牌大戶,主辦方才給四個名額確實少了。
但在世界級的遊泳大賽中,這時幾乎沒有中國運動員的影子。
八十年代初期,中國遊泳隊的存在感太低,所有人的目光隻會集中在美國、澳大利亞、兩德、蘇聯這些有著顯赫戰績國家的運動員身上,就連日本泳壇也一樣處於被無視的境地。
亞洲的遊泳運動員即便能走上國際賽場,大家也隻會將其當做一個陪襯,連名字都沒人記得。
這次邁阿密方麵也沒有邀請具體的中國運動員,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中國泳壇有什麼名將,所以乾脆給出四個名額讓中國遊泳隊自己選擇優秀的選手參加。
馮靖遠接到邀請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沈浪。
這支國家遊泳隊裡隻有他具備幫中國打出名聲的能力。
但要說奪冠,這就是白日做夢了。
沈浪這半年的進步速度很快,但現在的成績也才剛剛在國內數一數二,拉到亞洲都難以獲得金牌,更彆說去和那些國際高手一較高下。
馮靖遠預計還要半年時間,沈浪才有在亞洲奪金的能力,一年後才有在世錦賽上獲得獎牌的能力。
這次邀請賽他就是想讓沈浪去見識一下,省得到了明年的世錦賽上連一次國際比賽的經驗都沒有。
中國遊泳隊這次由馮靖遠親自帶隊,派出的四名選手除了沈浪,還有男隊和女隊的隊長趙學兵和何佳慧,最後一個是17歲的楊霞,她是女隊裡天賦最高的年輕選手。
吳傑一直猶豫是否給楊霞升級一下天賦,這個從福建來的小姑娘天賦不錯,她是兩星半的身體天賦,還有個三星級的【七平八穩】天賦,效果是增加身體平衡感和協調性,這使得楊霞的泳姿非常標準,如果不是身體天賦略差一些,完全具備在亞洲衝擊金牌的實力。
他原本是想投資一下這個不算漂亮,但是心底善良質樸的農村姑娘。
但現在用錢的地方太多了,沈浪現在還是四星級身體天賦,自然沒餘力幫助其他人。
這幾個月,吳傑從各個體育項目上獲得了不少奧林匹克幣,再加上當初豐田杯上的收獲,存款又達到了五萬點。
再過兩個月,歐洲的比賽結束後,他應該能讓自己的存款超過15萬左右。
那時候必須優先把陳浩南、沈浪、林耀東的身體天賦升級到四星半,這樣才能讓他們在今年的大賽上獲得更好的成績,所以其他人暫時顧不上了。
中國遊泳隊先飛到日本,再轉機美國紐約,最後才乘飛機到邁阿密。
這一路可是夠複雜的了,但誰讓現在中美還是沒有直飛的航班呢。
這次中國遊泳隊派出了一支10人的隊伍,這十人包括兩名領隊,一名總教練員,兩名教練,還有一名翻譯,剩下四個才是選手。
沈浪一下飛機,撲麵而來的不是熱浪,而是係統的又一個任務消息。
支線任務(3)【邁阿密風雲】——
“任務要求:本次邀請賽,最少進入一次半決賽!”
“成功獎勵:一萬點奧林匹克幣”
吳傑在歐洲收到這個任務後,覺得這一萬點並不好賺。
這個比賽可不是亞洲魚塘,沈浪要麵的是美國和澳大利亞這兩個嗑藥王國,還有東西兩德的化學大隊。
至於日本,八十年代的奧運會和世錦賽基本見不到他們的選手出現在決賽,九成獎牌都是被這四個國家,外帶一個蘇聯給拿走了。
儘管這項比賽沒有東德和蘇聯,沈浪現階段想遊進決賽依舊不可能,即便是半決賽也很困難,否則獎勵就不會這麼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