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自己掏錢打造的體育場,論規模和現代化自然不如那七座“友誼體育場”,但也足以容納三四萬人到現場觀看了。
如果將大部分座位都拆掉弄成站位,那容納個五萬人也不在話下,足以符合職業比賽的使用要求了。
這時再算上一些老體育場和球場,經過改造後也有不少能符合現代化比賽的要求,所以中國在球場方麵的基建並不差了,並且在兩三年內還會有一個飛躍性的提升。
畢竟,這些基建可不光是為了甲A聯賽建立,而是為了明年在中國舉行的“全球第一屆女足世界杯”而籌備。
當然了,更多還是為了舉辦本土世界杯而籌備。
他們雖然來不及申辦1990年的世界杯了,但因為在上屆世界杯上抓住了國際足聯的小辮子,同樣狠狠威逼利誘了一番,所以此時基本確定了1994年的世界杯將會在中國舉辦。
這一點身為國際足聯副主席的李鳳樓,以及4個來自中國的國際足聯理事會委員,都可以確認這事不會再有什麼波折了。
於是在交通和球場都初步滿足了要求後,中國舉辦職業聯賽的硬件要求已經達標了。
至於軟件要求嘛,這個就更不用操心了。
比如對大部分發展中國家都難解決的轉播技術、相關專業人員、設備硬件等要求,對於這時的中國都不再是什麼問題。
首先是轉播技術方麵,作為向本屆漢城奧運會提供了“在線包裝係統”,以及在“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的轉播技術上中標最多的國家,中國在這方麵得益於聯想公司的深厚技術儲備,可以預見即將到來的甲A聯賽第一個賽季,全世界都將看到許多連歐洲都沒有的新穎轉播技術問世。
中國在這方麵確實讓很多歐洲國家都羨慕嫉妒,一場精彩的現代足球比賽轉播對於發展中國家有太多難題無法解決了,這裡包括了——全場機位數量、大倍率攝像機使用數量、數字化在線包裝係統、以及轉播團隊的整體素質等軟硬件技術來共同決定。
這裡首先就得有足夠多的相關從業人員,以及專業人才,畢竟往往一場比賽需要的轉播團隊,動輒就得三五十人才能初步滿足。
但中國在這方麵早有規劃,實際上從1982年的世界杯開始,體部和足協就每年都會派出數量龐大的技術、管理人員,組團前往歐洲和美國進行學習、交流。
而且體部作為最先廢棄了“頂班”惡習的試驗田/大惡人,這麼多年下來早就淘汰了大量子承父業的不稱職人員,同時儲備了各個相關領域的龐大人才,甚至體部下屬的各個體育協會的領導們,這會也大多具備了足夠的專業素養。
這裡也包括足夠多的優秀裁判,足協為此甚至建立了專門的“足球裁判學校”,以及針對裁判收受賄賂設立的監察部門,主打的就是一個專業+廉潔。
這些還都是專業人才上的努力,甲A聯賽在追求“公平”和“技術”的創新方麵,甚至已經超過了歐洲聯賽——他們充分利用了聯想公司的先進技術,在此基礎上做出了一些劃時代的創新改變,以及不少開曆史先河的技術應用。
比如,甲A聯賽實施了全球獨一份的“鷹眼技術”,該技術解決了靠人眼很難分辨足球是否整體越過門線的問題,因此甲A聯賽將不會再出現“門線迷案”。
當然了,作為正以世界最先進、最廉潔為目標前進的“中國足協”,也很清楚不能讓高科技喧賓奪主,進而毀了足球。
足球比賽中的魅力絕不止輸贏那麼簡單,某些時候足球賽場上的錯判,甚至就是足球魅力的一部分。
但這種魅力需要掌握一個“度”,最好是能在大體公平公正的基礎下,額外給足球比賽留一點“犯錯誤”的空間,讓比賽具備一些偶然性的因素,這樣才能讓足球比賽具備恰如其分的驚喜和意外。
所以“鷹眼”技術的運用也有限製,中國足協就明確了兩個使用要求:1、不能打斷比賽,2、優先支持裁判判罰。
這說白了,就是裁判不需要通過中止比賽或回看錄像來判斷進球與否,哪怕判錯了也優先支持裁判的判罰。
但與之相對應的新規則,就是在比賽中的兩支球隊都有“挑戰權”。
現在執行的規則是:雙方教練在每場比賽中,可以在球員被出示紅牌,以及對“足球是否整體越過門線”,或禁區內犯規判罰點球時,上下半場各使用一次“挑戰權”。(上半場不用,不能留到下半場)
這個挑戰是指:可以強行要求裁判組看一次錄像回放,如果真誤判了可以改判,但沒誤判就得讓主教練吃一張黃牌,累計兩張黃牌要被罰出場,並且禁賽一場。
這種“挑戰”顯然是被當成了比賽中的“魅力”之一,而不是為了追求絕對的公平公正,但在這方麵(公平公正)依舊比歐洲聯賽強得多。
甲A聯賽除了在新規則和新技術上有劃時代的進步外,轉播方麵的軟硬件有著更多的先進和獨到之處。
就以央視體育頻道為例,每場轉播的比賽都會有十幾台攝像機基本覆蓋全場外,還設立了一些特殊的底線機位,甚至連球門後的球網上都安裝了一台微型攝像機。
這些不同位置的攝像機,使得電視前的觀眾有了更好的轉播視聽畫麵,更好地呈現局部和特寫。
此外甲A聯賽還使用了全球領先的“聯想第三代在線包裝係統”,這套係統的最新版不僅可以提供更多的直播畫麵和場上數據,比如精確計算距離,精準畫出9.15米線,以及人牆是否退到9.15米之外的距離等等,從而讓觀眾能夠更清晰地了解和解讀場上的更多細節。
但要說這款係統最牛逼的地方,還是突破性的加入了3D虛擬特效,可以劃時代的做3D動態的出場陣容演示,比如賽前或中場在介紹球員名單時,後台可以利用係統內嵌入的3D引擎,向觀眾提供部分明星球員的虛擬3d畫麵。
這些3d模型雖然還非常簡陋,但在比賽轉播上絕對是前所未有的技術革命,即便在本屆奧運會上都沒見過,絕對能讓全世界的球迷目瞪口呆,直呼神跡!
但這還沒完呢,等到了明年的“第一屆女子世界杯”上,他們對於攝像機位的要求會更高,不僅每場比賽的機位數量都會翻倍,甚至還會出現專門追蹤明星球員的特殊機位。
這時可以試想一下,當女足那些不遜色女明星顏值的球員被近距離追蹤時,當她們的麵部表情,以及比賽中的動作細節也一覽無遺,甚至連甩頭發時飛濺的汗珠都清晰可見時,由此打造的視聽畫麵會對觀眾有怎樣的震撼?
而甲A聯賽具備了如此多的規則、技術上的創新,乃至革命時,又將在世界範圍,至少在亞洲範圍內掀起怎樣的轟動?
“嘿嘿,至少試運營結束後的下一份轉播合同和廣告合同,絕對得翻上一番了!”
吳傑很清楚這些規則上的創新,尤其新技術上的應用,將對“甲A聯賽”的商業運營,特彆是吸金能力有多大的幫助,因為這一切在1990年前後都具有劃時代的吸引力。
至於這個位麵在外人看來促成了這一切的中國足協,應該很快就會成為讓全世界足球迷都讚不絕口的偉大存在,搞不好再過幾年就要讓歐洲人來反向取經了。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