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時拿起酒壺為馮柯斟滿酒,沉吟道:“既然裴老在周暄那裡下的是一步閒棋,那他的正手又是什麼?”
“在老師的計劃中,他準備五管齊下。”
蘇時顯得有些吃驚:“五管齊下?”
馮柯點了點頭:“其一就是楚王周霖。在先皇的皇子中,老師最看好楚王,因此決定暗中輔佐他問鼎帝位。”
蘇時歎道:“誰知被周暄暗中布局破壞了。”
突然間他又好奇的看著馮柯:“當時的形勢對楚王而言十分有利,為什麼他突然會做出逼宮之舉,以至於落得如此下場?”
“這一點老師也想不通。”馮柯緩緩說道,“隻知道楚王逼宮之前,曾秘密見過周暄,幾日後就發生了逼宮的事情。”
“楚王見過周暄?他們談了些什麼?”
“不知道。”馮柯搖了搖頭,“楚王見過周暄之事本來知道的人就很少,而且那時周暄也不引人注意,所以根本就沒有追查此事。等老師複盤時,楚王已死,而周暄也已貴為太子,所以當時周暄到底對楚王說了什麼就沒有人知道了。”
然後他輕聲歎道:“如今周暄也死了近十年,所以楚王為何會逼宮隻能成為千古之謎了。”
蘇時也忍不住感慨了一陣,又緩緩問道:“其二呢?”
“同心會。”馮柯繼續說道,“既然無法改變在史書上留下姓名的人,老師在三十年前成立了同心會。經過三十年的發展,成員已達一萬三千多人,分布在大乾三十六州,隻待老師振臂一呼。”
對於同心會,蘇時倒沒有多在意。以後世先進的製度來取代現有製度,從而達到社會的變革。
這個想法是很美好的,但實際上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
因為任何一種變革,都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蛻變,絕對不是照貓畫虎就能成功的。
在蘇時看來,就算同心會最後能取得成功,最終還是會走上皇權的道路。
所以蘇時自動忽略了同心會:“第三呢?”
馮柯一字一句回道:“第三是胡廷,第四是西域。”
蘇時立即精神一振,因為雖然他能感覺到無論是胡人還是西域,都應該是裴泫手中的棋子,但他到底要怎麼運用這兩枚棋子,蘇時卻猜不到。
“三王之亂時,老師之所以沒有留在京城,是因為他要遠赴胡地。”
“為什麼?”
“因為乞元祿即將在草原崛起。而在天子駕崩後,各位皇子為爭帝位相互攻伐,最後齊王會引胡人入關。胡人入關後,反客為主,導致大乾生靈塗炭,死在胡人鐵騎下的百姓不下二十萬,近百萬人流離失所。”
蘇時心裡升起一陣寒意,雖然裴泫和孔文順都曾對他提起過,大乾發生內亂之後,不久就被外族所滅,但是蘇時沒有想到會如此慘烈。
不過他忍不住皺了皺頭:“我父親和大哥呢?有他們在,胡人應該沒有那麼容易入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