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遊學(2 / 2)

侯門貴公子 圓月之下 4365 字 10個月前

連作八首詩並不難,難的是首首皆是傳世之作,當此事流傳出來,引得京城文人無不側目。

更引起不少流言,既有流言說蘇時作詩時有神仙相助,也有流言說他不過是抄襲彆人詩作。

更有甚者說那些詩絕非蘇時所作,應是多人為他代筆,畢竟八首詩風格各異,如果皆出自一人,那此人詩情之高,可謂曆史第一人。

總之眾人對於蘇時在詩會上的表現莫衷一是,眾說紛芸,但疑者眾、信者少。

不過孔文順對這些流言嗤之以鼻,在他看來,即使叫蘇時七步成詩,對於他來說也是易如反掌。

隨後他又在秦楠口中得知當時的情景,當時蘇時一拿到詩題,幾乎不假思索,一首詩便脫口而出,其思維之敏捷、才華之高絕,無出其右。

這時那年輕人也走了過來,自我介紹道:“在下秦方,秦樾秦大哥的堂弟,蘇公子在詩會上所作的詩在下已經拜讀,欽佩不已,得知秦樾兄要宴請蘇公子,便不請自來,還望蘇公子莫怪。”

秦方雖然說對蘇時欽佩不已,但神情卻沒有絲毫欽佩之意,甚至流露出一絲淡淡的不屑。

蘇時自然毫不介意,而他的注意力也不在他身上,所以笑了笑,隨意說道:“我不過是偶有所得,若單以文采而言,自然與秦公子無法相提並論。”

秦方不由得微微一愣,他沒有想到蘇時的姿態竟然放得如此之低。

隻不過蘇時姿態放得低,但表情卻是淡淡的,顯然隻是自謙。

不過他的應答讓孔文順都微微有些失神,因為他見過無數才子,大多數都心高氣傲,特彆是像蘇時這樣的年紀,而且還剛奪得詩魁,更應該是意氣風發,甚至目空一切。

孔文順沒見到蘇時之前心中還有些擔憂,害怕他一朝成名便得意忘形,但現在看來,蘇時竟似根本不在意這所謂的詩魁。

蘇周已經和秦之道攀談起來,畢竟他們的父親鎮守邊關,無法參加這次聚會,正所謂長兄如父,也隻有蘇周陪著秦之道。

這時蘇時忍不住向孔文順低聲問道:“孔老,那兩位番人是什麼人?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

此時那兩位番人見有人來,知道今天晚上的主角到了,便停止了交談,這時秦之道也把蘇周帶到那兩人麵前分彆作了介紹。

而此時孔文順也向蘇時介紹道:“那兩位番人其中一位是波斯人,原本是波斯貴族,因羨慕大乾文化,常年在大乾遊學,還為自己取了一個漢名,叫常慕華。在大乾遊學期間與子川兄結為了好友,昨日才來到京城,正巧在今日拜訪子川兄。”

“另一個人呢?”

“那位番人今日我也是第一次見麵,是與慕華一起來拜訪子川的。既然是番邦友人,子川兄倒也不好拒絕,所以才會出現在這裡。”

此時那兩位番人和蘇周交談了片刻,看到蘇時在關注他們,而蘇周也注意到蘇時的舉動,於是向他們介紹了蘇時。

那常慕華既然心向大乾文化,對京城的鏡湖詩會自然也非常關注,聽到蘇時的名字,便知他是鏡湖詩會的詩魁,又看見蘇時竟然如此年輕,一時之間竟然呆立當場。

等他清醒過來,仍然震驚的看著蘇時,然後大步向蘇時走來,而另一位番人也緊隨其後。

常慕華走到蘇時麵前,立即拉著蘇時的手,驚喜道:“在下常慕華,見過蘇時公子。”說到這裡,他忍不住長歎道:“我剛到京城,便聽見公子盛名,心向望之,不承想今日便得見公子真容,倒是有緣、有緣得很。”

雖然常慕華的語氣還有些生硬,但漢話已經說得很流利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