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我真的隻是村長最新章節!
電報這玩意兒,跟普通小老百姓沒有多大關係。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
整個公社,一年都沒有幾次收到電報的時候,更不會用大喇叭通知。
除非是急事。
劉八爺都說讓人去打探消息了,隻能等。
急也沒用。
劉福旺夫妻兩人,急衝衝的往公社趕去,楊愛群走在前麵,擔心兒子出了事情的她很是慌張,好幾次腳沒踩穩,都差點摔到路邊的坎子下。
虧得劉福旺就跟在後麵,一把拉住了。
到了後來,劉福旺索性就牽著楊愛群往公社走。
“慌裡忙闖的乾啥,急有啥用?萬一是好事情呢?搞不好就是春來帶去的那批褲子好賣,他拍電報回來,讓四隊把剩下的做了。”
劉福旺也琢磨了,兒子發電報最大可能的事情。
楊愛群看都沒看他,不滿地回答,“要是那些褲子,春來不直接給四隊的人發電報?你硬是大隊長,啥事兒都得通過你?”
妻子這會兒明顯不是能溝通的,劉福旺也就不說話了。
農村裡,除了上學的孩子,基本上沒有星期天的概念。
不過公社裡不同,除了供銷社、郵局等,大多數部門的人,隻要家住附近的,都回家去幫著乾農活了。
工資不夠養家糊口,要是還不幫著乾農活,那就說不過去。
要是遇著當場天,不管是不是應該休息,各部門都彆想休息。
很多人都是當場天才到公社。
幸福公社,從五十年代末期開始農村合作社改公社就開始存在了。
是方圓百裡最小的一個公社。
整個公社,隻有四個村,27個村民小組。
為什麼這麼小就劃一個行政單位?
窮。
窮得彆的公社都不願意接收這四個大隊。
現在公社已經改成鄉,不過大家還是喜歡說公社。
叫了幾十年呢。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公社該有的,公社黨支部,還是生產計劃處、信用社、供銷社、中心學校、醫院、郵政局、農技站、廣播站、食品站、繭站、武裝部、大會堂、中心食堂等等,都有。
公社小,加上窮,很多單位隻有一名乾部,或是一個乾部兼任幾個部門的工作。
六十年代修建的公社,與其他地方並沒有不同,不同的也就是規模大小。
一條兩三百米長、五米寬的土路兩邊,各修著一排青磚黑瓦石灰鑲縫的房子。
很有些時代特色。
這裡集中了整個公社所有單位。
中間的街道,就是周圍各大生產隊趕場的地方,每當2、5、8號,三天一場。
今天不當場,街上也沒啥人。
兩人急衝衝地跑到了郵電所的房子,楊愛群直接衝了進去,“電報呢?電報呢?”
劉福旺跟公社的人都認識,好歹是乾部,到了門口,反而慢了下來,甚至還整理了一番自己身上洗得發白還有補丁的襯衣,然後在慢慢走進去。
“這狗曰的短命兒子,拿著錢不當錢,這得多少錢?何超,這電報貴吧?”
楊愛群看著手中那麼大兩頁紙,有些肉痛。
她不認識幾個字,卻能分析。
要是大事,還能寫這麼多?
“一個字一角四,這裡怕得四五十塊!”四十出頭的何超,說起來同樣肉痛,“要是發掛號信,這才多便宜……”
“發掛號信,晚了。”劉福旺已經從楊愛群手裡接過了電報。
隻一看,便明白了。
如同他猜測的,是好事。
可對他來說,很多都是壞事啊。
“老家夥,上麵寫的啥?你倒是給我念念啊!”楊愛群眼巴巴地看著劉福旺。
“春來讓四隊製衣廠把那批褲子全部做出來,趕著下趟望山公社往山城拉豬的船送過去……”劉福旺把事情說了。
楊愛群聽到兒子沒事,臉上浮現出笑容。
想到何超說的這封電報得四五十,臉上又被肉痛鋪滿,“這短命兒子,少寫幾個字啊!這一整,小半頭大肥豬就沒了……”
她如何不肉痛?
之前賣豬,喂了大半年,兩百來斤的大肥豬,才賣150呢。
劉福旺看完,小心翼翼地把這電報紙折疊成一個方塊,裝入胸口處的衣兜裡。
掏出兜裡的8分錢一包的春雨,遞了一支給何超,自己也叼了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