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來問鄭倩。
鄭倩來自香江,本來也是做貿易的。
有很寬的視野。
國際上,衛生巾已使用幾十年。
不斷在發展。
鄭倩很清楚。
她成了劉春來手下後,親自從無到有,運營了一個香江注冊的品牌。
成為蘇爾美旗下的高端品牌。
價格比早期的高了很多。
依然受到大量消費者喜愛。
同樣產品,不同包裝,隻因為品牌不同,利潤高了不少。
國際上的巨頭,肯定不會放棄機會。
這年頭,很多人都認為國外產品比國內好很多。
國外的一切,都比國內好。
甚至國外的月亮都比國內的圓。
出國熱,已經開始了。
“不能阻止競爭對手出現,隻能想辦法控製競爭對手的發展,按照對我們有利的方向去引導他們的發展。”
“老板,給他們訂單越多,他們實力就越強,在得到我們的訂單跟他們自己市場的開拓雙從刺激下,會繼續增加生產線的規模……”
鄭倩最擔心這個。
劉春來的方案,完全是自己花錢去壯大競爭對手。
陳鋒等人也有同樣的擔憂。
彩電,同樣如此。
國內引進的生產線,超過兩百條。
全部投產,那每年的生產規模多大?
“大家都有這樣的想法不奇怪。可大家想過沒有?如果全部靠著我們自己,我們的擴張速度能應付市場的爆發式增長?隻有當我們更強大時,在競爭中失敗的可能性就越小。”
劉春來這完全是當著上課來的。
就為了讓手下的高管們改變態度。
用更戰略的發展眼光去看問題。
而不隻是靠著自己的擴張去發展。
競爭對手,很多時候也能成為自己發展壯大的一部分。
“此一時彼一時。咱們跟蘇聯的貿易合作,麵臨的是龐大的蘇聯市場。這個市場有多大,大家想過嗎?哪怕僅僅隻是一小部分,有誰想過,以我們現在的規模,能吃下嗎?”
劉春來問所有人。
沒人能回答。
大多數人一臉呆滯。
劉春來玩這麼大!
國內市場都沒占領多少,開始進軍國外?
可想著,他們最大的業務本來就是出口貿易,好像也沒有什麼值得驚訝的。
“眼前不僅是蘇聯市場,還有國內市場。這幾年的快速擴張,無論技術,還是生產管理,咱們哪一項跟上了?”
劉春來的問題,讓所有人陷入沉思。
管理跟不上。
技術跟不上。
資金也跟不上……
“管理人員不夠,盲目擴張,隻會讓發展勢頭受到嚴重影響。這一點,孫小玉跟田麗應該感觸更深。同時開幾個分廠,人員捉襟見肘。甚至很多人都不符合我們的用人標準,依然成了管理人員……”
劉春來的這番話,得到了田麗跟孫小玉的證實。
兩人把目前各個衛生巾廠的情況做了介紹。
缺人!
各種人都缺。
劉春來為了快速擴張各個產業,一直在培訓人員。
每年招聘大量落榜高中生作為儲備乾部培養。
可所有廠都在快速擴張。
這次接連開幾家衛生巾的分廠,管理人員跟技術人員嚴重缺口的問題,就徹底爆發出來了。
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跟其它同類型的廠合作。
讓彆人去發展,幫他們占領市場。
“為了從蘇聯得到各種設備,必須快速大規模地調集貨物。隻考慮自己生產,能做到嗎?而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最大利益的是誰?當我們消化市場,乾部也培養出經驗,然後再根據情況進行擴張,還會有很大風險嗎?”
眾人不吭聲。
“小廠,即使擴張,也不過一兩條生產線。我們控製著市場,控製著原材料,他們如何跟我們競爭?”
一句句話。
讓所有人內心震動不已。
衛生巾生產所需原材料,國內根本沒有其它生產廠。
全部需要進口。
而進口,需要外彙。
很多廠連外彙都搞不到。
為了生產,就隻能花高價購買。
劉春來可以低價提供給生產廠原材料,也不用外彙。
多少廠能拒絕?
尤其是目前國內的企業,並沒幾家有品牌意識。
劉春來隻要給他們足夠的利潤,所有的廠家全部能為他們所用。
這樣不僅能控製競爭對手影響他們的發展。
同樣能解決目前劉春來發展遇到的一切問題。
資金、技術、管理……
明白這一切之後,鄭倩苦笑著歎了口氣。
“老板,我服了!我隻能慶幸,我是您的手下,而不是您的競爭對手。”
宋瑤也聽得目瞪口呆。
她以為,自己能力很強,很了解劉春來。
卻沒想到,劉春來早把一切計劃好了。
也明白了劉春來手下的乾部為什麼對劉春來如此服氣。
完全是劉大隊長的一言堂。
投票?
不存在的。
提意見?
分分鐘被劉大隊長駁得啞口無言。
劉春來並不是靠老板的身份、大隊長的權力壓這些人。
而是靠著自己的實力,讓所有人根本就無法反駁。
僅僅是剛剛說的,多少人能想到?
如鄭倩說的,隻能慶幸沒有成為劉春來的敵人。
“我已經通知食堂給準備晚飯,今晚上各自拿出切實可行方案。”
劉春來看著外麵天色黑了,對眾人說道。
沒人反對。
這已經是常態。
紛紛走出會議室。
有的回廠裡同其它管理人員商量,有的當場商量研討起來。
有不去確定的,才好問老板。
劉福旺一臉惆悵。
手裡的葉子煙都不香了。
“春來,咱們蔬菜每年的供應量……”
老頭子很著急。
其它村乾部更急。
菜賣不出去,著急。
有訂單了,種不出來,同樣急。,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