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節又叫作花神節,是一個到郊外遊玩賞花踏青的節日。除了“踏青”之外,還有種花、撲蝶,哥兒們裁五色彩紙或是以彩色綢帶係在花枝上,夜裡還有花神燈遊……總之活動十分豐富。
今年九月有個鄉試,國子監裡的氛圍不同往年,顯得十分緊張。但花朝節多為郊遊雅宴,自是少不了一些文人墨客在賞花踏青中飲酒賦詩。而監生們之所以十分熱絡地討論起花朝節來,一方麵可能是覺得是雅事,又是風俗;另一方麵大概就覺得可以緩解一下科舉考試帶來的壓力吧……
然則,墨珣隻猜對了一半,另一半則是因為花朝節很多哥兒們會在大白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地出現在郊外。
花朝節在民間又被稱為哥兒會,未出閣的哥兒們到郊外賞花裁彩紙,祭拜花神,吃花糕,行花令等等。漢子與哥兒成親大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些盲婚啞嫁,兩人之間並沒有見過麵。而有些若是見過,那也是偷偷摸摸的,哪能像過節時候一樣在大庭廣眾之下見麵?
不過,就墨珣個人而言,他對花朝節的興致著實不很大。他見過世間太多的風景,花朝節的盛況他也曾見過,隻是……再美的景色於他眼中也不過是過眼雲煙罷了,過多地留戀凡間的風景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
墨珣畢竟在國子監已經上了一年多的學,與同學堂的監生們都能說得上話,便有人開口邀墨珣同去。墨珣稍作思索,也暗暗打量了對方一番之後便客套地點頭表示會去看看。
客套話大家都聽慣了,花朝節參加與否全憑個人,監生們大都是借個嘴,並不是非要押著墨珣參加不可。田以艮與墨珣坐的鄰座,對墨珣也算熟識,便笑著小聲問道:“真去?”
墨珣邊點頭邊說:“到時候再看吧。”
田以艮聞言,立刻笑了起來。以他對墨珣的了解,墨珣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就表示不會去了。
等墨珣從國子監中下學回到越國公府,趙澤林便遞了個妝奩給他。
趙澤林既然遞給他,那就是要讓他看了。墨珣也不等,接過手之後便打開了——裡頭放著的是一個淺粉色的海棠簪花。墨珣愣了愣,抬頭看向趙澤林,“這是……?”
“林府來的回禮。”
墨珣眉頭微蹙,“給我的?”這怎麼看都不像是給自己的,反倒是像給倫沄嵐的。但倫沄嵐一直在國公府裡,若是給倫沄嵐的,那趙澤林也不必兜這麼一個圈子。
趙澤林點點頭,“是給你的。”
要他頭上……戴這麼個……巴掌大的海棠花?
墨珣一陣沉默,腦子裡浮現出自己頭戴海棠的場景,一時竟覺得畫麵有些……難以形容。若說林府來的回禮,那就是林醉送的了。隻是,送他這麼個簪花,要到猴年馬月才敢戴出門去?
趙澤林原是想欣賞一下墨珣欲言又止的表情,但墨珣聽完了自己的話之後,隻是將簪花從妝奩中取了出來,而後便麵無表情地盯著簪花不知在想些什麼。趙澤林看了半天,也不等墨珣發問,便微微搖頭解釋道:“京裡的花朝節,無論漢子還是哥兒都有簪花的習俗。”簪花不單是簪真花,還有羅花、絹花、珠花一類。也正是因為如此,京中大小首飾鋪子及一些流動攤販在花朝節來臨前夕都會推出應景的簪花與華勝,想借著花朝節賺上一筆。
有錢人家的哥兒一般會選擇華勝配步搖,或是簪花配玉釵,以做到繁而不亂。與此同時,為了這等發上的配飾,花朝節當日的穿著也有講究,需做到與發飾相互映襯,從而襯托出哥兒的清麗脫俗或是容貌不凡。漢子雖也簪花,但就沒這麼多講究了,隻在發髻上插花便可。再加上他們平日裡簪花少,所以大多數都會選擇在花朝節當日挑了真花插在頭上,用過之後便不留。
“這是……邀我參加花朝節的意思?”
趙澤林聽墨珣這麼問,挑挑眉,倒覺得林醉並不是這個意思。“應當隻是覺得你會去參加,所以才挑了簪花送來。”而且,看墨珣手中簪花的樣子,似乎並不是外頭買的,說不準還是林醉自己做的呢。
墨珣點點頭,心中有些躊躇。他本是不打算參加的,但現在收了林醉的簪花總不好給人退回去。但是,就算他去參加花朝節,那也不大可能跟林醉在一處吧?
“不要想太多,就當出去玩兒。”趙澤林一看墨珣的樣子就知道他不想去了,但一個小孩兒對什麼都不上心是不是不太好?總不能老悶在家裡吧!
墨珣“嗯”了一聲,隻得點頭應下了。
說到簪花,墨珣拿著簪花端詳了一陣,也看出了端倪——林府在之前就給倫沄嵐送過首飾,做工精良,美輪美奐……自是跟他手裡的這個不大一樣。墨珣當初送的那個魯班鎖是自己做的,現下一想,也不知林醉是否將那個魯班鎖解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