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賢弟今次亦中了武貢士,榜上第兩百二十三名。”
墨珣與馮維正兩人本就是同鄉,還曾是同窗,此時又是一二名,不說話未免顯得人情寡淡了。再加上他們都是貢士,將來說不準還會同朝為官,墨珣就算再不喜歡這種人情往來,也還是得表現出友好的態度來。
聽到馮維正提起薑偉平,墨珣立刻輕聲笑了起來,“如此正好,我們三人全都中了!”
認真算起來,他們三人也是有緣了。
“正是如此。”馮維正也不管墨珣看不看得見,隻兀自點了點頭。
墨珣當然不敢提什麼“恭喜”一類的話,他自己就是頭名,跟排在後頭的人說什麼“恭喜”不就是在埋汰人嗎?
“貢士墨珣上前!”午門口的禁衛軍見時辰差不多了,便開始一人唱名搜身,一人比對家狀。
墨珣本來就站在前頭,但此時聽到了自己的名字,也不敢耽擱,緊走了兩步立在禁衛軍身前等候查驗。
墨珣年紀不大,驗得倒是快。後頭有些年紀大的,考了太多年,本人跟家狀上的畫像有不小的差異,核對起來就比較困難了。
但因為貢士們黎明就守在午門前,留有的時間充裕,倒也不怕這個。
進了午門之後,所有貢士都不再攀談,唯恐因為擾亂宮廷秩序被“請”出了宮門。
搜身核查花費了不少時間,而後所有貢士又跟隨官員的指引往太和殿去。此行走了大約近一炷香,墨珣他們方才抵達太和殿前。
官員們停在太和殿門口不再往裡走,貢士們也隻得門口候著,等到殿內的人發話了之後才能進殿。
太和殿內早早都準備好了給考生的案幾,隻等考生依次就坐了。
倫沄嶽對墨珣說過,早上最好不要吃流食,也不要喝太多的水。進入太和殿之後,就再不能隨意進出了。若是宣和帝已然到場,那更是連些許小動作都不能有的。
貢士們進殿後按照各自的位置盤腿坐下,又不知等了多久,才聽得有內監高喊:“皇上駕到!”
貢士們立刻正襟危坐起來,脊背挺直,盼著自己能從這三百多名考生之中脫穎而出。
宣和帝進殿之後,一應考生在內監的暗示下起身跪拜,並山呼萬歲。
墨珣因為是頭名,離宣和帝更近些。此時聽到宣和帝一聲“免禮平身”之後,便低著頭站了起來。
不多時,宣和帝身邊的內監喊了句,“請考生落座。”
一眾考生此時方才又坐回到案前,等候發卷。
這會兒與在貢院時不同,貢院中有各自的號舍,並未有這麼多人盯著。再加上太和殿整個裝潢與構架都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周遭亦是鴉雀無聲,平白增添了不少的緊張氣氛。
墨珣的位置靠前麵,自然也比彆人更早地拿到卷子。但是沒有宣和帝的發話,就算拿到了卷子也不能隨意提筆。
從剛才宣和帝進殿至今,墨珣都沒能抬起頭來看宣和帝一眼。他心中還記掛著趙澤林曾經提起過的“宣和帝變胖”一說,有心想看,卻仍是按捺下來。等到殿試結束了之後,想來應該是還有機會的。
此次殿試僅考策論,卻與鄉試會試時不同:鄉試、會試的策論題,題目短,且答案隻需寫幾百字即可;而在殿試之上,每道策論題題長便有數百字之多,答案更是需得寫上上千字。
與此同時,殿試的卷子不經謄錄,均由考生自己書寫。
因此,參加殿試的考生,在書寫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必須使用正體,字要端正、清晰、體大,不能隨意塗改和勾線。
殿試隻考一天,時至日暮交卷②。等考試時間結束之後,由受卷官喊話停筆,考生無論作答結束與否,都要將手中的筆放到筆擱之上,雙手則自然下垂放在腿上,不能再碰案上的試卷。
殿試亦可以提前交卷,若是有考生提前答完了,那可以自行將卷子交到受卷官手上,受卷官檢查過之後會給考生發放一個牌子,考生便可離開考場了。
等到受卷官將考生的卷子收起來之後,需得在所有的卷子上加蓋有受卷官銜名的戳記,以作責任製。每十卷為一封,送到彌封所,由彌封官處理③。
彌封官拿到士子的試卷之後需要進行糊名、編號,同時也要在上頭加蓋戳記。
在這整場廷試期間,宣和帝不見得會一直坐在太和殿上,畢竟整場考試時間這麼長,宣和帝能夠時不時出現一下,就已經能算作是十分重視科舉教育了。
更何況,所有考生拿到了卷子之後,都在冥思苦想答案,埋頭奮筆疾書。誰有那個閒工夫,分神去盯著是否還坐在龍椅上?是不是有中途退過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