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第 184 章(2 / 2)

雖說越國公也在朝廷當官,但越國公所在的禦史台與倫沄嶽所在的翰林院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衙門。越國公如果要插手翰林院的事,那就是越權了。而倫沄嶽本身在翰林院已經呆了有六年之久,想來應該混得還不錯了。

而那個周濤正在翰林院,墨珣此去也不知會不會又惹上什麼事端。

翰林院的人都是清貴之品,集齊了整個王朝文化人中的精英之才。明麵兒上無實權,負責修書撰史,起草詔書。但翰林官也會成為皇室成員侍讀,擔任科舉考官……所以,太傅、太師一類皆出自翰林院,而很多進京赴考的考生都會拜在翰林官門下。

翰林日後除了成為丞相、閣老之外,有些還會如同謝建陽一般外任成為某州省的學政,主管各地官學,負責各州省的科考等等。

倫沄嶽聽完了墨珣的話之後,隨意地擺了擺手,隻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事。本就是一家人,墨珣在朝中站穩了腳跟於他也有利。

就倫沄嶽看來,墨珣作為自己的侄子,比起其他的同僚來說更是知根知底。雖然大家同朝為官,在明麵上都是笑臉,可暗地裡也都各自較勁。除非一生願意就此作罷,呆在翰林院直至致仕,否則人人都是想要往上爬的。

墨珣心裡惦記著林醉的事,卻無論如何不好在此時開口詢問。

趙澤林今天擺的這個隻能算是家宴,更何況他才剛剛從石裡鄉守孝回來,這張口就問林醉的事也不知道越國公和趙澤林心裡會不會覺得不舒坦。

在墨珣看來,就數年前的那個自己,確實沒有什麼可以令人有所圖的。越國公與趙澤林認自己做他們乾孫子,無非就是想要一個孫子孝敬罷了。他們百年之後的香火供奉也算是一項吧。然而墨珣卻在為親生父親守孝一事上有所疏漏。將心比心,如果墨珣是他們,恐怕心裡也是會膈應的。

林醉如果真有什麼事的話,不用墨珣詢問,趙澤林都會主動告訴他的。就算不跟他說,那也該跟倫沄嵐提一下吧。

儘管墨珣十分好奇林醉三年前的選秀究竟是會被宮裡撂了牌子,但現下也隻得將自己的疑惑咽回肚子裡了。

雖然很多哥兒都不想選秀進宮,但被撂牌子卻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總歸是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才會成為被撂牌子的。

林醉雖說是在宮裡被掉了牌子,但京裡的各家也隻需要稍稍打探一下就能知道被撂牌子的原因了。不過墨珣本就想好了,無論林醉是因為何種原因被允了自行婚配,墨珣也一定要把他娶回家……供起來。

墨珣進京的時間趕得也巧,正是殿試期間,街頭巷尾處處都在討論科舉的事。

因為殿試的一甲三名一般都是從會試的前十名貢士中產生,所以這前十名就成為了目前被重點討論的對象。一般來說,在殿試之前,有望奪得一甲的貢士是不會隨意在外遊蕩的,可卻也止不住其他人對他們的討論。

墨珣作為上一任的狀元,也極有可能被彆人一並討論到。他自打回到越國公府之後就沒怎麼出過門,隻安心等待傳臚大典過後的授官。而這一次趙澤林也沒有開口勸,想來應該是擔心墨珣會聽到外頭什麼風言風語。

墨珣在越國公府一直等到傳臚之後,但他不是新科進士,所以在沒有得到明確的通知之前他是不能自行進宮的。

為了墨珣的授官一事,越國公在朝堂上與周翰林又是一番的唇槍舌戰。

依照周翰林的意思,墨珣既然早前犯了錯,那就不能再讓他入翰林院了。越國公則表示三年前皇上隻說要等墨珣守孝歸來之後再行授官,並沒有表示不再讓墨珣入翰林院了。

兩人直接在太和殿上辯了起來,越國公脾氣急,也就是年紀大起來才漸漸控製住,可這會兒涉及到墨珣,而在他查到的消息來看周濤明顯是因為私人恩怨這才揪著墨珣不放的……越國公這小暴脾氣哦,要不是顧慮到滿朝文武在場,他恐怕要揪住周濤的朝服揮一揮拳頭才能有好心情了。

宣和帝哪記得自己三年前說了什麼,要不是越國公主動提起,他早就將墨珣忘諸腦後了……宣和帝讓這兩個人鬨得實在是頭疼,當即吼了一聲,“怎麼,你們當這大殿是集市嗎?還有沒有把朕放在眼裡了?!”

越國公一聽到宣和帝這一聲吼,當即把嘴閉上了。

宣和帝的脾氣在這幾年越發陰晴不定,現在不管是誰都不敢惹他發火。而且他發脾氣是沒有任何先兆的,有時候明明不是多要緊的事就能將皇上氣到大吼大叫。

宣和帝這幾句話吼完,在大殿裡竟還有回音。等了一會兒,宣和帝才衝站在後頭的馮大全招了招手,讓他站到自己身邊來。

片刻之後,宣和帝才開口道:“柱下禦史,朕之前是怎麼說的?”

被點到名的禦史立刻從柱子下邊站了出來,“是,容臣查一下。”柱下禦史的日常工作就是負責記錄宣和帝在殿上的言行。宣和帝這麼問,他立刻就被越國公和周翰林緊盯著了。

柱下禦史查檔籍的時候,朝臣們便安安靜靜等著。若是以往倒還不會如此,可現在宣和帝十分厭惡彆人在他跟前吵吵嚷嚷……為了不觸到宣和帝的黴頭,大家都儘量減少在宣和帝麵前討論的時間。

“啟稟皇上。”柱子禦史找到了之後,這就站出來對著宣和帝拱手道:“皇上三年前說的是‘念在他年幼無知,再加上情有可原的份上,責令其即刻回鄉,為父守孝’。”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