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第 210 章(2 / 2)

錦碩王自不必說,娶了正妃之後就封王出府,今年已經二十三四歲了。

而六皇子與七皇子雖然一個十四歲,一個十三歲,但當年為了爭奪太子之位,兩人均應了宣和帝的話,到地方上曆練過了。那次回了京之後,便都被封了王。也正是因為有了那次處理事務的經驗,這才被準許進入朝堂。

八皇子與九皇子雖是封了王,但卻沒有年紀太小,而沒有上朝的機會。此次要為宣和地分憂,也就沒他倆什麼事了。

墨珣在外頭聽宣和帝的語氣,知道他現在情緒已經是略微緩和了。

緊接著,墨珣就聽到了宣和帝誇獎錦碩王的聲音。

說“錦碩王不愧為長兄,給弟弟們開了個好頭”雲雲。

墨珣一時間也拿不準宣和帝到底是不是喜歡這個兒子,說這樣的話可不就是在給錦碩王招恨嗎?!

可是隻要冷帝後還穩坐皇貴君的位置,那就代表著宣和帝不會輕易言棄錦碩王了。

墨珣已經能想象到其他的王爺是怎樣把錦碩王恨得牙癢癢的了。

在墨珣看來,錦碩王原就是最有希望成為儲君的人選,而就宣和帝和皇貴君的感情來看,不管怎麼說,這個太子之位也是非錦碩王莫屬了。

但宣和帝卻遲遲不肯鬆口,不願立太子,這才讓彆的皇子和內命夫們有了彆的想法。既然有想法了,那就要行動起來。

隻是錦碩王這邊的贏麵比較大罷了。

如果其他的王爺不是經過考量才選擇閉口不言,而是因為還來不及開口就讓錦碩王搶了先機,恐怕這個梁子就不小了。

不過,既然要爭奪皇位,表麵上再怎麼兄友弟恭,那背地裡都是要打個頭破血流的。

親生父子都有可能反目成仇,更彆說這些皇子還不全是從同一個內命夫肚子裡出來的呢。

墨珣看似在走神,實則卻是在認真傾聽太和殿內的聲響。

宣和帝在太和殿內得到了滿意的回答,這就宣布要退朝了。

“此事容朕再做思量。退朝之後,丞相、太尉、禦史丞、掌院學士都到總理處來。”

宣和帝此言一出,那便是要退朝的意思了。

果不其然,宣和帝這就起身,衝朝臣們隨意擺了擺手,“退朝吧。”

被他點到名的幾個大臣此次定是要去探討幾位皇子的去留,以及各自的去處。

不過,宣和帝沒有點到越國公,確實讓墨珣有些意外。依照宣和帝對越國公的態度,越國公應該也是備受倚重的。更何況現在傳位詔書還放了一份在越國公手上,這都不算天子近臣,那什麼才算?

退朝之後,墨珣便隨著其他的同僚一同回到翰林院。他手上的工作還不少,一心二用的事還是少做,否則很可能在公務上出了錯,讓其他人逮到把柄。

墨珣原先並不知道為什麼他的同僚們看他的眼神有些奇怪,甚至有些人還會刻意套他的話,現在想來,怕是因為那封傳位詔書的緣故了。

如果說一開始周濤在宣和帝麵前搬出墨珣“沒有守孝”是因為私人恩怨,那麼今年墨珣授官的時候,周濤再次挑起事端,恐怕就不再是這麼簡單的理由了。

墨珣手中的羊毫在硯上輕輕撥了撥。

隻怕是錢丞相在試探宣和帝對越國公的態度。

據越國公所說,宣和帝性情變化極大。而在此之前,捧著宣和帝上位的卻是錢丞相。

宣和帝此次卻沒有將傳位詔書交給錢丞相保管,是不是就意味著他準備卸磨殺驢了?

墨珣一直知道宣和帝不喜錢丞相,但錢相作為他的外祖父,想來還是要顧慮一些的……

墨珣覺得自己還是知道得太少,看來這段時間每日都需要同越國公探討一番了。

就拿今日早朝宣和帝說要派欽差過去負責災區的各項工作,除了要先審一身原先的那批人之外,恐怕還要賑災。

而朝廷時至今日,已經出了十九億。所以現在,國庫還能拿出多少錢和糧,真的很難說。

等到掌院學士從總理處回來,一眾翰林便也圍了上去探聽消息。

墨珣見所有人都動了,也不好再在椅子上坐著,這就跟著走上前去。

此次被派出去賑災的隻有四位王爺,每人各自負責一個流域,並被宣和帝授予種種特權。

任命欽差的聖旨不日即將下發,賑災意識刻不容緩。

墨珣又聽了掌院學士說起了三公在總理處提出的建議:欽差到地方上之後,先安撫災民,開倉賑災;而後便開始查朝廷撥款的流向,核對賬簿,每一筆銀錢都要仔細查對;將原先負責的官員關押起來,再查事件記錄冊;鼓勵富紳捐款捐物,朝臣們應當以身作則;專人專管,賑災所用物資需得分開管理……

等到人群散了之後,墨珣這就想起了林家作為皇商,除了主動捐款之外,說不準也要派人到災區去。

他與林醉才成親沒多久,而林醉當時的嫁妝自是至今都為人稱道……如果不是越國公任職禦史副丞,墨珣真怕自己會讓人參上一本。

國家容許皇商的存在,那也是因為在某些時候需要用上他們。

現在就是要皇商們出力的大好時機了,國庫空虛,宣和帝宣布開倉賑災,當然也不可能將糧倉全部搬空……

所以,此次,林家要捐款,那出的錢恐怕是少不了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