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監正繼續道:“這一次薊州地動,欽天監之中的地動儀反應極大,想來應當是十分嚴重了。”他這麼說著,而後頓了頓又道:“近來異狀頻發,皇上還是應該早作打算。”
不論是薊州那邊災區的災後工作,還是什麼,都需要儘快安排下去。
天降異象,向來都被看作是上天不滿帝王執政,這才降下預警。
從日蝕、月蝕到地動,中間也隔了一段時間。但地動仍是發生,百姓們也可能會認為皇上毫無作為,這才使得上天一再警告。
連著這麼幾次,恐怕民心已經有所浮動。
皇上如果再不提前做好準備,到時候要是出了什麼狀況,恐怕到時候朝廷也會被打的措手不及了。
宣和帝心裡已經有了考量,又讓人去把太尉、丞相和禦史丞都請到禦書房裡一同商討對策。
白日,墨珣在大理寺當值,卻是一早就感覺到了大地的動蕩。
身為一個修士,他本身就是以天地之間的靈氣進行修煉。雖然此方領域沒有靈氣,可但凡有大異象出現,便會隱隱帶有一些其他的波動。
墨珣一時也說不上這種玄妙的感覺是什麼,想來應當是他已經在這個領域裡築基、煉氣,與這個領域有了關聯,倒也能覺察到變化。
墨珣一來到這裡的時候就開始以原先還在玄九宗時的功法開始修煉,本來,他以為自己無法再進階的原因是因為被“林醉”壓製住了,可隨著這一次,自己進了階,墨珣便又從中發現了一些不同的地方。
他是早就已經知道這個領域裡頭沒有靈氣,可他進階的時候卻還是能感覺到靈氣的波動……
這樣的靈氣,與天地之間本來就蘊含著的靈氣不同。
墨珣甚至懷疑,每一次的天降異象,都是來源於“林醉”。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他所覺察到的靈氣來源,可能也是“林醉”。
而墨珣對“林醉”的靈氣卻沒有絲毫的排斥,就像是,“林醉”與他同出本源一樣。
等到動靜漸漸大了,也不等墨珣說,大理寺內的官員便紛紛跑到了前院。
待彼此他們在前院見了麵,這才紛紛說起了自己剛才感覺到的事。
當即發現,原來並不是自己的錯覺了。
“也不知道是哪裡地動了。”一位官員麵容擔憂地說著。
真的地震的時候,隻能感覺到地在動,卻根本就不知道究竟是哪裡在動了。
墨珣知道的倒是多些,不過在這個時候,他自然是不可能說的。到時候彆人要是非得追根究底,於他而言也是麻煩事一樁。
“朝廷應該很快要發公示了。”寺卿倒並不著急,畢竟懷陽城裡雖然也能感覺到地震,但震得也並不十分厲害。想來,就算震中是在懷陽,那也不過是個小震而已。
薊州的大地震持續了有半個時辰,而後每隔一小段時間又會有一個餘震,而這樣的餘震足足持續了有兩天的時間。
薊州關於地震的奏折則在一天之內便已經被呈在了宣和帝的案上。
薊州百姓死傷已過萬,而具體人數還待災後再行統計。數以萬計的百姓流離失所,哀鴻遍野。
薊州離昌州又近,不出一日便已有災民湧進了昌州。
昌州總兵暫時沒有收到宣和帝“禁止災民進城”的聖旨,便也將災民放進了城中。
然而災民一多,秩序便亂了起來。
類似於小偷小摸、打家劫舍這樣的犯罪事件頻發,讓官差們四處奔波,抓捕犯人。隻短短幾日時間,衙門裡的牢房就已經不夠用了。
最後,抓到了人也不過就是打一頓了事。
昌州總兵屢次就此事上奏朝廷,倒讓宣和帝見到他的奏折就煩。
災民既已到昌州,那不日便會抵達懷陽。
懷陽乃京師,是大周的國都。
宣和帝唯恐有心人趁亂作惡,便勒令懷陽府尹,禁止災民進入懷陽城。
但災民們的想法明顯與宣和帝的不同,他們無法理解宣和帝的想法,反而覺得他這個做皇帝的不夠稱職,否則的話上天也不會連番預警,致使他們流離失所,這全都是宣和帝的錯。
現在皇上穩坐宮中,竟然全然不顧百姓們的死活。
“不讓災民進城”這一舉措,更是讓已經抵達懷陽城門口的災民們將苗頭一致對準了宣和帝。
一時間在災民之中開始有了呼聲,直說是皇帝不仁,罔顧人命,不把災民當人看,雲雲。
這樣的話漸漸傳進了懷陽城,就連懷陽城的百姓也都是人心惶惶。
城中謠言四起,隻說定是皇上執政不當觸怒了上蒼,之前的月蝕、日蝕也都百姓們被看作是地震的前兆。
謠言一度興起,隻在短短一日之內便已傳得沸沸揚揚。
謠言不脛而走,最終還是傳到了宣和帝的耳朵裡。
宣和帝乍一下聽得,倒也不覺得有什麼,可隨著謠言愈演愈烈,就連朝臣們都屢番上奏說明此事,希望宣和帝表個態。
宣和帝把那些謠言聽了一耳朵,倒真是被氣到了,嘴上嚷嚷著“刁民”,竟是被生生氣暈了過去!
等到他醒過來,便立刻命人張貼皇榜,讓百姓們不要輕信、輕傳謠言,並將肆意散播謠言的人都抓起來。
隻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謠言仍是屢禁不止。,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