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王爺收拾好了行裝之後便陸陸續續進宮拜彆了宣和帝。然而, 宣和帝全程黑著一張臉,看起來就像是心情不佳一樣。
幾個王爺在收到聖旨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宣和帝是怎麼回事了。
儘管一個個心裡都在暗罵宣和帝心胸狹隘,但對上了宣和帝的時候, 所有人都將這份情緒隱藏在了心裡。
對上了宣和帝也正是念念不舍的樣子。
“兒臣此去, 也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到父皇了。”大皇子說著,滿麵的一副泫然欲泣的樣子。
大皇子相較起其他皇子來說,於宣和帝的意義, 是完全不同的。
大皇子是宣和帝的第一個兒子,也是宣和帝還沒有即位登基之前出生的孩子。
那個時候,宣和帝根本不受先帝的寵愛,也不是先帝最中意的皇位繼承人, 而且當時的太子名頭還落在了他大哥頭上
可以明明白白地說, 大皇子是降生在了宣和帝十分艱難的時期。
曾幾何時,宣和帝也曾做過一段時間的慈父。他親自抱著大皇子讀書識字, 又手把手地教了他騎馬射箭
除卻大皇子之外, 餘下的幾個皇子再沒有過這樣的待遇了。
現在, 宣和帝聽到大皇子開口,又見他滿麵的憂愁, 不禁也跟著心酸起來。
大皇子當真哽咽了起來,“日後,兒臣不能在父皇跟前儘孝,是兒臣的不是了。”
宣和帝看著, 也覺著自己心裡梗得難受, 隻擺擺手讓他出去了。
大皇子似乎有滿腹的話語, 最後卻也隻吐出了一句“還望父皇保重龍體”這便退了出去。
而其他皇子來拜彆,說起了與大皇子相差無幾的話時,宣和帝的內心再無波動,直沉著一張臉,倒讓人看不出他心裡在想什麼。
幾位王爺都把話說得十分漂亮,就算心裡再怎麼不願意走,卻也不敢當著宣和帝的麵明說,反而旁敲側擊。
宣和帝年紀漸漸大了,愈發不能聽彆人對自己的反對意見,反而更喜歡聽好話。他這幾個兒子把話說得漂亮,倒也讓宣和帝的心情也稍稍緩和了一下。
給幾個王爺封地,把人“趕”出京城本就是下策。如果不是因為覺察到了幾個兒子在覬覦自己的皇位,宣和帝也不願意這麼做。
人人都愛享受天倫之樂,喜歡兒孫繞膝,承歡膝下,宣和帝當然也不例外。
尤其是現在,他的幾個皇兒都大了,而且個個聰慧過人,倒不會給他添什麼麻煩。就連皇孫也是,根本用不著宣和帝費心,這讓宣和帝的心裡有了那麼一絲猶豫。
然而,這樣的猶豫也隻存在了一瞬,便被宣和帝推翻了。
身為帝王,自然不能優柔寡斷。現在聖旨已經下了,如何能朝令夕改
想到這裡,宣和帝就不痛不癢地對著幾個兒子說了句“一路順風”,這就讓他們即刻啟程了。
認真說起來,其實除了大皇子之外,餘下的所有皇子應當對宣和帝都沒有那麼深的感情。
畢竟生在皇家,宣和帝每日公務繁忙,兒子又多,平日裡如何能騰出空來對皇子進行教導
宣和帝對兒子們的態度,完全就是像是養了個什麼小貓小狗。平日裡供著吃穿,心情好的時候就叫到跟前來看看一下,心情不好就不搭理,丟他們到一邊去。
真正為皇子勞心勞力的,自然是那些後妃們。
宣和帝解決了眼前的事之後,立刻就命人將給自己煉丹的術士抓了過來。
這一次宣和帝就再沒有拿那些小術士,反而是將那個被其他人稱作是“師父”的人拿了過來。
術士知道這段時間宣和帝一直催促著他們拿出“仙丹”,隻當宣和帝是急了,並未多想。
儘管宮裡大,但實際上卻也大不到哪裡去,更何況這段時間以來,宣和帝頻繁暈倒,宮裡動輒便是大張旗鼓這讓那些煉丹的術士如何能不知情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有的術士都開始擔心起日後當如何。
皇上的身體大不如前,這才一個勁地催促著他們煉製仙丹。但是,這世間,哪有什麼仙丹呢
被宣和帝請進宮裡的這些術士,雖有一定的水平,但也知道自己根本就煉不出什麼仙丹來。
仙丹哪是什麼人都能煉的他們之中許多人都隻是半桶水罷了。真正的有能者,必定早早已經煉成了仙丹,得道飛升,要麼也隱居起來,哪裡會在意這點兒凡間的富貴
宣和帝本來就不好糊弄,而之前被宣和帝招攬進宮的術士,大都是欺世盜名之輩,要不了多久就露了餡,被皇上弄死了。
現在還活著的這些,大都是有一定能力的人。
煉丹是也煉得,但效用就明顯差強人意了。
不過,好賴能先忽悠一段時間就是。
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