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早早立太子,於國於民都是好事。
墨珣在心裡暗自琢磨著,該怎麼跟牽複帝表示,自己也想一同到邊關去呢
墨珣現在在朝為官,有諸多限製,不比平頭百姓。
如果墨珣真的想離京,不單是要大理寺卿應允首肯,還得牽複帝親自批複才行。
非但如此,還有越國公
不,還有趙澤林、倫沄嵐、林醉
墨珣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說服他們。
而且,不告而彆墨珣也做不到。
墨珣前往雅礱,說是為了大周,其實還是為了自己。
若是為了大周,那墨珣大可以偷偷走人,等到事情辦完了,隨便牽複帝怎麼安排他。可墨珣是為了自己,那要思考的就多了。
首先,要做到的便是不能引人詬病。
墨珣的品階還不夠,如果他給牽複帝遞折子,還需得經過禦史台。
到時候,越國公也就瞧見了。
是以這件事,墨珣還需得自己好好想一想。
不管怎麼說,也需得先跟家裡通通氣,爭取在越國公發動全家“聯合討伐”自己之前,將難關逐個“擊破”。
牽複帝下詔,將那些有意前往邊關的“有識之士”召集起來,準備讓他們一起到邊關去。
人數每天都有變動,有些人昨天腦子一熱想到邊關去報效國家,可今天冷靜下來一想,又覺得自己這麼個細胳膊細腿的,都不夠雅礱人砍上一刀
墨珣一時間也猜不到到底有多少人想去,而牽複帝的這個舉動,不論是在京裡還是在整個大周,都掀起了軒然大波。
叛軍那邊早都已經被打退了,就算大周這個時候顧不上他們,卻也不容他們作亂。
宣和帝籌備打仗已經籌備了有十來年了,就算跟雅礱打得不相上下,但麵對叛軍這樣的烏合之眾還是勢如破竹的。
如果不是因為西邊要跟雅礱打仗,大周調了不少兵馬前往雅礱,哪裡還能讓國內的叛軍“退”直接就是一鍋端了。
但牽複帝的這個告示張貼出去之後,到了叛軍口中又成了“征兵告示”,說是牽複帝騙人到邊關送死。
墨珣聽到各地傳來的消息,感覺就是有人在蓄意煽動百姓情緒。
好在朝廷反應也快,急忙辟謠了。
墨珣看牽複帝這副遮遮掩掩的樣子,擺明了是不打算跟民間的“有識之士”一起出發了。
不單是墨珣覺察到了牽複帝準備離京,越國公和其他的一些大臣靜下來一琢磨,便也猜了個大概。
但牽複帝與宣和帝不同,下朝了之後不多久,就有大臣往宮裡遞奏折,要求見牽複帝了。
牽複帝既然不願意明說,那大臣們勸的時候,也不能鬨得人儘皆知。
哪怕眼前就隻剩下一層窗戶紙了,那也不行。
牽複帝心意已決,自是不會隨意改變。
倒不是為了追隨宣和帝的腳步,而是正如越國公所遞上來的奏折中寫的一樣,他們這些人在京裡也不過就是瞎操心。
邊關送來的戰報就算再快,那都已經是半個多月前的事了,就算京裡在著急,卻也始終是幫不上什麼忙的。
自即位登基之後,牽複帝便已動了禦駕親征的心思。隻是初登大寶,需要牽複帝親自操心的事有許多,不管是宣和帝的喪葬還是自己幾個兄弟之間,又或者是國內的叛軍這些都讓牽複帝不敢隨意離京。
現在,守孝結束,而幾個王爺也都專門安排人看著,叛軍被大退
這樣一來,牽複帝的想法又被越國公的一紙奏折給勾起來了。
越國公品出味來的時候,倒也覺得牽複帝有其皇考之風。
彆看越國公平時沒什麼表現,然而實際上,越國公早就窩了一肚子火了。
呆在京裡,對於前線戰事知道得遲倒也罷了,可每一次等消息就等得讓人心焦。尤其是,朝廷裡主和派還是占了大多數,也曾有人提出要與雅礱和談。但宣和帝斬殺雅礱使臣的事才過去沒多久,雅礱自然一心想儘快亡了大周
雅礱聯合其他部落跟大周打,倒也罷了,那個鐘外是個什麼垃圾玩意兒居然也敢在大周危難之際,混水摸魚
越國公是很瞧不起這種不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而隻談個人私欲的人。
所以,這一次,牽複帝想要禦駕親征,越國公其實是支持的。可從另一方麵來考慮,太子年幼,國內不太平,牽複帝如果真的要到邊關去,萬一在半道上就出了事兒,這誰能擔待得起
國不可一日無君,如果牽複帝不在京城,那大周的一應大小事務又要交由誰來打理
像越國公這樣,心裡支持牽複帝的大臣也有幾個,但一想到中間的許多麻煩事沒有解決,他們便也不敢明目張膽地站出來支持了。
牽複帝不意外大臣們會覺察到,若是大臣們全都不知情,牽複帝才不知是不是應該直接哭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