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書房時,湯正德挺直的腰背重又佝僂了下去,整個人都透出疲倦與病氣。
在案邊坐下歇了歇,他便提聲喚道“來人,去把小二十七叫過來,就說……就說祖父想考考他的學問。”
小二十七乃是湯家最年幼的男丁,今年才五歲,生得雪團兒一般,乖巧懂事。
不多時,寶叔便無聲無息走了進來,花白的頭發被簾子底下的風吹著,越顯得蒼老不堪。
“老奴叫人去請二十七爺了。”他恭聲道。
湯正德點了點頭,站起身來,望著窗外薄薄的雪色,唇角浮起一個笑“罷了,寶叔先陪我去外頭走走。好久沒在雪天散過步了,也不知往後還有沒有機會。”
最後一句,似笑若歎,幾乎微不可聞。
寶叔眼眶紅了,上前扶起湯正德,兩位老人慢慢地走出了書房。
寒風低咽著,大片雪花卷進廊廡,庭院寂寂,仿佛已經荒涼了許久,且將繼續這樣荒涼下去,直至天地儘頭……
…………………………
從皇城回來後,徐玠在影梅齋足足窩了七天,連屋門都沒出。
這七天裡,他一直在思考一件事
自然,此事非關柳蔭下那個神秘的華服少女,而是建昭帝。
畢竟,那顧老太再是重要,也不過是一位故人,且徐玠也在請人暗中查找,故可將此事暫放一旁。
而建昭帝,才是改變國運的關鍵。
若要大齊不亡,則建昭帝便不能死,而他既不能死,則前世發生在他身上的一應事件,便最好皆不要發生。
而徐玠在這數日間不斷思考的,便是那其中較為關鍵的一事
建昭帝身邊那個據說挺得寵的小太監,到底是怎麼死的?
此事曾為一時之怪談,因事件離奇,又有幾分香豔色彩,宗室裡到處都有人說小話兒,這才讓處於邊緣地帶的徐玠,也聽了一耳朵。
據說,那小太監祖上是個木匠,打小便學了一手精湛的木工活計,後家道中落,才淨身當了太監。
建昭帝本就喜打家具,便將這小太監帶在身邊,讓他打個下手什麼的。這小太監很機靈,尤其生得清俊,建昭帝一直對他頗為“寵愛”,甚至還引得嬪妃嫉妒不滿。
由此可見這小監有多“受寵”。
可惜的是,不知出於什麼因由,那小太監突然就死了。彼時建昭帝本就身子不好,乍聞其死訊,又急又痛,於是又病了一場,直養到建昭十四年開春才好些。
而他病好的原因,卻是因為又有個小太監填補了進來,聽說其人不僅俊秀超群,木工活計比前頭那小監還要好,建昭帝見新忘舊,心懷紓解,遂身體漸複。
當然,所謂傳聞,必有不實之處,不過,事情的大致走向應該不會錯。
而自重生後,徐玠曾反複思考前世建昭帝身邊諸事,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
行宮走水,乃是建昭朝最後走向崩塌的重要節點。
嗯,以上幾個新鮮詞兒,都是他從話本子裡瞧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