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他們的對麵,則站著三個畫師,正在舉筆作畫。
原來謝無涯一聲不吭的離開,是來被畫的?
掌星河非常疑惑了。
而謝無涯他們,也見到了掌星河和李乾坤。
李乾坤都還沒走到他們麵前,跟隨李乾坤的太監一宣,謝無涯他們和畫師都非常同步,馬上跪倒、磕頭見禮。
掌星河連忙側身避禮。
而地上跪著、額頭貼地的謝無涯,沒聽到李乾坤說平身,就跪著不起來,乖巧得不像是掌星河認識中的他。
從前舉劍對李乾坤行刺的謝無涯呢?
直到李乾坤道了聲“平身”,謝無涯才抬起腦袋來。他先是看了眼身穿四爪銀龍服的李乾坤,愣了一下,接著看到李乾坤身後的掌星河——
謝無涯一陣驚慌,忘記起身,依舊跪著,連忙把麵罩重新戴在臉上。
李乾坤開口:“怎麼戴麵罩了,這還怎麼畫功臣圖?”
謝無涯垂首小聲道:“臉受傷了,擔心汙了殿下的眼。”
李乾坤:“無妨,又不是沒見過。”
謝無涯這才摘下了麵罩,隻是,他一直低著頭,沒敢看掌星河的方向。很快的,謝無涯再度俯首,磕頭的聲音非常響亮,姿勢恭敬:“草民還未當麵感謝太子殿下不計前嫌,賜予機會,讓草民以戴罪之身成為有功之臣,有幸在功臣廟立像,接受舉國香火供奉,從此不再擔憂謝家絕後無人供奉……”
這是對李乾坤的感謝,也是向掌星河解釋。
掌星河聽了,馬上看向李乾坤那輪廓優美的側臉,內心極為震動。
那功臣廟,聽起來,不就和唐朝供奉二十四功臣的淩煙閣差不多!
謝無涯不孕不育,無子可生,因此生無可戀,有尋死之誌。
之前跟他種田、保護他,也是為了積聚功德,來保家人在泉下安然、享受福報,減免罪孽。
在古人眼中,死後有後人去年年拜祭極為重要。他們認為地下不能種田,隻能吃後代供奉的香火,如果沒有香火,魂魄就會徹底消失,連地下的買路錢都沒有。
但是,謝無涯死後,也無法規定誰給永遠給謝家上下供奉香火。
萬一魔教教眾們在他死後就陽奉陰違、他收養的後人也無子絕後,那誰給謝家上下供香火?
當時掌星河隻能用福報這種虛無縹緲、無法量化的東西來暫時穩住謝無涯,謝無涯心心念念的絕後之事,並不能解決。
而李乾坤,卻能設功臣廟,立功臣像,以舉國之力供奉功臣們。隻要渭國長存,功臣們就算絕後,都能永遠享受香火!
這對其他功臣來說,是榮耀,是君主對他們功績的認可;對謝無涯來說,是他絕後之後、能把香火分給罪族謝家的恩德。
謝無涯無法拒絕。
李乾坤笑得欣慰:“你斬殺明國神蟒,本就有功。”
頓了頓,李乾坤語氣轉為平淡:“西邊鎧國民風彪悍,白虎神獸凶煞,數有白虎帶著一眾強盜犯境、趁秋收時搶掠的慘事發生。無涯你武藝出眾,孤有意舉薦你到鎧國邊境繼續立功,你願意去嗎?”
雖然這麼問著,卻是用肯定的語氣。
李乾坤作為儲君,功臣廟裡的功臣有誰不聽話,去除名額還不是簡簡單單。
隻要李乾坤是儲君,能登基,能把持朝政。
謝無涯為了身後事,李乾坤就吃定他了。
但是謝無涯心甘情願,誓死不辭。
果然,謝無涯磕頭拜謝,表示非常樂意前往。
李乾坤這才重新微笑起來:“這倒不急,你先養好傷,再出行也不遲。”
謝無涯再度叩首:“謝殿下。”
而劈日斬月兩位將軍,都深深地拜謝李乾坤。李乾坤與張劈日比較熟絡,此時走到畫像前看畫得如何,掌星河也跟了過去。
當掌星河路過謝無涯身邊時,謝無涯小聲道歉:“對不起,我答應過保護你的——”
掌星河笑著安撫道:“彆對不起,殿下解決了你的後顧之憂,西邊邊境也需要你,既能發揮你的所長,又有人永遠提供香火,你不用對不起。”
謝無涯能放下心事,以後一心當功臣,掌星河都為謝無涯感到高興。
謝無涯小小的“嗯”了一聲,說道:“星河,你也繼續努力種田,我問過殿下派來的人,他說過,隻要你在農事上功勞足夠,你死後也可以進功臣廟,接受香火供奉,不用去建隨時都會倒閉的神農廟。”
神農廟那殘破而窮困的景象,給謝無涯留下了很大的印象。
掌星河:“……”
太子的人為什麼對謝無涯說起這些。
他不想進功臣廟,他想活著!
而此時,李乾坤見到劈日斬月他們的畫像,指著人像額頭上的那對小龜,十分不解:“這是何意?”
張劈日喜滋滋地回答道:“是這樣的,殿下,這是掌莊主對我們的美好祝願,祝願我們成雙成對,又如玄武一般刀槍不入、長壽以護國。”
掌星河連忙補充:“對,是非常美好的祝願,祝願劈日斬月兩位將軍出雙入對,繼續合作無間!”
隻是,此時,有暗衛給李乾坤耳語了一番。
之前這邊的暗衛就收到畫小龜的消息了,可是,因為這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好拿來煩擾日理萬機的太子殿下,就被暫時壓下了。此時聽到李乾坤問起,暗衛才來稟告原委。
李乾坤又似笑非笑地望了掌星河一眼。
像是在嘲笑掌星河畫龜報複非常幼稚,又像是不滿掌星河捧著張斬月的臉,畫那出雙入對的龜。
作者有話要說: 預告一下,還有幾個反派出場下線就完結啦~
不會爛尾,很有邏輯滴~隻是那幾個反派戲份較少~
歡迎去專欄收藏我的預收主受《我成了我的替身》/主攻《給你寵愛{快穿}》/主受《前任高攀不起我[快穿]》~
還沒確定好先寵幸哪本,不過都確定是會寫的qwq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