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此事延用千年,若是就此廢除,那宮中往後如何是好?”尷尬得人都在細細的斟酌到底應該怎麼回答玄燁的問題。
這件事太尷尬了,畢竟牽扯到皇帝和妃嬪之間的事,要是同意了這件事,萬一將來傳出宮妃與外人私通的消息,那可是丟儘了皇家的顏麵。
但也有人同意這件事,畢竟從長遠的角度來說,廢除這種酷刑的用人之法,極為深得人心的。
朝堂上反應很快,有人開了頭,每個人都各抒己見,畢竟玄燁可不是看著他們不做聲的,每一個人都必須就這件事發表自己的意見,想當啞巴的人,那是官當到頭了吧。
吵來吵去一天是吵不出個結果來的,消息也就流傳出去,所有人都知道玄燁既然有意廢除千年王朝沿用下來的用人製度-內侍製度。
馬上有人覺得玄燁是不是想戴綠帽子,竟然要廢除這樣的製度。以及而來也開始抨擊滿人從前的惡習,比如兄死弟及,父死子續。
意識之間都開始挑滿人的毛病,直說滿人就是蠻夷之邦,根本不懂規矩,就這樣的王朝休想長久。
既然是明夷提出來的想法,明夷也得就這件事和征知書院的人好好的論論。
首先該說說閹割之製因何而起?是自古就有,還是人定,又是為何而定?
尋根究底地尋找問題所在,就問題的本身提出意見,而不是一味地糾結在什麼滿人漢人的民族問題上,畢竟不管是什麼樣的民族都是有好有不好,畢竟人皆無十全十美的,更何況是一個民族。
拋開民族的問題,單論廢除這樣的製度應不應該?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有損。願意進宮當內侍的人,都是什麼樣的人?
拋棄了男人的自尊,隻為了尋一個爬上高枝的機會,讓這樣的人在皇孫貴胄身邊長大,由這樣的伺候在左右的人影響著,孟母三遷的道理,天下讀書人難道不知其理?
不人道之製,該廢當廢而不是。
古往今來的王朝,沒有哪一個能下得定決心廢除這樣的製度,為的是皇家的一己之私,為的也是皇帝的私欲,而如今大清的皇帝願意廢除這樣的不人道之製,難道隻有錯?
征知書院早就聚集了
很多敢於發表意見的人,明夷提出的觀點,站在人道也站在人性的立場,誰也沒有辦法說明夷說的不對,畢竟那麼多的人睜大著眼睛看著都能明白,當內侍這樣的事,人人都看不起。如果能夠廢除這樣不人道的製度,為什麼不好?
朝堂與民間都為這件事爭執不休,明夷開一個頭,順便也提起了漢人的裹腳文化。
裹腳之風因何而起,那是自宋朝之後朱理文化升起,各朝以來皆以禁止婦人裹腳。
當年大清入關以來,實施剃發易服之製,多少文人士子大喊頭可斷,血可流發不能剃!蓋因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有損,內侍之製有違人道,難道讓女子裹腳就不違人道。
天下男人喜女子的三寸金蓮,所喜的究竟是什麼?一雙畸形的腳不過巴掌般大,連路都走不了,是想以此將女子禁|錮,如此男人,存的是一顆什麼樣的心?
就是害怕天下的女人,你沒一個有本事留得住,所以隻能用這樣毀掉一個女人的辦法,強迫把女人留在身邊嗎?
明夷也是女人,作為蒙滿聯姻的結合,明夷可從來沒有裹過腳,但也曾經看到過所謂的三寸金蓮,當時隻覺得觸目驚心。雖然到現在為止,滿族中無女子裹腳,但在漢人裡,那些大戶人家出身的姑娘,有多少是沒有裹腳的?
大清自入關以來,也曾令行禁止女子裹腳,可惜因為民族的矛盾,漢人偏偏不願意執行這等有利於女子的詔令,更有故意唱反調的,為了不進一步激發民族矛盾,大清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既然都說到人道的事上,廢內侍之製有好處,同樣,順便把裹腳這樣的事一並攪黃了,那也是好事。
在指責完男人的險惡用心之後,明夷更是讓不少的名醫指出女子裹腳之後對人體的傷害,尤其一個女子,因為終日無法下榻,身體自然每況愈下,無論是將來生育或者是壽命都是百害無利的。
生產本來就是一道鬼門關,若是不好生鍛煉,一屍兩命都是常見的事情。
有了這些名醫陳述女子裹腳的利害之後,之前那些因為明夷的發言,也因為明夷的身份而攻擊明夷的人一下子變得少了許多。
那麼多年來,多少女子死
在生產這道鬼門關上,但凡經曆過的人都知道,也不能違背事實的說出沒有這回事。
眼看吵的差不多了,明夷再一次指出人道兩個字,連我等滿蒙之蠻夷都懂得不為人道,難道華夏禮儀之邦卻連知錯能改的勇氣都沒有,有何資格稱之為禮儀之邦?
這句話的殺傷力是巨大的,就算之前還憤憤不平,想和大清做對的人,這個時候也不能否認明夷這句話說的一點都沒錯。
有違人道之事,理當廢之,如何能為了所謂的民族之間的仇恨,而不顧人道,反而失了漢人原本的風度和氣韻,還有資格指責滿清的野蠻。
征知書院與天下人吵得沸沸揚揚,朝堂之上也一刻不曾安寧,最終還是玄燁拍板決定廢除內侍之製,自此宮中不再行此政。
這件事首先是玄燁下定決心要實施的,所以明夷才會順著玄燁的意思,把事情鬨得沸沸揚揚,天下皆知。
讓天下人都知道大清的皇帝,願意廢了這等不人道之事,就是想讓天下人都明白,大清入關以來無論做下多少的惡事,但現在的皇帝卻一心一意記掛百姓。
願意為了百姓做出任何的改變,也願意為了百姓敢頂天下的罵名,廢此千百年的惡習。
或許對於很多文人士子來說,玄燁的這一番舉動讓他們看到了希望,讓他們明白,縱然大清入關以來,的確做下很多不得人心的事,但現在的皇帝在一心一意的彌補,想讓滿漢成為真正的一家。
玄燁曾經拜過孔子陵,也曾去祭奠過明□□,南下的時候,玄燁和所有的名家大儒也有往來,態度懇切,而且飽讀漢人書籍,對於文人士子的推崇並非一朝一夕,而是數十年如一。
也是在玄燁這樣不留餘力的表現下,開了一個好的局麵,因此玄燁想要廢除這等有違人道的製度,雖然很多人為了爭一口氣而表示反對,但大家都明白,內侍之製確實是陋習,千百年來沒有皇帝想要廢除這項製度,玄燁卻出手了,正好說明了玄燁有一顆開拓創新的心。
明夷在這過程中,順便把裹腳一事,鬨得人儘皆知,讓人知道了男人的審美有多麼有違人道,用這樣的辦法毀了女子,也毀了這個天下。
天下人口凋零
,百廢待興,一條人命何其重!在這個時候,男人還為了自己那點醜陋的審美如此約束女子,更把一個女人折磨得人不人鬼不鬼,人走路都不成。
喜歡裹腳之人的男人,到底存的是顆什麼心?
每每看著那一雙醜陋扭曲的腳時,難道就不覺得惡心嗎?
發自靈魂的拷問,一度讓人沒辦法反駁,有違人之常性的事情,很多名家大儒其實也是反對的,但是因為那些富商,也因為一些人對於大清的不滿,對於滿人的怨恨,所以就算朝廷屢屢禁之,一樣還是有人喜歡。
但是提到人道兩個字時,而且也讓所有天下有名的大夫都指出裹腳對於人體的傷害,很多人家就算再想讓女兒討彆人的歡喜,也該好好的想想,是不是應該先保住這個女兒的性命再說。
利害關係的陳述自然不會有人無視之,除非真的是那等喪心病狂,一心隻想讓女兒攀附權貴,不顧孩子死活的人,才會繼續堅持讓孩子裹腳。
大清自入關以來,因為滿漢之分無法推行的廢除裹腳之製,這麼一場鬨下來,很快裹腳之風慢慢的消失了。
所謂的製度不能一言斷定,更應該將所有的厲害陳述出來,為什麼廢,為什麼創,這就給了百姓參與的機會,也就更加深入人心。
什麼有利什麼無利百姓心中自有衡量,而不會一味的跟風,以為那些富家之人做下的決定就都是對的,而他們這些貧窮的百姓就應該聽之隨之。
這件事做好之後很快感受到漢人學子中對於大清的又一個認可,事情鬨得太大,一開始玄燁擔心是不是會適得其反,畢竟征知書院一出麵,天下人全都跟著吵了起來,玄燁擔心會惹起眾怒,沒想到最最支持廢除內侍之製和裹腳之事的人,正是一直以來他認為最反對激烈的儒家之士。
事成之後感受到那些人心情的變化,玄燁很高興的同明夷喝了葡萄酒。
喝完酒後的玄燁難掩歡喜的道:“之前我一直擔心推行這樣的政策會不會帶來不好的後果,如今看來你是對的。”
“皇上所為,既利於天下,又除陋習。縱然有那故意唱反調的人,卻敵不過天下人心。天下人不在乎你是什麼樣的出身,隻問你所作所
為是不是真的為他們著想。隻要這顆心是真摯的,他們會感受得到。”明夷一直覺得天下的百姓其實都是很務實的人,你的一顆心是不是真正為他們著想,處處為他們謀劃,他們可以感受得到。
至於那些唱反調的人,天下間的事又有哪一樣不會有人反對,反對就反對吧,隻要支持的人更多,那麼一點抗議的小聲音又怎麼不允許存在?
“往後內宮也得大變。”前朝的事情解決了,現在該考慮的就是紫禁城內,皇帝的內宮,沒了新進宮的太監,伺候在內宮的人,就得好好考慮考慮,如何安排才能妥當。
明夷對此沒有過多的插話,僅僅是提了一句,“我們滿人從前有這麼多的規矩嗎?以前大清沒有入關的時候,我們身邊難道都是太監伺候?以前什麼事都沒有,現在為什麼又要擔心?”
玄燁擔心的是什麼?無非就是內宮出現私通之事,可是太監和宮女之間的那點事,玄燁當真就不知道不清楚。
如果是有心的人,總有無數的辦法,無論那究竟是不是一個正常的男人?
“如今宮女都已經定為滿十八歲可出宮。你該知道我擔心的不是宮女,而是妃嬪。”玄燁也隻有在明夷的麵前說出這番心裡話,那些擔心在彆人的麵前,尤其是玄燁自己提出廢除內侍之製之後,根本不能和任何人提起。
明夷對此更是不發一言,皇帝的擔心她又怎麼會不懂,比起宮女來,他的女人,縱然這些妃嬪現在已經不為玄燁所喜,也不代表玄燁願意接受她們和彆的男人在一起。
男人啊,天底下的男人都是如此,更何況眼前的這位皇帝。
僅僅是在心中腹誹,明夷任由玄燁傾訴,也全都當做聽不見。
玄燁半天得不到明夷的回應,也就知道了明夷是什麼意思。
“這些話原本就不該和你提,可是不和你說,堵在心裡,總是難受。”玄燁的確難得喝一回酒,還是有人特意給玄燁提及,小酌可以養生,尤其是這樣的葡萄酒,所以一直以來很是注重養生的玄燁,才會每日小酌一杯。
不過玄燁的酒量一向不怎麼好,縱然是這樣的一杯葡萄酒喝下去也是滿臉的通紅。
這個時候靠在明夷的肩膀上
,玄燁悠悠地感歎道:“縱然知道會有許多問題也得走下去,是不是?”
“自然。問題不會因為你的回避而不存在。”明夷也沒推開玄燁任由他靠著,能讓玄燁下定這麼大的決心也是不容易。
至於他那點小心思在天下大利之前為了收攏人心,縱然明知道為此會帶來一些困擾,但玄燁還是做下決定,一往無前。
一個皇帝考慮的是大局,因此可以舍棄他的那點私心,就憑這一點明夷也願意聽著玄燁念念叨叨。
玄燁握住明夷的手,“有時候我在想,究竟什麼樣的事能讓你失去理智?”
明夷太穩,兩人相識這麼多年,玄燁很少看到過明夷失控的樣子,無論多麼生氣多麼憤怒,明夷中會在第一時間找到平衡的辦法作出選擇。
“心急解決不了任何事,再怎麼沒有理智,如果想要把事情圓滿解決,就得平靜下來。一個個的問題解決了,自然也會越來越平靜。”明夷畢竟在這宮裡長大,見過太多的事,而太皇太後自小的教導,還有看著身邊的玄燁這位皇帝如何行事,耳濡目染,也養成了如今的心性。
“是啊,我倒是忘了,你一向如此穩得住。”從小到大就很少有什麼事能夠讓明夷心急如焚,明夷活潑好動,雖然喜歡闖禍,卻也總有辦法解決問題。
再加上一個常寧跟在身邊,沒少幫明夷收拾爛攤子,明夷得三千寵愛於一身的長大,養成了自信,也更讓明夷沉著。
“若是往後我還做錯了什麼事,你要像現在這樣告訴我。”玄燁有時候的確會為明夷的直言而動怒,卻也感謝明夷能夠為他,為了大清提出這些想法,利於大清,利於他的舉措。
“好!”這一點明夷可以答應玄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