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過玄燁的身體因著這一病,朝中多少也有些開始擔心玄燁隨著年紀越長,會不會隨時駕崩。
明麵上自然不敢把話說出口,但是歸附於太子身邊的人越來越多了。
太子畢竟是國之儲君,在所有人看來都是名正言順,將來可以繼承大統的人,皇帝隻要有任何閃失,這一位可以直接登基。
所以就算這些年胤礽明顯被玄燁不斷的打壓,就連索額圖都被貶為千古第一罪人,無非指責索額圖挑撥太子與皇帝的關係。
但在很多人看來,太子依然是太子,隻要一天還坐在太子的位置上,他就是最有可能繼承著天下的人。
至於其他的阿哥,尤其被封為郡王的大阿哥胤禔,都是蠢蠢欲動,思量著用什麼樣的辦法能更得聖心。太子是太子,一天沒有成為皇帝,對於所有的兄弟來說都是機會。
旁人看到的是太子這個名正言順的身份,卻也有人看出玄燁對胤礽所蘊含的不滿,這一點點的不滿,積少成多,極有可能最後由玄燁一手摧毀胤礽。
皇家長大的人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尤其玄燁更是有意讓他們相爭相鬥,自然為了這個帝王之位,全都使出渾身解數。
不能不承認,玄燁教出來的兒子的確都有幾分真本事,但若是論氣度和見識或者是一份隱忍之心,擺正自己位置的態度,卻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
明夷上回幫了十三阿哥胤祥一個大忙,沒想到兩人大婚不久,胤禛又再次同明夷請幫胤祥又一個忙。
正常來說明夷不算是樂於助人的那一類,尤其助的還是玄燁的兒子,總讓明夷出手管得太多,對明夷來說並不是好事。
不過胤祥既然提議想要出海,而且學習訓練海軍,這就讓明夷很有興趣了。
海戰,海軍,隨著對外貿易的趨勢不斷發展下去,早晚有一天必然會與彆國起戰,一支強盛的海軍能夠保駕
護航,也能捍衛一個國家的主權,這對於天下人來說極為重要。
可是按現在的情況來看,玄燁對於海軍的事並沒有多少重視,縱然明夷一直讓出海的人無論如何都要灌輸那些海軍一個概念,一定要加強訓練,提高航海的技術和海戰的能力,卻因為這些年一直沒有戰事,縱然來犯的也是些小打小鬨的海盜,並不能夠引起海軍的重視。
明夷一直在想,什麼時候能夠有一支軍隊將他們打敗,這樣一來就不需要明夷再三的提醒玄燁,玄燁肯定會注意海軍的培養。
可是這樣的想法,明夷不能和任何人提及,也不能確定海上的各國有多少開始打起大清船隊的主意,畢竟這麼多年往來於各國,大清帶到各國的東西並不少,而且每一樣都是讓他們驚奇無比的。
這樣的情況下那些人依然不動,那就證明他們在等著一個機會,一個合適的機會。
明夷何嘗不是在等,隻有等到這些人出手,而且給到大清重重的一擊,才能夠達到提醒大清注意海軍戰力的目的。
沒想到明夷沒有等到一個合適的機會,反而等到了一個毛遂自薦,而且想要加入海軍出海的十三阿哥胤祥。
“為什麼想要出海?想要訓練海軍?”明夷一開始是拒絕再幫胤祥忙的,但在聽到胤祥想出海,而且訓練海軍的時候反而第一時間改了主意。
一個掌握海軍的人如何訓練海軍,或者在朝廷有力的支持下提升海軍的能力,得看這個人有一顆什麼樣的心。
眼下保駕護航往來船隊的那些海軍們,都是存著得過且過,並沒有意識到或許有一天,彆國的海軍會將他們擊潰的可能而加強訓練,這對於將來會是一個致命的弱點。
若是換了一個人,一個是皇帝的兒子,一個親王親自掌握這支海軍,作為大清的代表,如同當年的常寧那樣,此人但有著一顆上進的心,一意要將大清的海軍打造成這個世界上最強悍的海軍,這樣的意識若是刻進了骨子裡,那可就是意義非凡的。
“如今天下太平,隻有北方準噶爾部蠢蠢欲動,但暫時不會再有大戰。可是隨著海上貿易的盛行,知道我大清繁榮的各國會越來越多,也就意味著這些國家
的人一旦強大起來之後一定會前往大清。懷璧其罪的道理,亙古皆知。若想保護大清的安寧,想要守護我大清的江山。必須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海軍也是其一。”
“這些年,雖然我國出使他國的團隊都能夠平平安安的回來,但小打小鬨的海盜,還有一些假扮海盜的他國海軍,往來的公文中,我都看到不少。現在是小打小鬨,當他們試探出我大清的海軍有多少能力的時候,就是他們大動乾戈的時候。”
“想要不被人打倒,隻有不斷的提升軍隊的能力,讓他們就算不斷的試探我大清的能力,但永遠也看不清楚我大清的海軍究竟有多英勇。如此一來才能夠保證我大清船隊能夠暢行於各國。”
胤祥顯然有備而來,而且也不是一時興起,所以同明夷娓娓道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站在一個國家的角度,就不能隻考慮短暫幾年,十年或者是二十年的安寧,而是數十年乃至數百年之後這個國家會有可能產生的問題。
“其實有一個根治的辦法,那就是封關鎖國,禁海。”明夷就是有意說出這句話的,胤祥聽著搖搖頭道:“這絕不是什麼根治的辦法,就算禁海,如果一旦他國的軍隊足夠強大,我國縱然封關而守,足夠強大的軍隊,難道打不破大清的城牆鐵壁?”
隻要軍隊足夠強大,不管你用什麼來堅守,終究都會守不住。胤祥能夠有這樣的意識,的確難得。
所以說明夷很想問,究竟大清是哪一個王八蛋,想出封關鎖國這樣以求自保,看起來好像對大清有利的國策,卻把大清永遠的禁錮在一寸之地,任由外麵的世界風雲突變也不曾察覺,最後才有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的事?
中國的恥辱史沒有一個中國人能夠忘得了,明夷其實也在心裡暗暗的罵著那個王八蛋。
“若不想被人所欺,一味的固守無用,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縱然大清不進,旁人各國也會在不斷的強大。如同這些人自他國中帶回來的各種各樣的稀奇東西,這些都是大清所沒有的。那麼多大清沒有的東西,彆國都有,將來是不是也會有更多大清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東西出現在各國。我們不知,
我們不看,亦不曾學,將來的大清依然會是□□上邦嗎?”
胤祥一股腦將心中早就藏了很久,卻從來不敢和任何人說出口的話,一句一句的吐露在明夷的麵前。
明夷的確很驚奇,沒想到這個世界上竟然還有像胤祥這樣的人,身為一個皇子能夠想到這麼長遠。
“看來你很喜歡讀征知書院的文章。”明夷聽著胤祥的話,反而更想到了另一樁事,胤祥說的這些話,其實征知書院的報紙上都刊登過,或多或少的提起過這樣的話,當然不會像胤祥現在說的這麼直接,意思卻是一樣的。
“我同四哥一起學過不少。”胤祥和胤禛一直很親厚,自然能夠拿到明夷讓人送給胤禛的第一手征知書院的所有文章。
就算是一些從來沒有對外公布過的文章,也都一並的給胤禛和胤祥看過。
“讀過能夠記在心上,又能夠納為己有的,這才是本事。但是出海是漂洋過海,而且海上風浪極大,天有不測之風雨,你當真願意出去?”在自然的風險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會因為你是皇帝的兒子或者是誰,便會特彆厚待。
明夷的確被胤祥的一番話說動了,願意幫胤祥一個忙。有這樣一個蓬勃上進而且善於吸納各種新奇想法的人出去,更會給大清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可是漂洋過海那些出海的人都是提著腦袋出去的,極有可能在風浪之中失去性命,胤祥還這麼年輕,當真做好決定了嗎?
“身為大清的皇子,自小錦衣玉食,若能為大清肝腦塗地,死而後已,我絕無悔。”胤祥聽到明夷最後這一問歡喜的表態。
既然做好了這個決定,胤祥就無怨無悔,能夠出去看看外麵的世界到底有多寬廣,這是一件多麼值得人高興的事。
“為什麼不想去找皇上,而是來找我?”按理來說,胤祥有這樣的意圖,應該第一時間去和玄燁提出,站在玄燁的立場,一個兒子能夠願意代表大清出使各國,而且有一顆上進的心,玄燁想讓兒子們都變得優秀,不會不讓他們表現。
“當年提出海貿一事的人是姑姑。有些想法,我想問姑姑。也想知道我想的這些是不是同姑姑一樣的。”胤祥顯得不好意思的抓抓
頭。
明夷並不知道在胤祥的心裡,她的所作所為多麼讓胤祥震撼。
自然胤祥想走這條路,就想得到明夷的認可,也想知道自己這些年讀的文章是不是當真和明夷想到了一塊?
“的確。當年我提出開海貿的,就是想讓大清走出去,走得遠遠的,看看外麵的世界到底有多大。一味的禁海封關鎖國並不能夠真正的得到永久的太平,當你不強大的時候,彆人的國家卻在不斷的改進,讓自己的國力提升。也就意味著強大的國家會把你的國滅掉。”明夷並不是在危言聳聽,四大文明古國到了二十一世紀的時候,隻剩下一個他們華夏。
差一點華夏的傳承也要斷了。
還是華夏人畢竟是華夏人,縱然遭受再多的磨難也會站起來,保衛他們的國,保衛他們的家,讓他們的傳承永遠都不會因為一時的磨難斷送。
“請姑姑幫我。”明夷的話就是在肯定胤祥的想法是對的,明夷從一開始的初衷就是想讓大清看到外麵的世界,也是為了大清能夠更加繁榮昌盛。莫要以為一個商人,存著商人的思路,就沒有一顆為國為民的心。
胤祥這樣鄭重的相請,明夷正迫不及待的希望有一個人能夠懂得她的心意,能夠幫助她做到很多她想做卻做不到的事,明夷豈有不同意的道理。
明夷把和胤祥一番交談的內容,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玄燁,玄燁聽完之後顯得震驚,“我竟不知十三有這樣的遠見。”
那還年輕的少年,在玄燁的眼裡隻是一個意氣風發,帶著幾分俠骨之氣的孩子,既然想得那麼長遠。
“皇上震驚,我又何嘗不震驚。”明夷在聽到胤祥的一番話時,和玄燁的心情是一樣的,明夷之所以會擔心幾百年後的事,那是因為她是過來人,曆史記載的一點一滴,那些明夷就算沒有親自經曆過,卻也從字裡行間感受到那種痛苦和掙紮。
雖然明夷從來沒有覺得自己可以完全的改變這個世界,但她也想儘自己的一份力,哪怕隻是改變了一點點,一點點的一點點。
積少成多,或許就有可能讓這個國家不必再遭受那樣屈辱的曆史。
“皇上這麼多的兒子裡,沒想到居然會有一個能和我想到一塊
的人。”這是第一次明夷這樣誇讚一個孩子,縱然是胤禛,明夷也沒有給過這樣的肯定。
玄燁能夠感受到明夷眼中的歡喜,渾身上下那種被理解而且被認可的開心。
明夷很多想法提了出來,玄燁並不會一味的接受,而是會選擇真正利於自己的那一方麵實施,縱然知道明夷所圖的不僅僅是表麵,但玄燁有時候也會覺得明夷過於理想化,又或者擔憂的太甚。
隻有胤祥真真切切的明白明夷那些擔心,那些遠見並不僅僅是一時的擔心,而是真有可能發生的。
一個人能夠認可你,認可你的想法,也願意和你朝著同樣的目標前進,是一件非常值得讓人高興的事。
玄燁沒能讓明夷有這樣的認同感,胤祥卻做到了。玄燁不由自主的問道:“果真是我看得不夠長遠?”
“難道不是因為皇上覺得如今天下已經太平,各方皆平定。皇上不願意再動乾戈,所以縱然知道我說的這些擔憂都會存在,但在皇上心裡,這些事皇上可做可不做。”皇帝嘛,勵精圖治了那麼多年也會有犯懶的時候。
玄燁不是不相信明夷說的這些,可僅僅是因為他覺得現在的自己做得已經夠多,不需要再錦上添花。
若是身為皇帝的他把幾十年幾百年後的事也都做完了,那後繼之君應該做什麼?
“皇上也怕好不容易打下的這份功業,因為未知而毀於一旦。皇帝都愛惜自己的羽毛,皇上到現在為止所作所為堪稱一代明君,但是如果大力開展海貿,訓練海軍,誰能知道將來會有什麼的影響?”明夷把玄燁一直不想承認卻不得不承認的事實說破了。
“可是皇上現在還是皇上,如果連一代明君,早就已經江山穩固的皇帝都不思考千百年後的事情,繼任之君自然也有他該做的事,到時候他當真能騰得出手來做得更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皇上就算不能把事情完全做好,但至少也該將種子種下,有了這一顆種子,就會不斷的成長。到那個時候甚至都不需要朝廷出力,自然而然這些事情都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一直以來明夷也僅僅是在做著培養種子的事情,非一朝一夕可成,但明夷希望能通過自己活著的時候
的努力,讓那些人能夠記住這些新奇的想法,把新奇變成常規。
一旦種子種下了,慢慢的長成參天大樹,彼時就不需要任何人再費心費神。
玄燁看著麵前洋溢著自信,而且對於未來充滿憧憬的明夷,再一次深刻的體會到,明夷從來都不是隻長於方寸之間的人,她也並不僅僅的看到自己所處的一畝三分地,而是將目光看得長遠,遠得直至百年千年之後。
“若是將來我因此背負罵名......”玄燁確實有自己的思量,也正是因為這份思量才會一直讓他猶豫不決,沒有真正的按照明夷建議的那樣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
“主意是我出的,若是將來有那樣的一天,皇上就把所有的罪名歸到我的頭上吧。”明夷接過話,如果玄燁能夠做到這一點,無論將來有什麼樣的後果,若是玄燁不願意承擔罵名,就由明夷來。
玄燁一下子笑出聲來,“我是那樣的人嗎?不過若是我背負了罵名,能讓你和我一起挨罵也好。”
這一輩子不管是生或者死,玄燁都想和明夷牢牢的綁在一起。
可是明夷到現在為止,還是一個沒名沒份的蒙古格格,玄燁就算想把明夷和他綁在一起,但除了胤禛之外,他們之間並沒有什麼必然的聯係。
“成為我的皇後可好?”玄燁在這個時候突然問出這一句。
明夷一下子呆住了,最後卻搖了搖頭,“當年皇上為了顧及蒙古的事例,所以不能立我為後,如今雖然蒙古之亂平定,可是朝堂之上隨著諸位皇子長成,這個時候,皇上立我為後,就是讓胤禛成為眾矢之的,加劇朝中的爭鬥。我不願意。”
真當明夷喜歡皇後的位置嗎?當皇後有什麼好的?總理後宮管著那麼多雞毛蒜皮的小事,還得見所謂的內外命婦,籠絡那些夫人和親王福晉。
這麼一些事做來吃力不討好,極有可能還會給自己招來麻煩。
明夷現在有什麼不好的,什麼都不必多管,什麼也不必多問,悠閒自在,安穩度日,做自己想做的事。為何要想不開當皇後?
玄燁沒有想到明夷竟然會拒絕的那麼快,若不是一開始沒有反應過來玄燁說的是什麼,怕是會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之前你想要皇後之位的。”玄燁提及當年他表明心意的時候,明夷問過玄燁。
“因為我知道皇上絕不可能立我為後。”明夷這句話說出口,玄燁一下子頓住了,因為知道玄燁絕不可能立她為後,所以才會提出,目的更是讓玄燁知難而退,打消留她在紫禁城的想法嗎?
明夷從一開始就沒想過當他的皇後,而他因為權衡朝堂的得失,天下的得失,親手把明夷推離得他遠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