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話要說:
讀者:這就拜師啦?太簡單了吧!
秦舅公:還想咋滴複雜?這叫眼緣(顏值,劃掉)。
作者:就是這樣,又不是學校招生考試,收徒看的是心性、是細節、是舉手投足間展現出來的一個人的本質。
hr size=1 看看時間,才9點出頭,耿外婆拾掇了點吃食作為伴手禮便帶著顧毓錚出發了。
秦家夫婦住的比較偏,在市一中後麵的山腳,那裡一整片地都被劃為老乾部療休養之用,每戶一家獨門小院落,大概住了二十來戶離退休老乾部。
顧毓錚跟著外婆走進大院,入目之處,環境清幽,十幾處小院錯落有致地坐落在樹蔭綠草之間,不時還從院牆裡探出幾根枝椏,偶爾幾座院中傳來幾句愜意的歌謠戲曲之聲,襯得大院格外寧靜安詳。
人說“居移氣,養移體”,想必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人自然而然會變得霽月光風、超然豁達吧。
秦家夫婦的小院比較靠裡,離山腳更近些。待得走近,便聽得裡麵傳來如山泉潺潺之叮咚之聲,又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之清脆悅耳,不一會,又有笛聲相和,二者相伴相偎,停停歇歇,和諧有致。
顧毓錚對民樂沒什麼研究,也不知道與笛子合奏的是哪種樂器,對了,這是笛子吧?又或者是蕭?
聽了一小會,樂聲停歇,耿外婆才上前敲門,等沒兩分鐘,門開了,一位外表溫文爾雅的六十多歲男子站在門內招呼:“原來是表姐來了,這麼些天不見,你看著還很健朗啊。”
“成天沒有讓我操心的事,吃好睡好,身體自然沒問題。聽你和妹子這吹笛彈琴的,日子看來也過的都好。”
耿外婆拉著外孫女的手邁進小院,同時將禮物遞了過去,“都是家裡日常做的些吃食,知道你和妹子平時也不怎麼動手,就多做了點帶來。”
秦振國也不推辭,一邊接過東西一邊將人往屋裡帶:“表姐又不是外人,你的東西我當然是要收的。我和靜雲就兩張嘴,對這做飯的事確實有些憊懶,還真就靠著表姐的手藝給嘴巴添點味了。”
說話間,幾人已經進屋坐下,秦振國的妻子趙靜雲端著茶水出來:“難為表姐老想著我們,正好這兩天對麵老王家兒子送了點山貨過來,我的手藝不好,表姐給幫忙拾掇了,中午咱一起給吃了。”
趙靜雲一出來,顧毓錚就是眼前一亮。
前麵的秦振國一看就是個淑人君子,現在這個老人同樣年到花甲,卻一派文靜賢嫻之姿。一身素雅的旗袍,外罩一件灰白色毛線披肩,端著茶盤亭亭而立,除卻頭上幾根銀絲,絲毫不見老態。
這樣一對豐神雋永的夫婦,如無幾分底氣,在他們麵前,真的是要讓人自慚形穢。
顧毓錚心中暗自琢磨,不知道自己努力學習,是否有能達到這樣高度的一天?
思索間,耿外婆牽起顧毓錚的手向兩人介紹:“這是霜泠的女兒,今天帶她來,是想讓你們見見。”有些話沒有必要說得太清楚,接下來就看孩子自己的表現。
“舅公舅婆好。”顧毓錚上前站定,微微低頭向兩位長輩問好,聲音清脆,口齒乾淨沉穩,沒有普通孩子的扭捏怕生。
前世,因為顧爸是軍人出身,轉業回家後也帶上了軍人的生活習性,耳濡目染之下,顧毓錚的站姿、坐姿也比一般的孩子更為硬挺,行走間帶了股颯颯的英氣,現在年齡還小,但舉手投足裡已經顯得很是乾脆利落。
秦振國彆看是個文質彬彬的書生,性子裡也是個有血性的漢子,看到這樣的孩子便先有了幾分好感。
趙靜雲牽起孩子的小手拉到身邊打量,她早年學習刻苦,書讀得多了,眼睛有些不太好,仔細看了幾眼,不住點頭:“好孩子,聲音好聽,長得也好,叫什麼,幾歲了?”
“舅婆,我叫顧毓錚,顧是義無反顧的顧,毓是鐘靈毓秀的毓,錚是錚錚鐵骨的錚。您可以叫我囡囡,也可以叫我小錚。我今年虛歲5歲了,實歲三歲半。”明眸皓齒的小娃娃,配上軟軟的小嗓音,聽得人心中柔軟一片。
秦振國也來了興趣,出口發問:“小囡囡都快四歲啦,有上學了嗎?”
“沒有去學校,不過囡囡有自己在學習。”
“沒有老師啊?那自己都怎麼學的?”
“看書學啊。囡囡會用華夏字典,可以自己對著字一個個認。書店裡還有很多叔叔阿姨爺爺奶奶,碰到不懂的,囡囡可以去問。”
“囡囡為什麼要學啊?學習累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