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妃娘娘每天都在變美第133章
康熙在蜜菀離開的前半個月, 心裡對蜜菀充滿了怨恨,這還是第一次有女人膽敢以這樣的方式如此決絕的從他身邊逃離,而且還給他寫了那樣一封書信, 根本連說謊騙一騙他都不屑為之,實在是放肆至極、狂妄至極!
然而,隨著日子一天一天過去, 康熙卻開始越來越擔心蜜菀和孩子們的安全,尤其當康熙想到蜜菀此時還懷著身孕,心裡便越發忐忑不安。
康熙在拿到蜜菀送給他的那把火*槍以後, 便親自試過了這把火*槍。康熙驚訝的發現這把火*槍不僅可以連續射擊,而且在擊發之時幾乎沒有任何聲響。
康熙震驚之餘, 不禁想到當初蜜菀入宮之時帶進皇宮裡的每一樣兒東西,他都命人仔細檢查過, 當時並不曾發現這把火*槍。
若說蜜菀送給他的那本書是她趁夜裡無人之時親筆所寫,所用的筆墨紙張倒也是宮裡的東西, 並不足為奇,可是,蜜菀究竟是如何得到這把火*槍的?
難道說,是蜜菀真正的家人尋到了此處, 不顧蜜菀的意願將她和孩子們帶走的?又或者蜜菀果真有什麼迫不得已必須回國的原因,因此才與來接她的親人一起離開的?
康熙從蜜菀留下的這把火*槍便看出了蜜菀口中的家鄉畢竟是一個國力強盛、軍事力量不容小覷的國家。倘若蜜菀的家人果真尋到了此處, 能夠有本事無聲無息的潛入守衛森嚴的皇宮卻沒有驚動任何侍衛,那麼他們自然也有這個能力帶走蜜菀和兩個孩子了。
康熙想到蜜菀在留給他的書信中曾經說過她的家鄉距離大清非常遙遠, 此事令康熙既鬆了一口氣,又覺得心煩氣躁。
康熙身為大清皇帝,十分清楚倘若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與大清接壤或者距離大清很近,那麼對大清而言必定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因此,康熙覺得蜜菀的國家距離大清十分遙遠也是一件好事。
然而,作為蜜菀的夫君,康熙又希望可以儘快找到蜜菀和孩子們的下落,將他們母子三人接回來,而蜜菀的家鄉距離大清十分遙遠,無疑增加了尋找蜜菀母子下落的難度,因此令康熙頗為煩惱。
康熙曾經以為大清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但蜜菀留給他的東西令康熙再次有了巨大的壓力與緊迫感。
為了使大清的江山社稷更加固若金湯,康熙在處理國事政務之餘,將《資治通鑒》、《資治通鑒綱目》、《綱目大全》三部編年體史書重新通讀了一遍,並且以朱筆在書中圈點,做出批注百餘則。
與此同時,康熙嚴厲斥責了勸諫他繼續沿用明朝以來一直施行的禁海令的幾位大臣,並且於二月初正式下令廢除了禁海令,下旨設立粵、閩、江、浙四大海關與外國通商。
諸位大臣雖然想不明白康熙的心思,但見康熙聖意已決,便也不敢再對解除禁海令一事提出質疑與異議了。
雖然康熙下旨設立了粵、閩、江、浙四口對外通商,但由於這一時期大清的對外貿易量十分有限,大多數外洋商人隻在廣州一口進行貿易交易。
在康熙下旨設立四口對外通商貿易之後,廣東巡撫李士禎當即便在廣州頒布了一項法令,告知百姓們凡是身家殷實之人,隻要每年向官府繳納一定數量的白銀,就可作為“官商”包攬對外貿易。
唯一令康熙深感欣慰之事便是太皇太後的病情逐漸好轉,禦醫們都說太皇太後的身子恢複得很好。康熙不由得想起當初在太皇太後病重之時,就連他都幾度以為太皇太後要撐不下去的時候,唯有蜜菀一人經常勸他太皇太後一定會撐過這關。
彼時康熙覺得蜜菀所說的話不過是為了安慰他而隨口說的謊話而已,然而如今想來,康熙卻覺得蜜菀此人愈加神秘莫測,所說的話似乎也字字珠璣。康熙甚至懷疑蜜菀已經預測到了什麼,因此才會如此肯定的告訴他太皇太後此次一定可以度過此劫。
太皇太後自從醒來之後便沒有見到蜜菀,自然便向康熙問起她,康熙見太皇太後大病初愈,未免太皇太後動怒或擔憂,因此便並未將實情告知太皇太後,隻對太皇太後說蜜菀由於身體不適,需要靜養,未免後宮妃嬪們打擾蜜菀休息安胎,他便將蜜菀孩子們送到湯泉行宮暫住一段日子,等蜜菀養好了身子以後,他再將他們母子三人接回宮來。
太皇太後隱約覺得康熙提到蜜菀之時似乎神色有異,但康熙既然不願將這件事情告訴她,太皇太後也便沒有多問。
太皇太後心思縝密、聰慧過人,即使是康熙有時候也未必有太皇太後想得周全。康熙為蜜菀安排的這個不在皇宮之中的理由騙騙其他人雖然綽綽有餘,但是卻騙不過太皇太後。
什麼身子不適需要靜養安胎?這個理由太皇太後可是一點都不相信的。試問天下間還有比皇宮更適合靜養安胎的地方嗎?大清國醫術最高明的禦醫們都在太醫院,難道蜜菀在儲秀宮不能靜養安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