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有些說不過去,那位前縣令也就這個能耐了,除非又踩了狗屎運,否則這官也就正六品到頂了。
對於那位幾乎是因顧文軒中了小三元而有了可觀政績,得以升職外調的前縣令,顧二郎沒有什麼好感。
就像黃縣尉,他同樣也沒有好感,之前顧大郎參與的放銀子銀一事,林秀才是倒了,但黃縣尉可不無辜。
說是黃縣尉雖貪財,但不會搞得太過分,主要和縣城大商家勾結從中賺取錢財,那大商家不要賺取誰的錢財。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從百姓手中套取,也就不至於喪心病狂挪用太平倉存糧謀利,不然連縣令都該以死謝罪。
“那他們不敢,咱們這兒是什麼地方,直隸之地,太容易被發現,按祖製來說這就是滅九族的大罪。
他們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膽,最多趁著新糧入庫要出陳糧的時候和糧商勾結合作高買低賣,套取最大利益。
但要隻敢賣不進,當趙老大那個京官是擺設,還是當王掌櫃眼瞎?借他們一百個膽,他們都不敢輕舉妄動。”
拋開這些因素以外,太平倉存糧是乾什麼用的,大梁開國皇帝就為此還專門製定一係列律法和預防方案。
它的作用就是在豐年以高於市價收購糧食,荒年時再以稍稍低於市價出售糧食,到災年更是免息放貸,甚至免費放賑!
防的就是,穀賤傷農,米貴傷民,以及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和戰事急需,從而抵抗動搖國本。
一般來說,太平倉裡麵的糧食,彆說縣尉,就是縣令也不是能一手遮天,縣尉權勢再大,手上也不可能得到知府批文。
知府要敢不按朝廷規章製度下發批文,真真會被滅九族,本朝剛建立的時候就有此類案件,一律嚴懲不貸!
在這一點上,那位穿越前輩做的很好,最起碼給大梁國曆代帝王作了個好榜樣,百年來還不曾哪個太平倉裡麵是空的。
當然了,想來也是玉米地瓜的功勞。
要一個個吃不飽,田間地頭作物產量就那麼多,這靠天吃飯的年頭,太平倉也不太平。
“總的來說,黃縣尉還不到被問斬砍頭的程度。”顧文軒趁熱端起茶盞喝了一口,“今天那人後來怎麼舍得走了?”
不說這事還好,一提起,顧二郎就哭笑不得的,“那是他舍得走,我再三說了這種事情找你沒用。
你再令縣諭大人另眼相看,縣諭大人不可能會插手。這人也夠無賴,白大爺溜了,這人就是賴著不走。”
顧文軒點頭,“估計是這些天以來,這人已經想儘辦法找上程縣諭還是無濟於事,隻好找咱們了。
這人姓什麼名什麼,住哪兒的,乾什麼的,既然找上門了,他有沒有提起他為何擔心被會黃縣尉牽連?”
…。。
“啪”的一聲,顧二郎拍了下額頭,“看我,犯糊塗了。那人姓方,說和老叔嶽父一個姓,還是他族弟。
名字很好記,叫方亮,白大爺稱他大亮子,住在哪兒,我倒記不清了,就記得他說住城東離白大爺家不遠。”
聽到這兒,顧文軒心裡有數了,“我知道是誰了,這位應該是和咱們剛剛說起的太平倉陳糧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