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青陽縣,宋時,屬河北西路中山府,金時屬河北西路定州所轄,可見距離定州府並不是很遠。
此時無外人,小白氏就當代表問了,周夫人可有提到擇哪一天吉日扶柩回籍,他們不一起走也需要備上一份奠儀,以示吊唁和慰問。
彆說,周夫人之前私底下還就和周半夏商量了此事,周半夏也讚同低調行事。
她這邊就計劃府試發案次日,她也會搬到莊子避開有客來訪,等第三天午後會和周夫人他們在高家祖地彙合啟程。
隨後會在定州府待些時日,等事情辦完之後先回家一趟,再回定州府與備考的顧文軒和大江彙合去往真定府。
隻是計劃不如變化,不好當著小白氏他們的麵提起此事,周半夏先回答小白氏提出的問題。
關於周府擇哪一天吉日扶柩回籍,她就以還需要周煥那邊安排為準,他們委實沒有必要多等推辭了。
隨之話題一轉,轉到了近日即將派人提前去真定府準備,請周長平統計一下大概有多少人入住。
言外之意,顧文軒和大江去真定府參加院試期間,依然無意入住客棧,或是借住親戚家的院子。
接觸至今,周長平也算是比較了解自己這位侄女的行事作風。
見顧二柱含笑點頭,就知周半夏一準事先已經和顧二柱商量好了,倒無須侄女不尊公爹,先斬後奏。
在他這個讀書人看來,周半夏這個侄女既然已經嫁人,自是以公公婆婆和夫君為首。
故而,他也沒猶豫地報出了包括自己在內,共有幾位去參加院試的考生,以及隨同的人數,以備周半夏儘早核算要租多大的院子。
至於吃住一應開銷,院試人數比此趟來府城更少,當公爹的顧二柱已經堅決不收下半文,不提也罷。
倒是接下來就立馬等府試發案啟程回村,要不要和趙家村還有留下等人一起走,此事還需顧家二哥拿主意。
對此,顧二柱的建議肯定是既然一起來,自然是一道回最好,隻不過他近兩三天還沒有和趙老三碰頭。
但可以想象得到隻要他提出,趙老三一準讚成。
彆的不說,這家夥通過他家胰子作坊,就沒少賺銀子。
孩子娘最近的來信裡麵就提到他不在家期間,趙老二媳婦都恨不得待他家不走,就想著能多拉走一批貨。
這也是他為何要